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条件下干群关系的剖析与展望
迈入新世纪,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密切、协调和发展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对新形势下干群关系的实质、特征以及存在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搞清干群关系的内在规律,推动干群关系的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干群关系的实质与特征
在我国,干群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党群关系的具体化。正确的党群关系,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相应的干群关系就是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时代的进步,干群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干群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对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八十年来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群关系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干群关系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干群关系的实质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过程中,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群之间利益关系的特殊性在于,人民是利益关系的主体,而党和干部则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七一"讲话更是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干群关系的状况反映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第二,干群之间利益关系呈现出自主性和互动性两个基本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的解放和更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自主意识的增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增强了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自主性,用农民自己的话讲就是"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一改过去"一大二公"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不少人还搞起了个体和私营经济。农民思想观念变了,干部思想观念也在变。尤其是改革逐渐深入和深刻,触及到了干部的切身利益,导致干部思想观念更快更彻底地转变。首先,干部自主意识的大大增强,表现在干部对自身角色和利益的双重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而且干部的个人角色与其扮演的公共角色、个人利益与其代表的公共利益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一些干部没能正确理顺其相互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其次,干群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也逐渐被一些领导干部和研究人员所重视。干部、国家和群众构成了社会最基本的利益关系链。其中国家是中间环节,起调节和分配的中枢职能;而干部与群众则是通过国家的调节与分配实现利益互动的。群众是利益的最主要的创造者,是财富之源。群众的利益状况最终决定着国家的实力和干部的利益。不顾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承受能力,大量从群众身上获取利益,是杀鸡取卵自毁生路。
二、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价值观念、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必然要反映到党内,影响到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这种形势,对于密切干群关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科技与知识日新月异,为密切干群关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为密切干群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多样化的现实增加了密切干群关系的难度和许多不确定因素,自主意识和利益冲突使得密切干群关系更为棘手。干群关系双方都发生了比较显着的变化,相比之下,干部队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主导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员干部成分日益多样化。党员干部队伍的吐故纳新不只局限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群体,同时也吸纳了社会其他阶层的优秀分子,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等。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不少党员干部因为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从事商业、企业甚至个体私营。党员干部队伍与社会交流增多,既促成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复杂化,又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和统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党员干部自身需求和部门需求越来越膨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社会物质和文化产品的供应也日益丰富,刺激了部分先富群体的灰色消费和享受欲望。什么洋房别墅、什么高级轿车、什么三陪小姐,什么大吃海喝,什么豪赌狂嫖,等等。部分先富群体的一些做法起了负面的示范效应。不少手握重权而原本清廉的领导干部也不甘寂寞,纷纷攀比仿效,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等,来满足自己和部门的私欲。而且是胃口越来越大,从个人到集体,从吃拿卡要到大肆敛财挥霍。这样既败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又引起了广大群众对部分党员干部的不满。
第三,随着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触及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如医疗改革、养老保险改革、干部配车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等。这些原先工资以外的待遇和潜在利益逐渐被新的工资制度所包容和规范,相对弹性缩小了,灰色收入的机会也减少了。尤其是政企分开以后,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条件下,政府财政也相对紧张,党员干部的收益明显减少。不少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和女色的诱惑,滋生和膨胀私欲,就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大肆谋取私利。党员干部身份的双重性与其利益的矛盾性构成了党员干部的复杂心态。党员干部也是人,也有家庭,也需要解决日常生活、住房、子女教育、交通、通讯和自我发展等等实际问题。这些利益要求满足的时间和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情绪和投入。当在家庭和社会中作为普通一员时受到某种无法接受的待遇或者自身利益受到损失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到工作,尤其是利用工作关系和干部身份,公报私仇、假公济私的情况屡见不鲜。
第四,过去一段时期忽视和弱化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很好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致使许多好的传统美德没有继承下来和发扬下去,却滋生和膨胀了一些不良习气和作风;没有极大地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和滑坡。不少干部思想政治意识淡漠,组织纪律松散,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等靠要的消极态度,致使工作效率不高。还有不少干部追名逐利,奉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不顾党纪国法,贪污受贿,大肆敛财挥霍,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为此,邓小平曾痛心地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第五,日益严重的****,尤其是高层****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明显降低。邓小平曾经讲过,不惩治****,特别是党内高层的****现象,我们的事业就有失败的危险。就是在这样的提醒和警示下,还是有不少干部,特别是高层干部身陷****,纷纷落马。而且是职位级别越来越高,部门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年轻。从基层的乡村干部,到中层的市县干部,再到省部级干部,甚至还有副委员长、政治局委员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从一般执法部门,到政府部门,再到党委部门、人大部门,甚至还有纪检和司法部门。从“五十九岁现象”,到了“三十九岁现象”。可见,****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第六,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致使人心浮动。社会治安状况严峻,在群众心里,是与政府和干部打击和惩治社会黑恶势力和严重刑事犯罪不力有直接关系的。有些地方干部还与社会黑恶流氓势力相互勾结,危害一方百姓。有些部门和干部还充当一些低级娱乐服务行业的保护伞,收取保护费,中饱私囊;同时也败坏社会风气,使得封建遗毒又沉渣泛起。这些事实使得广大群众对某些政府和干部失去信心,政府的形象和干部的威信在群众心中逐渐淡漠和降低。
三、干群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展望
1、因为干部应该是为群众谋利益的,而且干部与群众存在利益的互动关系。所以协调和发展干群关系最紧要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要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就必须合理布局,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要拓宽就业渠道,引进外资,鼓励和推动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畅通就业信息与反馈渠道,增强政府和干部为群众与用工单位"牵线搭桥"的角色和作用,推广和普及科技知识,引导群众科技致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调节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要鼓励和引导先富帮后富,沿海帮内地。要走"民先富,国家次之,官后富"的发展道路,尽快让群众先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2、干部因为其地位和作用的特殊和重要,必然要对周围群众产生辐射、示范效应。当干部作风好,勤政为民,使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就能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全心拥护和支持,群众也会积极配合干部工作;当干部作风不好,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不仅没有使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而且还会损害群众利益,这样就会失信于民,引起群众的不满,群众就不会配合干部工作甚至与干部分庭抗礼。因此,需要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缓解、协调和发展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这是协调和发展干群关系的突破口和关键。
3、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干部的法纪意识和政治觉悟。教育是提高干部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年的实践证明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忽视和放松教育,我们的事业就要受到挫折。重视和强化教育,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教育要实现经常化、正规化、多样化和科学化。教育工作不能一时紧一时松,要常抓不懈。要逐步实现教育方式正规化,教育手段多样化,教育内容科学化。要进行历史与现实的教育,进行传统与现代的教育,进行道德与法律的教育,进行政治与业务的教育。
4、选拔、任用、考核和提升干部首先要注重革命化。干部革命化的基本要求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党就是要承认、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安排,执行党的命令,完成党的任务。忠于人民就是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保证人民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忠于国家就是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个人需要服从国家需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忠于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致力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5、始终不渝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密切干群关系。正确的群众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在这个意义上说,干部是决定因素。所以,选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人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是我们的组织人事原则。要把干部作风好与不好、干群关系的好与不好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此作为对干部升降和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
6、聚精会神地做些人民满意和高兴的事情,取信于民,收获人心,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和威信。说得好,不如做得到。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听其声观其行,不见实绩不轻信。搞泡膜经济、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最终也说服不了群众,更骗不了群众,不是长久之计。一定要目光远大,胸怀宽广,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讲求策略,注重实效。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力量,提高群众素质,动员群众创业,带领群众致富,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在"七一"讲话的指引下,注重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运用"民先富,国家次之,官后富"的战略思想,不断协调干群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能使干群关系走上良性互动的正常轨道,最终实现干群关系的协调发展。
下一篇:选民小组,一个细节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