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崇尚中华礼仪弘扬优良传统
发布时间:2015-07-07 11:35
[论文关键词]中华礼仪精神文明
[论文摘要]礼仪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促进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我们应传承中华礼仪优良传统,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快我国文明、进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本文试从礼仪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对社会现实交往中,礼仪原则及规范的理论意义及具体实践作一探析。
我国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腾飞时期,我们需要从先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礼仪优良传统,以激发当代民族的创造和进取精神,实现对文明、进步、健康、和谐社会的创建。
纵观历史,礼仪对促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兴旺发达和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并能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面貌、文明水平的高低。随着当今时代的开放,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礼仪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准则,社会成员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愈来愈显示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由此,在当今时代,我们全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礼仪的学习及研究,作为参政党,应责无旁贷的为礼仪精神的传承、礼仪在实践中的运用作出努力。
一、弘扬“礼仪”精神
礼仪,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并以礼仪文化的历史悠久及影响深远为世界所景仰。我国传统礼仪,即儒家所提倡的“礼”,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其典章制度、宗教、法律,以及伦理风范、生活方式、做人本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我国传统礼仪在其延续中不断扬弃和完善,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礼仪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如礼貌、礼节、礼宾等,还具有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即思想道德及品格修养。显然,礼仪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更合乎人性,并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
从礼仪的社会功能来看,它虽不同于法律功能具有的强制性,但表现出的自律性、内控性和预防性的功能特征,其约束作用更广泛深入、更易于接受,并且对社会个体人格的要求更高。我国现处于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期,需要倡导礼仪精神,通过“礼仪”的方式,化解种种矛盾、冲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创造其互利共赢的局面。审视历史的发展,不可否认,人类生活既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要受社会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社会规律则指道德、法律和礼仪。因而,不可忽视礼仪精神对于当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应从民族传统礼仪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二、遵循“礼仪”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史可谓一部人类交往史。对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无论何种社会关系,都必须通过社会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只有遵循礼仪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有效交往,达到预期目的。
1、“相互尊重”为首要前提。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层次需求论”,为我们揭示了“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每个人都期盼得到外界重视,注重自我尊严的维护,因而唯有做到交往中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和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相互尊重原则,主要指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习俗、个性及兴趣爱好等。当今,此原则已被世界各民族视为人与人交往的道德底线。
2、“社会道德”为基本准则。社会道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历史来看,作为个体的行为准则及价值取向,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俗的力量,来实现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因此,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同于法制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依靠道德来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道德则是构成礼仪的内在基础。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要求的是一种秩序道德观,即要求个体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条件下求得自身发展。社会道德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关系,它维系着不可或缺的公共秩序和纪律,我们应当奉行这一原则。
3、“平等相待”为情感基础。作为人类先进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礼仪,竭力倡导交往中“人格平等”的礼仪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在礼仪面前,只有辈分、长幼、主宾的区分,而无贫富贵贱之别。诚然,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环境条件的优劣之分以及个人客观机遇的不同,造成了贫富差别的现象,但社会交往中的以礼待人是不可因人而异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不嫌贫爱富、趋势附炎的高尚品德,便说明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所共同建立和维护的一项重要的礼仪原则。作为参政党成员,理当自觉遵守和维护这一原则。
4、“诚实守信”为必要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皮注森曾做一项社会实验,在一张问卷表格上罗列了达500多个描述人的形容词,其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人际交往中成败的必要条件,取决于是否“真诚”。而作为“真诚”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一个人行为规律性和稳定性的“守信”,则表现为交往中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现出为人处事的信誉和坦然。孔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确从现实来看,“守信”俨然是对当今社会存在的讲空话、套话、假话等不良风气的严厉抵制。作为参政党成员应明白,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唯有奉行“诚信”的原则,才能提高自身信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践行“礼仪”规范
当今,人类处于一个文明、开放的时代。无疑,一个时代的开放意识愈浓,其社会交往活动愈显示出它的价值,而作为维护健康和正常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则更体现了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断言,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的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因而处在社交活动中的个人仪表、仪态及礼貌规范,通常对其交往效果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大量实例证明,一个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其端庄的仪表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高雅的修养品味等,令自身形象生辉,在各种社交场合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我国历史上便不乏大批优秀参政党成员,以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散发的人格魅力,博得社会广泛赞誉。作为现代参政党成员,理应成为礼仪精神的传承者,礼仪规范的践行者,以身作责去感染、带动周围的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无可置疑,在当今,一个注重礼仪的参政党组织,可以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于优势和有利地位。
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礼仪不仅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明礼”也即当代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的立身之本。诚然,我国现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面临多种价值取向及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其传统道德礼仪规范不免受到干扰影响。处于新时期的参政党成员应不辱使命,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学习和运用各种优秀礼仪形式,与社会全体同仁一道弘扬礼仪精神,共创礼仪文明新风
[论文摘要]礼仪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促进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我们应传承中华礼仪优良传统,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快我国文明、进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本文试从礼仪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对社会现实交往中,礼仪原则及规范的理论意义及具体实践作一探析。
我国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腾飞时期,我们需要从先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礼仪优良传统,以激发当代民族的创造和进取精神,实现对文明、进步、健康、和谐社会的创建。
纵观历史,礼仪对促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兴旺发达和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并能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面貌、文明水平的高低。随着当今时代的开放,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礼仪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准则,社会成员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愈来愈显示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由此,在当今时代,我们全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礼仪的学习及研究,作为参政党,应责无旁贷的为礼仪精神的传承、礼仪在实践中的运用作出努力。
一、弘扬“礼仪”精神
礼仪,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并以礼仪文化的历史悠久及影响深远为世界所景仰。我国传统礼仪,即儒家所提倡的“礼”,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其典章制度、宗教、法律,以及伦理风范、生活方式、做人本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我国传统礼仪在其延续中不断扬弃和完善,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礼仪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如礼貌、礼节、礼宾等,还具有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即思想道德及品格修养。显然,礼仪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更合乎人性,并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
从礼仪的社会功能来看,它虽不同于法律功能具有的强制性,但表现出的自律性、内控性和预防性的功能特征,其约束作用更广泛深入、更易于接受,并且对社会个体人格的要求更高。我国现处于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期,需要倡导礼仪精神,通过“礼仪”的方式,化解种种矛盾、冲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创造其互利共赢的局面。审视历史的发展,不可否认,人类生活既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要受社会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社会规律则指道德、法律和礼仪。因而,不可忽视礼仪精神对于当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应从民族传统礼仪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二、遵循“礼仪”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史可谓一部人类交往史。对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无论何种社会关系,都必须通过社会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只有遵循礼仪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有效交往,达到预期目的。
1、“相互尊重”为首要前提。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层次需求论”,为我们揭示了“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每个人都期盼得到外界重视,注重自我尊严的维护,因而唯有做到交往中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和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相互尊重原则,主要指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习俗、个性及兴趣爱好等。当今,此原则已被世界各民族视为人与人交往的道德底线。
2、“社会道德”为基本准则。社会道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历史来看,作为个体的行为准则及价值取向,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俗的力量,来实现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因此,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同于法制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依靠道德来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道德则是构成礼仪的内在基础。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要求的是一种秩序道德观,即要求个体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条件下求得自身发展。社会道德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关系,它维系着不可或缺的公共秩序和纪律,我们应当奉行这一原则。
3、“平等相待”为情感基础。作为人类先进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礼仪,竭力倡导交往中“人格平等”的礼仪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在礼仪面前,只有辈分、长幼、主宾的区分,而无贫富贵贱之别。诚然,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环境条件的优劣之分以及个人客观机遇的不同,造成了贫富差别的现象,但社会交往中的以礼待人是不可因人而异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不嫌贫爱富、趋势附炎的高尚品德,便说明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所共同建立和维护的一项重要的礼仪原则。作为参政党成员,理当自觉遵守和维护这一原则。
4、“诚实守信”为必要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皮注森曾做一项社会实验,在一张问卷表格上罗列了达500多个描述人的形容词,其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人际交往中成败的必要条件,取决于是否“真诚”。而作为“真诚”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一个人行为规律性和稳定性的“守信”,则表现为交往中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现出为人处事的信誉和坦然。孔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确从现实来看,“守信”俨然是对当今社会存在的讲空话、套话、假话等不良风气的严厉抵制。作为参政党成员应明白,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唯有奉行“诚信”的原则,才能提高自身信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践行“礼仪”规范
当今,人类处于一个文明、开放的时代。无疑,一个时代的开放意识愈浓,其社会交往活动愈显示出它的价值,而作为维护健康和正常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则更体现了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断言,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的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因而处在社交活动中的个人仪表、仪态及礼貌规范,通常对其交往效果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大量实例证明,一个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其端庄的仪表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高雅的修养品味等,令自身形象生辉,在各种社交场合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我国历史上便不乏大批优秀参政党成员,以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散发的人格魅力,博得社会广泛赞誉。作为现代参政党成员,理应成为礼仪精神的传承者,礼仪规范的践行者,以身作责去感染、带动周围的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无可置疑,在当今,一个注重礼仪的参政党组织,可以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于优势和有利地位。
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礼仪不仅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明礼”也即当代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的立身之本。诚然,我国现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面临多种价值取向及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其传统道德礼仪规范不免受到干扰影响。处于新时期的参政党成员应不辱使命,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学习和运用各种优秀礼仪形式,与社会全体同仁一道弘扬礼仪精神,共创礼仪文明新风
上一篇:关于当代社会道德信仰及其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