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谈视代社会主义对传偏社会主义钓创新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7 12:22

  自从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多次曲折和严峻考验。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生重大转变。在新的世纪里,社会主义这一新生事物将逐步成熟和强大,将对世界产生全新的影响。

  一、现代社会主义的形成。

  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斗争现实,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高涨,到20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无产阶级以及受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在共产主义运动日益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产生。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一国胜利”理论,于1917年成功地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转变,也使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理论上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此,人类社会也开始了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最早出现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也称苏联模式。二战后在东欧、东亚等地区又诞生一批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特殊历史时期如战争及其恢复时期的效率优势特别明显。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种种弊端逐步显现。到70年代末,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社会主义进行了有史以来的最深刻、最全面、最大规模的改革。这一次改革,在理论上的突破、在实践上的创新以及社会主义经受的挑战与挫折,对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到80年代末,社会主义世界发生巨大裂变,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被和平演变;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也开始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及其理论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逐步形成。

  现代社会主义主要是指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逐步形成的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二、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突破和与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全面改革的社会主义同以往的社会主义相比,发生巨大转变。社会主义国家数量虽然大量减少,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许多重要突破和创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生注入活力。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的创新,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末,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传统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所无法接受的。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现实充分证明,现代社会主义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显示,市场经济改革使社会主义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改善。不仅如此,市场经济改革也使得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并且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中获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和利益。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成果突出的另一个国家越南,在经济市场化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经过十儿年的改革,基本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古巴、朝鲜在市场经济改革方面也有所动作,寻求社会主义新的发展前景的改革正在进行中。社会主义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不仅仅是经济体制上的改革,其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国防、外交、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全面的、深刻的,进而使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同传统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异。经济理论与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使社会主义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得到支持,同时使得现代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突破了苏联模式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为社会主义探索更加适合各国国情的实现形式提供了理论支持。传统社会主义以苏联模式为标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们对此不能有任何怀疑。50年代南斯拉夫白创自治社会主义,都受到了苏联的制裁。1968年布拉格的改革者们对苏联模式提出异议。中国对苏联模式的突破,也是经过儿l年的艰苦曲折探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实现的。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因各国的情况不同,应当而且只能是多样化的。照搬苏联模式,搞教条主义,机械地照抄经典着作个别结论,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共产党人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一点构成现代社会主义多样化理论的基本内涵。现代社会主义道路多样化理论的形成对现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80年代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从中国及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捉出了社会主义多样化理论。这一理论打破了苏联模式的限制,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得到重大改善,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第三认现代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突破与创新,使得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得到发展和更新,使社会主义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现代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同传统社会主义有所不同。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代表,现代社会主义集中反映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应当具有的内在本质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概述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火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突破了社会主义只搞计划经济等传统理论的限制,强调社会主义的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须的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至于社会主义以何种具体方式或手段来实现,现代社会主义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结论其对社会主义目标的建立和确认更加符合和贴近社会实际。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目标,带有鲜明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特色,极具社会普遍性,使现代社会主义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关系的突破与创新,使现代社会主义积极加入世界一体化潮流,国际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社会主义从其理论诞生之日起就是国际性的运动,如果仅仅局限别个别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将违背其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完全消亡之时,必须妥善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以便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壮大。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现代社会主义要敢于大胆引进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以促进社会主义的长足发展。盲目闭关锁国、拒绝外来经济文化,只能使社会主义更加贫穷落后〕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中,虽然社会主义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但通过积极倡导和平、调整国际关系,缓解同资本主义强国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主义争取更多的和平发展空间。那种不顾客观力量对比,同资本主义强国盲目对辛的斗争策略,无异于主动葬送社会主义的大好前程。

  三、现代社会主义在世界经济政治演变中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多,但现代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趋势还是积极的、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将持续进行。社会主义在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中会逐步发挥其根本制度优势,对经济文化不理发达的国家的发展仍将产生重要影响。

  其一,现代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相结合,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选择。由于苏联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现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体制仁的弊端仍然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和建立更加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将来一段时期内的最重要任务。中国要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年代使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一基本实现现代化。越南也要在新世纪在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方面逐步深化,促进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朝鲜、古巴在对外开放等方面也有新的突破,显示其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的要求较为强烈。

  其二,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将不断完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使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方面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扩大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大趋势。在政治体制卜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差别仍将是显着的、本质性的。但西方社会的民主政治运行形式对现代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将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系统改革和完善。社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以及社会团体和民主党派监督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社会政治生活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其三,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浮的前提下,将更加积极大胆的吸收西方社会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充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更加快捷、广泛、透明,社会主义对外开放将向着思想文化深处延伸。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相互影响,且互补性、斗争性同时存在。现代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将不仅仅是社会主义一种制度的文明,其对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吸收、容纳和借鉴的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现代社会主义由于充分吸收r资本主义的优秀文明成果,其优越性将逐步得以发挥。在现代社会主义在逐步得到发展、完善和壮大的同时,其对世界的影响将由被动地应付和平演变逐步转变为积极向资本主义社会施加影响、。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不发达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下的成功,对当今世界欠发达国家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借鉴作用。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的系统论方法研

下一篇:坚持党校特色 建设“三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