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布洛陀经诗伦理道德及其当代阐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9 08:30

  【摘要】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三角洲”,壮族所有的历史文化都在這里汇聚,布洛陀经诗是布洛陀文化的最高凝练,书中引人向上的伦理道德中有关化解家庭、社会矛盾的方法都运用到了具体实践中,是古老壮族人民和谐生存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法则,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和民族性具有现实意义。[1]把握布洛陀经诗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挖掘新时代布洛陀经诗伦理道德新内涵,找出推进文化建设新方法,探寻传承布洛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机制,加强对习近平文艺思想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理解。


  【关键词】布洛陀经诗;伦理道德;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214-03


  一、布洛陀文化得以存续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布洛陀经诗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内容,壮族文化的核心。在壮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布洛陀经诗不仅涉及宗教神话,还有辩证唯物主义中所涉及的历史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经诗经文1975年左右在民间被发现,随着经文的出现,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一部分学者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深入挖掘,译成英文后传至海外。2006年,《布洛陀》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对布洛陀经诗的资料挖掘和项目研究,强化了布洛陀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增强了民族信心,加强了壮族文化与中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布洛陀经诗是过去原生态的事物,经文诗歌所描写的场景和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联系,避免用当代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和界定经诗中的哪些内容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布洛陀文化保留了壮族文化的特点和特色,无论主流文化整合还是注入新的时代内容,都没有失去布洛陀文化原本的色彩,集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时代价值于一体。


  (二)国家支持


  布洛陀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众多民族和东南亚等地区的人信仰布洛陀文化,学者认为对于布洛陀文化的研究涵盖了人类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神话学等领域,是壮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开发和保护是国家的重点项目。布洛陀文化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敢壮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壮族特色。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区域性民族文化更具有吸引力,支持面向东盟各国进行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抓住时机促进区域文化的对外传播。广西处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面向东盟传播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国家大力支持布洛陀文化“走出去”,就是希望延续布洛陀文化的生命力,通过文化自信带动广西区域自信,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融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广西非常重视布洛陀文化的宣传工作,在布洛陀文化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田阳县政府又专门成立了针对布洛陀文化的研究基地,加强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力度,形成特定的圈子,有利于东盟国家的参与。除此之外,广西区域对东盟国家开设了网络媒体,例如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开设专门的网站介绍布洛陀文化,实现双向互动,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渠道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二、挖掘布洛陀文化伦理道德新内涵


  (一)布洛陀文化发展现状


  布洛陀是壮族的智慧神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三角洲”,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的发源地。从古至今,壮族人民都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到三月初七在敢壮山举办大型的祭祀活动来纪念创世之神——布洛陀。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布洛陀文化、对于每年一度的敢壮山大型祭祀活动、文化创新的内容注入了更多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壮族山歌的传承者逐渐减少,避免不了会出现传承断层的现象。在国家、政府、各社会组织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山歌、布洛陀文化与当地的旅游业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为大型的旅游节,影响力不断扩大,组建了专业的表演团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已经发展成为一张宣传自己的名片。最初山歌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后来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双人对唱、多人合唱,歌词中增加了家庭伦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容。并在旅游文化节中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抛绣球、舞狮团队等,与观众进行互动。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布洛陀文化面向东盟国家对外传播,也面临着与其他文化间的竞争。虽然中华文化与东盟区域的文化具有相似性,但在历史的发展中,东盟诸多国家都曾沦落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虽然现在摆脱了殖民,却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增加了布洛陀文化的对外传播难度,文化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二)布洛陀经诗中伦理道德内容


  布洛陀经诗是壮族的创世史诗,是一部经典的壮族巫教经文,布洛陀经诗手抄文本分为不同的章节,里面有不同类型的经文表达,唱诵的是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因为布洛陀经诗具有悠久的历史,流传的年代非常久远,所以在当地布洛陀已经成为了人们追崇和信仰的对象。从内容来看,布洛陀文化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也有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随后经历了各个不同的社会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以口头的形式流传,范围越来越广,流传于广西右江流域、龙江流域、布依族地区等。在口头传唱的同时,人们也将这些壮族文字用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一些变成了壮族民间的经文。


  布洛陀经诗中的每个部分都独立成篇,里面包含了天地万物、伦理道德规范等。经诗中伦理道德的内容包含七个小章节,有《唱童灵》《唱罕王》《解婆媳冤经》《解父子冤经》《解母女冤经》等,在一定程度上教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生存,以及为人处世的关系,能够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童灵故事在壮族地区广为流传,是非常古老的能够直接渗透到宗教习俗生活中的故事。但无論是童灵故事,还是民间婆媳、母女、父子之间的故事,都会按照惯例去请巫师到家中念诵经文,以激励家人对死者生前恩德的怀念,常常会让守灵者痛哭流涕。在此前没有伦理的时候,也没有孝丧的习俗,各家各户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例如,兄弟之间产生纠纷闹矛盾、父子婆媳之间因为家务琐事争吵,全家不得安宁。出现这样的情况,便会询问布洛陀的意见,请巫师来念诵经文,由主家来倾诉,道公来和解,使前世的冤家和解,让先世的仇人和好。布洛陀说,触犯了宗族祖神,需要用猪头、猪下巴作为供品来祭祀,祈求儿孙满堂,这样能够坏事消除、疾病痊愈、时间长了就能够造福百姓、造福后代。所以,无论说话还是做事,要讲修行。


  布洛陀经诗中的伦理道德内容,到今天为止依然影响着壮族地区的子孙后代,仍然受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的道德伦理,要求子孙后代必须要遵循“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若对父母不孝或做出有损家族颜面的事情,就必须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但这些伦理道德内容一直影响着后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布洛陀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但从古至今在诸多内容中体现的价值观都是尤为突出的,“向往平静安宁”的生活是重要的价值观之一。[3]无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布洛陀进行了细致安排,人们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生存得到保障,在相对安宁平静的环境中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这不仅是先人的祈愿,也是壮族人民千古不变的价值取向,对整个壮族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传承保护布洛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要注重传承和保护布洛陀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中,民间故事、诗词歌赋、风俗礼仪等,这些都是遗存下来的传统历史文化,所以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虽然布洛陀经诗中所诵读的经文大致相同,但仍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文化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所创造出来的结果,但随着社会进步,有些过于激进或者极端的行为规范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方式逐渐增强,更加注重布洛陀文化潜在内容的挖掘和创新;坚持文化“走出去”,是其自身生命力最有价值的体现。


  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就必须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文艺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创作的过程,必须立足于生活实际,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创造更多的价值。布洛陀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壮文化内容,在对外传播中既有内容挖掘又有载体支持。除了每年的“旅游文化节”外,还可以举办一些文创产品展示会、民族服装展、对唱山歌比赛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来的,具有浓郁的壮文化特色,展示了壮族的原生态文化。[4]有了活动载体的支持后,人民大众能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并接受布洛陀文化,而不是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认知上。布洛陀文化中包括价值观体系的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灵魂。通过布洛陀经诗中的神话故事、宗教、伦理道德等内容,可以看出古老的壮族人民在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相互斗争的过程中表达了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管父子、婆媳、兄弟之间的哪种关系出现矛盾,大家第一时间会求助于创世祖神——布洛陀,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布洛陀勤劳勇敢、敢为人先、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直到今天,壮族人民群众在生活中依然秉承着这种精神,并且一直延续和传承下去。


  (二)坚持文化建设的民族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强调,国家发展、民族兴旺,必须要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和先人留下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布洛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文化,布洛陀精神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建设中民族性的主要特点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创新;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扎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中。近代社会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历经多次磨难,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状态,影响了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输入。布洛陀经诗以人类的起源、创世之神为中心,歌颂布洛陀这位创世英雄的丰功伟绩,宗教文化突出;基本上是以叙事长诗的形式进行歌颂,便于人们理解和口口相传,有利于人们在特定的民间仪式上进行说唱演示,民族文化的规范性越来越强。由于布洛陀文化最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后期,经过先人的反复磨练,夹杂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质,具有历史性。布洛陀文化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继承,将神话、诗词、歌赋、故事等融于一体,进而折射出壮族文化所孕育的本土文化精神。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强化创新意识,尤其加强对布洛陀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命运共同体的培育,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发扬光大。[5]


  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注重布洛陀文化的产业开发,必须生产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大众文化产品。对文化企业进行培养和开发是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企业公司要以布洛陀文化为对象进行商业开发,力求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来吸引国内外消费者。例如,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影视合作,在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努力下精选布洛陀文化的内容作为拍摄素材,曾经与东盟国家合拍的《海上新丝路》等纪录片,以生动细腻的情节掀起了布洛陀文化的热潮,吸引着东盟观众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要创新传统的布洛陀文化,让其尽快融入本土和海外市场,树立布洛陀的文化品牌,将这种创新途径延伸到服装、动漫、艺术等领域。但在创新方面必须考虑迎合观众心理需求、引起受众兴趣,求同存异,追求文化认同感,坚持文化正向传播。发挥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务必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了解文化发展政策、文化创作、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等内容,更要学习对外贸易、交流翻译等内容,建立培训平台,打造一批优秀的文化发展的“领头羊”,提升竞争力。


  四、结语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并且在伦理道德部分出现了一些家庭琐事等矛盾问题,文章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出发,列举了生活中的这些具体矛盾如何落实到生产生活实践中。这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所论述的人民性有着重要关联。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凝聚起来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


  本文从文化建设的视角去发现并探寻布洛陀经诗有关伦理道德内容和方法得以千古流传,并成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主要原因,将经典的伦理道德内容提炼出来并赋予其时代新内涵;从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上一篇: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必要性及其构建

下一篇: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危机与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