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邓小平改革的指导思想

发布时间:2015-08-24 15:45

  内容摘要:邓小平改革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起指导作用的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本文认为,我国改革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这是我国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个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一个是对改革性质的认识。
  关键词:改革 社会主义本质 指导思想
  改革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邓小平对改革指导思想的正确认识,加快了我国改革的步伐,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它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对改革性质的正确认识上。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识到需要对过去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是既然要改,就要确定一个改革目标,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确定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对改革目标和任务的理解都是相互关联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大课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讨。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曾出现了重大失误,以至于在改革前中国社会陷入了全面危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严峻的社会现实促使邓小平反复思考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邓小平的思路没有停止在过去总结社会主义特征的层次上。因为过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由于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和特征造成的,许多就是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特征和原则的名义下犯的错误。在邓小平看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抓住社会主义本质,没有按照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他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的。1979年7月,邓小平就说过:“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本来是可能的,但过去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于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推迟了,特别是耽误了十年。”这是邓小平最早论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谈话,他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的发展生产力。
  改革以前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一直在批判“唯生产力论”,邓小平在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就把社会主义与生产力联系在一起,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重大突破。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段话说明邓小平已经意识到搞社会主义必须抓住本质,制定政策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1990年12月邓小平更加深刻的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本质搞清楚了,改革的目标自然而然也就明确了。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搞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改革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治经济体制,从而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落实到实际工作上,就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邓小平在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以此作为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对改革性质的认识
  邓小平进行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避免的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建设的社会主义与传统的社会主义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也就是对改革性质的认识问题。
  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见解自始至终一直是非常明确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自我更新,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对我国改革性质所做出的精辟论断。邓小平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相适应的,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那些环节,也就是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相关的体制,而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所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已经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绝不应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这是邓小平在改革的进程中一再强调的问题,是其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
  在改革的进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他认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为了使我们的改革能够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他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鲜明的提了出来,他说 :“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是邓小平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做出的科学概括,它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们的改革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政治保证。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始终有一股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势力,希望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把中国的改革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它集中表现为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来的。在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邓小平顶住了西方国家的压力,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
  在论述改革性质的时候,邓小平有一个着名的论断,那就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一词通常具有两种含义,狭义上的革命是指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变革。从广义上讲,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革也称作革命。邓小平在这里所说的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从广义上讲的,不是说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一种新的制度,而是说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体制的根本变革和运行机制的彻底转换。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的政治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变革,从深度和广度上看,它必然要引起整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深刻地触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邓小平同志从这个角度讲,改革是一场革命。
  总之,邓小平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我们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伤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而逐步建立起了符合基本制度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使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更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上一篇:浅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

下一篇: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