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执政党的个体道德
论文关键词:执政党个体道德
论文摘要:作为党执政的主体所在,肩负以德治国的历史使命,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为民、忠诚、廉洁、仁爱等美德。同时,要以党员自我修养来激活道德内生机制,以理想信念教育来丰富道德世界,以制度建设来规范道德的他律机制,全面加强执政党的个体道德建设。
本文所研究的执政党的个体就是指组成执政党的每个党员。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各项事业的中流砥柱.其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对全社会道德风尚起着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七大开启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十七大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大建设”的战略部署,“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一、执政党个体道德的理性解构
对于执政党、执政主体而言,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在长期的反复的公共行政管理中,执政主体将公共行政的法律责任与政治责任不断内化成一种道德意识.在行为的冲突与选择过程中,公共行政管理所特有的道德要求逐渐深入并最终占有其心灵,成为其特有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从而可以自觉地按照公共行政特有的道德律令自由地做出选择与行动。帕森斯强调:“社会成员之所以服从政治统治者的命令,是因为这些命令以社会最高的伦理价值观为依据的。”李普塞特认为,“任何政治系统,若具有能力形成并维护一种使其成员确信现行政治制度对于该社会最为恰当的信念.即具有统治的合法性。”公共行政管理的行为规范只有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利益,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信仰、支持和忠诚,无论执政党、政府,还是行政人员都必须遵守应有的道德规范。正如弗雷德里克森所说,“所有的公共行政必须依赖蕴含在构成我们国家基石的授权文献之中的道德真理,并受这种道德真理的指引。”道德是公共权力机构与公职人员基于其公共权力行使所应当承担的义务,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公共权力组织,如果不在道德上发挥榜样的作用,必然导致整个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致使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政府与公职人员受人民之托.行使公共权力,应该遵循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遵守特有的职业道德,以自身的道德风范教化社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历史决定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提升自身道德意识,加强道德素质养成。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行和知识才能是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力量,执政党个体的道德素质和言谈举止关系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华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思想文化道德的建设,全面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党必须要想方设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道德影响力,树立光辉的道德形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执政党个体道德的人格载体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是政党活动和政党行为的主体是执政党价值、制度的实际承载物,执政党的道德水平归根到底是看党员的道德素质状况。执政党个体道德修养的人格载体包括为民、忠诚、廉洁、仁爱等,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广大党员必须遵守上述基本道德要求。
1.为民。罗尔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的合作体系,互惠原则是社会合作的基本原则。国家权力作为保障社会合作的工具.应该由公民所平等拥有、为公民的平等权利所服务。执政党在政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现代公共行政中党员必备的基本信念。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身,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要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原则,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当自身利益与人民利益相冲突时,要努力谋取人民利益,必要时还要牺牲自身利益。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切实体现爱民、富民、为民意识,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统一,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引领人民建成和谐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2.忠诚。古语云:“尽己之为忠,推己之为恕。”“忠”是一种无私利人、无私利公的德性,要对别人尽心尽力,以积极的行为实现“立人”、“达人”之目标。党员忠诚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路线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党的事业稳定的情感态度和持久的责任行为。党员忠诚是共产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A、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同时,现代公共管理中的“忠诚”需要建立在理性判断力上冷静反思行为后果.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自觉地承担责任。“忠诚”作为一种美德,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利益驱使;它是一种纯粹的义务论,是党员内在的自律与自我决断,是一种慎思与权衡基础上对党和人民事业、价值体系由衷信仰,彰显的是一种自由选择与实践的理性意识。作为一种责任伦理,忠诚不是愚忠、迂腐、谄媚、盲从,也不是“以理智上的有为尚的浪漫主义”,不是无所顾忌的盲目热情,而是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并对自己行动“可预见”的后果负责。“一盎司忠诚等于一磅智慧”,善于在服从中显示不凡的才智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3.廉洁。党员必须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清正廉明、洁身自爱,不以公共权力谋取不正当的私人利益。《周礼·天官·冢宰》提出“六廉”之说,将“廉”作为为政的根本,“六德”都冠之以“廉”。作为为政的基本规范,“廉”的最基本含义就是“洁身自好”.孟子称“洁身自守”。晏婴以水之清喻“廉”。《楚辞·招魂》对“廉”之德具体解释为:“不受日廉,不污El洁”,不受就是不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污就是不贪不图。“公生明,廉生威”,一个执政党只有廉洁勤政才可以得到民众的拥护,民众才愿意将自身权利以契约的方式交与政府行使。《吕氏春秋·忠廉》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志其辱。”廉洁是执政党的生命线,执政党执掌国家权力,在公共权力的运用上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占据要职,必须自觉用好公共权力,自洁白敛,以假公济私为最大的耻辱和对党性与人格的最大污辱;必须秉公办事,反对钱权交易与钱钱交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执政党、党员,尤其是作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的党员要经得起财货、美色等各种诱惑。克制不合理的欲望、不以权谋私。
4.仁爱。仁爱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源远流长,孔子日:“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作为执政党个体而言,接受了公众的委托就有职责为公众的利益服务,真诚地体会对方感受.为对方的幸福而感到幸福,为对方的痛苦而感到痛苦。不是“应当”对公众有仁爱之心,而是“必须”对公众有仁爱之心。关心公众的利益,尊重公众的权利,对其进行必要的伦理关怀,这是其职责所系之事。特别在转型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人被体制所规避,出现了阶段性贫困。对这些人必须尽到仁爱关怀的责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前景。
三、执政党个体道德的实践向度
人性不是先天的善,也不是先天的恶,道德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的社会学习与内化修炼的过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符合道德的行为是个体道德品质、组织制度、组织文化与社会期待的共同的结果,伽达默尔说“人类教化的一般本质就是使其自身成为一个普遍的精神存在。谁沉湎于个别性,谁就未受到教化。”
1.以自我修养激活道德内生机制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本质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内生机制,按照康德的道德律令观点来理解,就是主体为自己“立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我约束、自我限制是道德主体对自己所立道德法则的自觉遵从。加强道德修养要求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严谨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执政党个体道德素养的提升必须加强自我修养,以健全自身的道德人格为目标。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爱岗敬业,争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工作思路和_T作方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注重以自律为主要内容的自我修养.健全自身的道德人格。执政党个体只有健全自身的道德人格,才能自觉、自愿地践行执政伦理,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地位观、权力观.筑起抵挡****的道德堤坝和精神堡垒。
2.以理想信念教育丰富道德世界。今天对于执政党主体,即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道德”不仅仅是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而且是包括理想信念、意识形态、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系统的道-德思想体系。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德性即知识”伦理准则,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是支配人生的重要精神力量,理想信念与心理情感结合在一起,可以转化为信仰,进而形成行为的真正内在德性动机。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艰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仁慈、正义感、爱国主义等道德情感与公共精神的结合是现代管理所必需的,公共行政人员必须将这些情感贯注在其价值观念中,弘扬公共精神与正义之理念才可以真正担负起执政为民的责任。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把握未来;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好“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执政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用好权、把好权,不要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一党之利、一人之利只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抵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所滋长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3.以制度建设规范道德的他律机制。执政党个体的道德养成还要依靠外在规章制度的他律作用,所谓他律就是主体进行的道德选择依赖于外存规范,并不是出于主体自身的道德意愿。它强调正式制度对执政主体的“刚性”约束,实施这种约束会使正确行为产生惯性并最终成为执政党个体的“自然反应”。“服从社会指令(普遍性、理性),克制自然需求(个体性、感性),不为物欲(如食物)所动,也正是建立道德意志、培育道德情感的开端。”建立他律机制,首先,要明确工作责任。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合理安排职责,给各级行政组织及公务人员自主性。允许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反应,保障公务人员合理的发表意见的权利,保障执政人员与民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用程序正义保障各级政府及公务人员参与决策活动的权利。其次,要完善行政监督和党内监督,赋予检察、纪检机关以权威性和自主性。坚持和完善党内批评与我批评制度,善于听取、接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要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改善社会政治生活质量,加快舆论监督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减少人为因素对舆论报道的干预,以更好地促进执政党个体行为的规范化。最后,要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例如规范群众举报机制,对于举报人要提供比较全面的法制保障:建立政务公开机制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工作信息,使群众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群众监督落到实处。
下一篇:参与机制对党内民主建设的价值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