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认清人口形势 提高人口素质

发布时间:2016-04-17 15:02

  我国自70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从1992年开始,生育水平降至并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特别是去年12月9日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走上法治的轨道,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不能有盲目乐观思想和麻痹松懈情绪,要对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有正确的认识,对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尽管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处于低水平,但是在未来45年左右的时间内还将有近3亿人的增长量。根据中位预测方案,总人口将在2045年达到峰值规模15.34亿人。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面临着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


  人口与耕地、粮食的矛盾突出。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矛盾突出。我国现有耕地19.2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3.6%;人均土地占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及英国的1/+俄罗斯的1//加拿大的1/10甚至只有印度的1/2多一点。全国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食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其中有463个县人均已不足0.5亩。我国优质耕地少,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1/5的耕地被污染,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严重退化。全国水浇地7.9亿亩,仅占耕地总量的39.8%。尤其让人不安的是非农项目占地越来越严重,我国耕地减少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预计未来10年耕地还将减少1.3亿至1.5亿亩,人增地减的结果必然加剧粮食生产的压力。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亿公斤至5000亿公斤之间,粮食数量和品种结构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需求,缺口很大,需要进口国际市场的粮食来补足。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种类齐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45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价值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预测,至2010年,45种主要矿产品中保证供给的只有24种,需要大量进口弥补。石油将长期短缺,预计2005年的缺口达1亿吨左右。庞大的人口规模同样也加剧了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我国是淡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排到第110多位,预计到2030年,人均占有量还将减少1/5全国每年缺水约300亿一400亿立方米,不仅如此,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也非常严重。人口过量增长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加剧,如此下去,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就业问题仍是高压负重。人口与物资生产资料不能正常结合,失业问题就会显现。高失业率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还将危及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由于人口规模仍在继续扩大,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很快。1990年“四普”时,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为7.5亿,1996年增长为8.2亿。2000年“五普”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劳动人口为8.8亿,已占总人口的70.15%,这是迄今为止这个年龄组在世界上的最高比例。据预测,我国劳动力人口预计到2020年左右达到高峰,将近9.5亿。目前城镇有1000万左右的劳动力人口处于下岗、失业状态;农村有将近2亿的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就业门路。劳动就业压力非常大,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尖锐。老年人口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和今后最重要的人口现象。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通常是指60岁以上超过10%或65岁以上超过7%。据此,我国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据“五普”结果表明,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7%,与“四普”比,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并且将以每年3.3%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顶峰,约占总人口的1/5以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这对于中国这个讲宄“孝”道,且家庭人口结构还处于脆弱性和低保障性的现状来说,如何解决好由此带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公共政策将带来巨大的冲击。


  四、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的问题不容忽视。保持出生性别比的平衡,对维持正常的婚姻秩序、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宄认为,正常的出生性别比是107。即100个女孩对应107个男孩为正常值范围。(因男孩风险大,死亡率高一些)我国自198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开始升高、偏高。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1980年为107.3,1990年为111.7,1995年为116.9,目前估计在120左右。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主要是受重男轻女影响,存在溺弃女婴的社会陋习;借助B超、流产等现代医疗手段进行人为选择等等。在人口总数一定的前提下,出生性别比越高,“富余”的男性人口就越多,两性人口的规模就越不匹配,将会导致婚姻市场挤压,竞争加剧,相当数量的男性可能终身丧失婚配的机会。由此会使拐卖妇女,买卖婚姻的可能性增大,骗婚、性犯罪、性暴力等引发的暴力犯罪、精神变态等案件的可能性增加。由于性别比失衡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有些后果是很难预料的。


  五、优生优育优教、提高人口素质任务繁重。人口数量多与素质偏低并存是当前我国的现状。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经济和社会根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重视多生多育,忽视少生优生和优育优教的作用。在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势头基本控制后,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对低素质劳动力的排斥越严重,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越巨大。美国《未来学家》载文说,21世纪20年代,蓝领工人将只占总劳动人口的10%,甚至更少;非专业白领工作者占20%-30%;60%一70%是知识型人员。从我国居民文化程度构成看,据“五普”统计,大陆人口中,大专以上人口占3.6%,高中占11.1%,初中占34%,小学占35.7%,文盲占6.72%;而美国大学以上占46.5%,日本占20.7%,加拿大占21.4%。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特别是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突出问题。从人口健康素质看,我国人口粗死亡率在6.6!的水平上已经稳定了近30年,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低,但婴儿死亡率却仍维持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婴儿死亡率已降为32.3!,与此相当的平均预期寿命,我国男为68岁,女为71岁,而发达国家则高于我国4一8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已被遏制或基本灭绝的传染病又有回潮或滋长,危害健康最烈的吸毒尚未遏止,令人担忧。据统计,艾滋病已出现在我国各省,200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群已达60万人,此外我国有约6000万残疾人,有约6000万地方病人(两者有交叉),每年新生儿缺陷由80年代的30万一40万上升到80万一120万人,这些都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此外,还有东西部人口结构问题,流动人口问题,“四二一”家庭结构问题等等,都是我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这些形势告诉我们,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首要的问题,充分认清这些形势,我们就能保持清醒头脑,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情绪,做到人口警钟常鸣,工作一刻也不松劲。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思想松懈,人口数量马上就会上去,几十年的奋斗就会付诸东流。因此,各级领导和计生工作者,要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战略意义和长期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国策”的重要位置,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的水平。广大公民,要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履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实行计划生育的奖励和社会保障措施;懂得违反计划生育法应负的法律责任,依照法律规划自己的生育行为,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影响侗族传统生育行为和生育观中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失独”问题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