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班级民主监督制度可行性的调查研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国家和高校进行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虽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新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仍然存在诸如: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请客拉选票,无节制使用助学金等诸多不合理、不利于新政策实施的现象,致使确实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资助,非贫困的学生却得到资助,且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有关。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以学生自主研究的形式,通过对自编问卷进行细致分析,意在提高贫困生资助效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班集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出班级民主监督机制的新构想。
一、研究方法
(一)被测试者情况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包括贫困生、非贫困生和评议小组成员在内的同学作为被测试者。在昆明医科大学中抽取2011级到2009级的学生850人,发放贫困生监督制度问卷850份,有效回收问卷825份,有效回收率97%。
(二)研究工具
自编昆明医科大学班级民主监督制度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设置被测试者基本信息、生活费用情况、校内监督工作开展状况、学生对监督工作的态度及监督可施行内容5方面15个题目。满意度、符合度、了解度等程度题目,采用李克特五分法,百分比计数(100%,75%,50%,25%,0),加权平均数计算出具体值。
(三)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将被测试者集中于教室,经知情同意之后,对抽取的被测试者进行集体施测。问卷无记名填写,并当场收回。对呈现规律性答案的,作答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和未完成的问卷进行剔除。
(四)数据处理
将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8.0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提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在题项适合度检验(goodness of fit test)中,采用卡方检验,渐进显著性<0.05为显著,拒绝虚无假设,表示选项被样本勾选的次数有显著不同。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现行监督概况
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该是包括前期调查、认定和后期监督的系统工程[1] (P.79),其中后期的监督处理,在提高高校资助绩效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被测同学中有超过半数认为学校没有监督方面的措施。而学校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学校有相关措施,主要是通过让受助者提供助学金使用情况说明,建立贫困生档案,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贫困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考核,对虚假现象进行严肃处理。这些措施也是大多数高校现行的主流措施[2](P.176-177)。
(二)开展监督的意义
表1:贫困生监督工作的意义
说明:一人可为多种身份,故各身份人数和可大于总人数;本题为多选题,故百分比和可大于100%
表1表明:贫困生、非贫困生、评议小组对监督工作意义的看法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他们的利益点和看问题的角度差异有关。但总体上,实施监督工作可带来促进贫困生学习,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高资助工作绩效等好处。相比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侵犯同学隐私,增加贫困生的心理负担等则显得利大于弊。这启示我们,在搞好贫困生认定的同时,不可忽略开展后期监督工作的作用。
(三)同学对实施民主监督工作的态度
表2:参与监督工作的偏好
在开展民主监督必要程度方面,调查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即100%――非常满意,0――没必要)。其结果显示:贫困生(53.6%)与非贫困生(65.86%)、评议小组成员(58.39%)在开展贫困生民主监督工作必要性方面存在差异。非贫困生最赞成开展监督工作,其次依次是评议小组成员,贫困生。但学生总体贫困生民主监督工作是赞成的,开展工作的必要性为58.91%,而进一步的调查(表2)显示,在同学们参与民主监督工作的积极性方面,贫困生相对积极性最高,其次是评议小组成员,而且55.50%的贫困生愿意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总而言之,开展贫困生民主监督工作是大多数同学的意愿,只是贫困生的意愿相对其他两组同学稍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贫困生担心自尊心受到伤害,隐私被侵害等方面因素。
此项调查启示我们:1.开展班级民主监督工作可在贫困生中实行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因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高而民主监督意愿稍弱;2.评议小组成员应在监督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他们在班级工作中显示出来的独特优势[3](P.72-75)和对此工作的态度共同决定的;3.开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仍不可忽视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需以贫困生接受的适当的方式保护和尊重贫困生的权力。
(四)监督工作的可行性内容
在进行监督可行内容偏好性调查中发现:贫困生、非贫困生以及评议小组在监督的偏好性差异很小(P>0.05),大家的偏好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生活(36.5%),学习(31.4%),思想(27.6%),其他(4.5%)。这启示我们开展监督时考虑主要从生活,学习,思想方面入手。
三、结论
(一)问卷反应情况
在贫困生的监督方面,开展班级民主监督工作的意义较大,且利大于弊,同时也顺应了当下同学,老师和众多学者的愿望[4](P.216-218);在对待监督工作的态度方面,可以明确监督工作的主体是贫困生,而监督的主导力量应为班级民主评议小组,老师和非贫困生则具督促,辅助和参与作用。特别是贫困生乐于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很利于工作的开展;在监督内容方面,同学们主要赞成监督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三方面。 (二)由上述调查分析,可提出以下对班级监督机制的构想
1.受资助者情况反馈
(1)规范贫困生信息反馈。学校、班级,特别是各个院系应该积极设立意见信箱,公布投诉电话,电子信箱等方便同学们反馈信息,同时也规范反馈信息的途径。同时,相关老师应对同学反馈的信息作出积极的回应和相关的调查,走访等,核实情况,作出合理的处理。
(2)评议小组报告制。评议小组成员应注意收集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方面情况,特别是受资助同学的资助金使用情况,有无抽烟,酗酒,沉迷网络,违规违纪,逃课旷课等不良行为,并定期向班主任汇报。
(3)受助同学联系制。学校学院可组织班主任,相关领导,学生党员等对受助同学不定期随机抽查访谈,以直接了解受助同学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并可制定相关量化表进行评估。
(4)未受助同学联系制。重视与贫困生中未受到资助同学的交流,是一项集教育,安抚和贫困生互相监督为一体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对评选过程的回顾,总结的过程。
2.定期或定量开展志愿者服务
贫困生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关心的群体,受资助者有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权力和义务。学院,班级可通过联系学校或社会相关部门,组织其利用业余时间定期或定量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服务――义务劳动,义务助学,假期义诊,扶残助残,社区服务,导医等公益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5](P.50),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各方面能力。
3.班级内组建学习小组
评议小组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在各自班级内以年末综合测评成绩为依据,按成绩情况进行搭配成平均成绩基本相当的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学习,在学期末,又以各组综合测评成绩评优评奖,同时确定下学年学习小组的分组情况。通过此措施,既能提高同学们的整体成绩,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又能加强同学们的互助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可以让贫困同学体会助人和受助的内涵,感受班级同学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4.组织贫困生思想教育相关班级活动
为了组织贫困生进行感恩,诚信教育相关的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6](P.20-21),评议小组可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导班级贫困生主动筹划,申报,组织,开展到工作汇报的过程,达到休闲活动与感恩、诚信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同时也加强班级凝聚力,锻炼同学各方面能力等。
5.建立和完善班级监督制度
学校学院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使活动开展有依据,行动有目标,工作有重心有范围;同时,只有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班级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该监督措施的作用才能不断显示出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定与之相对应的鼓励办法。对开展过程中的先进个人或群体进行评优评选,以达到营造互助、自立、感恩光荣的氛围,都能不同程度推进班级监督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