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泽东的过渡时期理论
[摘要]社会主义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其间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准备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毛泽东
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其完整的表述是:“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其内容是正确的,人们从多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本文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提出过程,以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依据,分析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理论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观点
广义的革命,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革,事物的飞跃和质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狭义的革命或者说本来意义上的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革命阶段。政治革命就是指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的革命。社会革命是指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到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社会革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革命,它的矛头不是对着垄断权的所有,而是对着所有权的垄断;社会革命是穷人反对富人的公开的战争。”
社会主义政治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斗争,****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劳动人民政权。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是指以社会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从而解放全体被压迫的人类,因为它将消灭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一切形式的剥削。”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历史过程的两个革命阶段,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目的。列宁说:“这个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由无产阶级夺取可以用来镇压剥削者的一切反抗的政权。”由此可见,政治革命只是一次行动,是革命的第一步;社会革命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是革命的第二步,当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即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就结束了。但是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实现的,中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准备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先建设,后改造”的最初构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即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头脑是清醒的,思路是明确的。他说:“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在这里,毛泽东强调的都是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若干年”过渡时期的任务,即为建立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到底何时开始向社会主义的全线进攻,也许要十五年。”按照毛泽东的设想,我们的国家要稳步地前进,“经过新民主主义的改革,而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指出:“那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这样一般‘相当长久’的时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总之,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构想是,先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过渡时期的时间大概是十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这种过渡方式,叫做“先建设,后改造”的思想。
(二)“建设与改造”并举的思想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时,他说,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1953年6月,毛泽东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三个大步就差不多了。”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并将它概括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的总路线。这种过渡的方式叫作“建设与改造”并举的战略。显然,1952年下半年之后,毛泽东的构想已不同于刚进城时他本人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设想了。“过去的设想大体是十年、十五年建设,条件成熟,然后一举实行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进入社会主义。”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说:“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曾主张建国以后继续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等国家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改变了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改变了先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利用、限制、发挥其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在条件成熟时再用和平的有代价的方法收为国有的设想;改变了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再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设想,认为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也能实现农业集体化;改变了在15年到20年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设想。“这种变化无疑既有它的积极方面,也有它的消极方面,特别是后来社会主义改造步骤超越总路线原定的计划而大大加速,更扩大了它的消极方面。”正如薄一波所说:结果是“‘一化’的任务没有完成,‘三改’的工作也做得很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教训。我们后来在建设和工作中,多次发生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和其他严重的‘左’倾错误,而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也不能不说与此是有关联的。”
三、对毛泽东过渡时期理论的分析
(一)关于过渡时期起点与终点问题
马克思说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过渡,即过渡的起点是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终点是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代表的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发达的文化,即过渡时期起点高。马克思是在分析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资本主义起点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而列宁提出了历史变序理论,也就是说,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改变通常的历史顺序,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不经过资本主义这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必须在过渡时期利用资本主义文明,创造出资本主义的文明或高于资本主义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应该说,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的起点是符合马克思、列宁理论的;9月以后,他就改变了认识,把原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提法改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在1956年1月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进入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建立前是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我国在1952年底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宣告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但其“全面恢复与发展”的参照系则是旧中国的最高年产量。而所谓旧中国的最高年产量,据有关资料证实,是指抗战前的1936年。那么,1936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其积累率仅为5%左右,相当于低收入国家平均积累率的1/3,几乎有2/3的产值来自于农业,来自工业的不足1/5。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代工业占10%左右,分散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90%。这样的社会显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具有极大的可能性”的社会。因此,中国的过渡时期的起点不应定位在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的终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列宁则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已经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因而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社会,是没有国家和阶级的社会。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提出了在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走“迂回”的道路。毛泽东的失误不是发生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制定上,而是发生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还不充分具备时就匆忙结束了过渡时期。因此,尽管1956年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1956年建成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所说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二)关于过渡时期主要任务问题
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或者说在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无产阶级专政时期?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是因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这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那么,如何获取社会主义的这个物质条件呢?那就是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以后,需要完成一个发展和扩大生产力的艰巨任务。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力的高度重视以及要求在过渡时期大力发展生产力构成了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一个内在的必要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程度的时候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列宁也说:“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他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的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在过渡时期内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任务,并把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比喻为“主体和两翼”的关系。但是,在毛泽东的思想里,总路线的实质及重点是三大改造。毛泽东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毛泽东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的总结报告中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在地球上绝种、变成历史的东西。”这一转变的重点是调整生产关系,事实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关于过渡时期长期性问题
毛泽东所说的过渡时期起点低,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起点高,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过渡时期比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应该更长、更艰巨。马克思虽然预测到新社会诞生时将有一个“长久的阵痛”时期,但是新社会在当时毕竟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只有经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各样的尚不完善的具体尝试,这种抽象的东西才会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列宁在实践中发现,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俄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增加一个向社会主义的特殊的过渡时期。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物质文化前提,落后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必须有一段创造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的过渡时期。列宁说:“没有一个社会主义者会不承认这样一个明显的真理: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漫长的、比较困难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形式,在很多方面将取决于占优势的是小私有制还是大私有制,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不言而喻,爱斯兰这样一个人人识字和全国都是大农业的小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和俄国这样一个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情况不可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实行过渡时期的这个国家,革命前的经济越落后,过渡的时期就越长、越困难。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不能是直线的、直接的,而是曲折的、呈阶段性的。1918年春天,列宁指出:“我们没有超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几个阶段。”“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过渡到社会主义还要经过多少阶段。”正是因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低、基础差,所以列宁在《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知道,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这条道路,是多么艰难。”“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渡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概述为“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有多长?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1953年12月印发的总路线学习和宣传提纲(经毛泽东审定修改)规定,从1953年算起,大约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在贯彻与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际工作中,却采取了向私有制全线进攻的突变。即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全面地否定和消灭私有制,进而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而且又一再“加速”、“加快”,大反右倾,大批“小脚女人”,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由15年缩短到不足4年就完成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错综复杂、社会辐射面极广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结果必然是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且离工业化的实现还有很远的距离。列宁说:“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革命前的经济愈落后,所需要的特殊过渡时期就愈长。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是认识不足的。
毛泽东在过渡时期的主要失误,是人为地缩短过渡时期,使中国在只具备政治条件而不具备其他条件,尤其是不具备发达的生产力条件的情况下,过早地在全国范围内“一刀切”式地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过快、过急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应该认识到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巩固政权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坚定不移地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强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