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口生育率的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一、影响人口生育率的生物学因素
1.生育期
指妇女有生育能力时期,在不采取任何节育措施的情况下,就大多数妇女的平均状况而言,一般指15?45岁之间。妇女实际生育期的长短和生育率成正相关关系,实际生育期越长生育率越高,实际生育期越短生育率越低。
2.生育率的理论最大值
一种看法认为,理论上的最大生育率为10,即一个妇女如果15岁结婚,身体健康,又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一生中所能生育的子女数平均为10个。另一种看法认为,最大限度的生育数平均可达12个。
3.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
不孕是指人丧失了生育能力。不孕首先指女性,原发性不孕是指一个妇女先天没有生育孩子的能力;继发性不孕是指至少在生育了一个孩子之后才丧失了生育的能力。不孕率直接影响生育率,不孕率越高生育率越低。
4.生育间隔
指夫妇所采取使生育两个孩子之间拉开一定间隔的生育行为,也叫孩子间隔。生育间隔有时指传统的延长哺乳期或禁欲行为,这些行为虽然并不是直接以避孕为目的,但却有间隔效应。生育间隔越长,妇女一生中所能生育的子女数也就越少,因此生育间隔的拉长能降低妇女生育率。
二、影响生育率的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到社会规范的限制,其生育行为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的生育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制于社会规范。
1.经济发展水平
在影响妇女生育率的一切社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因素要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才能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从而使生育率发生变动。家庭经济职能及儿童经济价值对生育率有直接影响。通常,受教育年限少的劳动者,接受的教育和技术训练较少,而且参加劳动年龄较早,劳动力培育费用低廉,儿童对家庭的经济贡献较大,生育率也就较高。相反,生育率也就较低。
2.生育观念
人的生育行为是在一定的生育观支配下的社会行为,生育观是影响生育率的直接社会因素,有什么样的生育观就有什么样的生育行为。我国的传统生育观念也认为“多子多福”等,使国人的生育意向,特别是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强烈,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前生育率高居不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性解放”运动,人们极力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风气盛行,个人享乐主义盛行,不少年青人把建立家庭、养育后代看成“包袱”,不愿生孩子,这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3.婚姻状况
在离婚率高的地区,往往生育率就比较低。不仅由于离婚缩短了夫妻共同生活的时间,而且还由于不少夫妻对自己家庭的前景缺乏信心,怕一旦离婚时孩子会成为累赘,所以不愿生孩子。此外,婚姻方式上基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妇女生育率,往往比自由恋爱结婚的要高些。在法律规定最低婚龄比较高的国家,妇女生育率往往比较低些。
4.妇女的社会地位
统计表明,妇女的社会地位越高,其生育率越低,反之亦成立。
5.妇女的受教育机会和程度
妇女是生育行为的直接承担者,她们的受教育机会和水平对生育率影响极大。第一,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受教育机会越多、程度越高,妇女用于生育的时间就越少,况且妇女生育的旺盛期,也正是工作和学习的精力旺盛期,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很大,所以倾向于少生。受过较高教育的妇女,更加独立、追求自由,更加注重自我的发展,而不愿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期都用于养育子女,自觉控制生育子女数。第二,受过较高教育的妇女,更关心孩子的质量,而不是孩子的数量,宁愿少而精,使子女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第三,受过较高教育的妇女,受传统的生育观影响较小,易于接受和掌握科学的避孕方法。
6.宗教信仰
不同宗教信仰对生育率变动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天主教只承认采取安全期的避孕法,把其他避孕方法和人工流产谴责为一种杀人的形式,并宣扬“子孙越多,天堂越大”。伊斯兰教从教义到教规都是鼓励生育的,相反,在佛教盛行,存在大量和尚、喇嘛和尼姑的地区,由于大量处在生育期的青年男女出家,使婚育人群减少,自然影响生育率。
7.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是统治阶级对人口发展意志的体现,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决定着人们的生育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统治阶级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起重要作用。当然人口政策也仅仅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生效的,有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李慧华1,王显荣2
(1.山东省曹县桃源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山东省曹县常乐集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上一篇:“人口红利”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