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民主研究现状
摘要网络民主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学界对其内涵、特征、价值与问题尚存在诸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对相关理论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进而对网络民主的理论与现实产生做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现有的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政治网络民主研究现状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就是在民主中掺入了网络的成分。1996年美国学者格雷姆.布朗宁出版的《电子民主:应用因特网改变美国政治》正式拉开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学者研究网络民主的现象。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围绕着网络民主问题作过一些初步探讨。目前这一论题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民主研究的兴起
(一)网络政治研究
从国际上看,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未来学家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信息网络社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化,比较着名的有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理论和德鲁克的知识社会理论等。贝尔认为,人类面临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将处于后工业社会的中心地位;托夫勒认为,第三次浪潮是人类思想的又一次大变革,信息技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将进入信息政治时代,人们必须注重研究与信息相关的种种政治问题等等。德鲁克认为,现代社会正在向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知识和信息将取代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为基本的经济资源。这一时期的理论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网络社会理论,正是这些理论成为了网络政治研究的最初理论来源之一。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开展了对网络政治现象的研究,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凯文希尔和蒙玛斯大学的约翰林斯在1998年合作出版了《网络政治学》;澳大利亚的大卫霍尔姆斯出版了《虚拟政治学:电子计算机化空间的身份与社区》;美国学者威廉.都顿出版了《网络社会: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政治学》等。在这些着作中,他们探讨了网络时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与具体特征,为以后的学者研究网络政治和网络民主现象奠定了基础。
(二)初识网络民主
1995年,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正式提出了网络民主的概念,在他看来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就是在民主中掺入了网络的成分。1996年,美国的格雷姆布朗宁出版《电子民主:运用因特网改革美国政治》拉开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学者研究网络民主现象的序幕。格雷姆布朗宁认为,互联网为全球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对传统的民主政治理论提出了挑战。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人的延伸—媒介通论》一书中曾预言:“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在这些学者看来,他的这一论断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而具有了现实的意义。随后英国学者亚历山大和帕尔在1998年出版了《数字化民主》一书,对网络社会中的民主现象也作了一定探讨。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认为,在网络时代,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就公共问题直接向政府发表意见或投票表决,“半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将代替工业时代的代议制“间接民主”。凯恩.桑斯坦在2003年出版的《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中也从政治学、法学和传播学等角度,论述了一个真正民主的环境,信息多元的重要性。
(三)技术与民主之争
在对网络民主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后,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乐观派认为,“网络信息技术将促进和扞卫民主和言论自由,会使更多人在民主参与的方式下卷入社会生活的洪流中去”豍网络技术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民主参与手段和工具,它将加速人类的民主化进程。而悲观派则认为,新的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小撮政界人士或掌权人物的主宰和控制,使他们能够左右和操纵群众的情绪。尽管在对网络民主的认识上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网络民主对现代民主制度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它扩大了公众对政治信息的知情权,符合民主精神;网络民主促进公众政治参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民主化的进程;由于对信息控制的困难,网络民主将抑制独裁****。“也就是说人们不再被控制和压抑暴行一旦发生,整个世界就会立即知道,电子网络让独裁者无处藏身,从而客观上防止和抑制了独裁****行为的泛滥,使民主阵地更加巩固。”竖另一些学者则持一种怀疑的态度。首先,网络的发展可能助长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倾向。许多利益集团为了某种政治目的,不惜采用非正当的手段,利用网络空间的自由言论权制造假信息,随意在互联网上传播,从而使得网上信息真假难辩。有的网民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主张无限制的网络自由,滥用电脑资源,从事电脑入侵活动。其次,网络发展为一些政客和特殊利益集团影响政治,控制政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总之,当前西方网络政治研究中发表的关于网络民主研究的着作不多,缺乏系统性。网络民主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网络民主对于民主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民主程序和形式上,网络民主能够带来更合理有效的政治选举和更广阔范围内的公民参与,也有助于实质民主的发展。
二、国内网络民主研究现状
从国内范围来看,自从20世纪80年代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对民主的影响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民主作了一些研究。国内对网络民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着作对之研究。为数不多的资料也大多散落在少有的几本网络政治着作和一些学术期刊网上。目前,关于网络民主的文章逐渐增多,其中研究成果大体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民主的民主价值
1.网络民主与相关民主形式
网络民主与相关民主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网络民主与代议制民主。唐丽萍在《从代议民主制到参与式民主制——网络民主能否重塑民主治理》通过对传统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和共同参与式民主制三种民主制形式的解读,分析了网络民主所面临的问题,指出网络民主制只是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代议民主制的功能和运作方式,部分地取代了代议制民主的功能。王烨在《试论代议民主与网络民主》中指出,在网络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将代议民主和网络民主结合起来,以网络民主为重要手段,借助网络数字平台来改善代议民主信息摄取的不及时和不完整;以代议民主来弥补网络民主决策的低效并解决其权威性问题。这样,网络民主与代议民主实现互补才能真正促进民主的发展。
网络民主与直接民主。李珂在《网络民主与直接民主的复兴》一文中通过对大共同体中的直接民主、 宪政条件下的直接民主 、多元社会的直接民主的分析指出,网络民主正在给古老的直接民主带来前景。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政治生活方式,它对时空的跨越使得直接民主逐步成为可能,而这种可能性也正在唤起人们的参与热情。民主的直接化将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民主将不同于历史上以往任何一种民主形式,它吸收了近代民主成果,包括代议制民主的成果。直接民主在网络技术和人类自治的诉求中,在可预见的将来至少可以部分地实现。
2.网络民主的正负面民主价值
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民主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正面或负面价值的论述上,主要有以下观点:
网络民主将给民主带来新的前景。郑曙村认为,网络时代的民主将促进言论自由、社会平等和政治公开的发展;开辟新的民主形式;推进民主机制的完善;促进分权化;使得直接民主有了实现的可能性。袁峰在《现代传播技术与深度民主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民主不仅需要借助一定制度,也要依托于一定的技术才能实现。通过对深度民主内涵和要求的分析,认为人类社会的民主在从广度向深度的发展中,现代传播技术的特有功能为深层民主的发挥提供了便利,使现有民主更加趋于民主化。
网络民主是一种有限的民主。严小庆在《网络民主的有限性》中认为,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民主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主要是表现在网络主体的有限,网络内容的有限,以及网络民主自身的有限上。他认为网络主体由于其文化程度的差异和语言上的差别,人与人之间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个人爱好的差异决定了网络所提供的机会上的平等并不一定导致结果上的平等。娄成武在《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一文中指出,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国家垄断,网上民主投票的可操作性,网络民主的不平衡性以及网络技术帝国主义的影响,现实中的公民拥有的只是在国家控制的网络空间内发表言论的权利。网络技术的复杂性也使得“点击民主”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并且网络使用主体的不平衡,网络技术的帝国主义垄断也使网络民主的实现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二)网络民主与国家治理
网络民主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系。刘小冰在《网络民主的政府治理及其法律调控》一文中通过对网络民主中政府治理的特点、网络民主中政府治理的度量标准即:网络民主中的政府治理必须符合合理性标准、合法性标准。并对网络民主中政府治理的立法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为确保政府治理的民主化、制度化,必须为网络民主中的政府治理设定合理性和合法性两个度量标准,并制定保护网络民主、规制政府治理的专门法律,才能保障民主的畅通,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韩狄明在《 网络技术是执政不能忽略的新资源 》中指出 ,网络技术作为执政的便利工具正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并且网络是实施良政的有效工具。网络民主是对传统统治的挑战,它是代理民主制时代的结束,参与民主制时代的开端。在《公共权力的电子化监督》一文中,潘文良通过对公共权力委托代理方式运行的分析,指出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失灵,最根本原因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在制度设计上确立公开性原则,并且要采用网络技术等电子化手段形成电子政府和网络民主,实现委托人监督的电子化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网络民主的本土化研究
网络民主本土化过程的初步探讨。韩志磊从网络民主与中国民主的发展入手,从宏观方面对中国网络民主的现状,具体体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作了大致的描述,并进一步阐述了网络民主的发展对中国民主的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达到网络民主秩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目标。侯彬通过对网络民主特征的分析指出由于网络民主虚拟化、权威化、非正式化、交互性等特征使得其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存在的利弊,并提出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培植、必要的网络管制,道德建设与网络立法等建议。龙淼则认为,网络民主的优势在于它能进一步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民的民主监督,有利于削弱集权控制,打破权威媒体的霸权,促进民主决策。同时也指出了现行网络中的政治欺骗,非常规参与和非法参与,数字鸿沟和参与主体阶层分化,情绪式民主等障碍。并提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网络立法与规范,加强伦理教育,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平等一系列措施。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者对技术与民主的争论依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一部分研究人员都是借用国外观点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缺乏对中国网络民主自身的深入研究。相对来说,网络民主准确概念、特征、形式等都还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界定和探讨。对中国网络民主发展具体状况也没有系统的研究,比如:中国网民的主体构成、网络话语空间的特点、中国网络民主发展趋向、困境与抉择等都还还没有人作过全面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回答诸如:网络民主主体真的很有限吗?网络民主真的会导致独裁统治吗?网络公共领域与民主有何关系?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又有多大程度的关联?网络民主对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有何积极表现?以及网络民主发展中的困境与抉择等问题都是十分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