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社会 发展 道路 改革
论文摘要:******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正确审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出发,论证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以及在经历挫折和曲折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
******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中的这段讲话,强调了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理解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恩格斯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开放3O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成功的,中国的道路选择是对的。
一、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核心问题是制度问题,也就是制度选择问题。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就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清楚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深刻理解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这个问题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有极大帮助的。中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为民族和国家发展做出过努力,特别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改良派也进行过洋务运动等一系列的社会改良,但结果都没有取得成功。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下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贫困问题没有解决,面对资本主义等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走到了尽头,被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是必然的。但孙中山所建立的中华民国对外还是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对内还是没有解决民生问题,人民还是生活在贫穷当中。中国社会必须面临发展道路的选择。封建主义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走不通,只能选择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事实证明,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它解决了中国的独立和民生问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发展。
关于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道路是失败的,选择社会主义是幼稚的。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在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这是一种抽象的社会发展理论,实质上是形而上学的、机械的、教条的,没有看到世界的统一本质矛盾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发展定义上的重新选择性。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有其必然性,因为封建主义回头路是不行的,资本主义走不通。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可以越过经济的发展阶段,走更高的阶段,这是中围发展道路上的空想。虽然我们在制度上可以跳跃资本主义阶段,但是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建立的根本,现在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们的生产力还不发达,因此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建立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内部矛盾运动的内部出发,从中国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出发,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二、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唯物史观
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分析当代中国的走向,要用全球性视野来分析中国的实际。坚持唯物史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则,坚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来看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二)要坚持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
从历史发展的演变,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以及从中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都要坚持辩证法。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了中国很多原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例如温饱问题。中国最重要的温饱问题,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但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带领全国人民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并且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通过新中围成立60多年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几经挫折和曲折,但是实践证明人民逐渐富裕了,人们的思想也逐渐解放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科技、文化、教育正在蓬勃的发展。坚持辩证法的核心应当是坚持矛盾分析法,现实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理论也是矛盾的统一体。中国社会存在矛盾,任何社会都存在矛盾,并且以后还会有矛盾。对矛盾的解决,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总体性、开放性、系统性、结构性,并将其运用于分析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同时,还要坚持比较分析法,将中国与不同的国家进行比较,通过科学的比较,来证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三、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要不断改革发展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选择的社会发展道路应该有扬弃和抛弃,有在扬弃和抛弃中必须坚持和完善的,因此说这条道路是变化发展的,是不断完善的,是开放的道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变化和发展,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模式,人们实践自身解放、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一种模式选择,这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人类社会的实践发展,根据世界形势发展。邓小平曾说过:“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特别是2O世纪以来,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20世纪7O年代末在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就结合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发展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现在的社会主义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所以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应当是变化的,从变化中保持着基本制的丰富性、多样性、生命活力,变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的。如果说从根本制上改变成了私有制,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了。
中国在今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那么,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同时又要赋予市场经济的活力,赋予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我们的发展观念必须进行调整。中国在今天要避免市场经济的过度化,要避免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平和正义的矛盾,要避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下,******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从它的现实需要来看,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谋求代价最小来解决社会发展的问题。在社会的急剧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最初阶段是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科学发展阶段是谋求代价最小的转型阶段。从1956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到今天,我们的任务目标在不断调整,我们的发展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发展的价值指向应该是不变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肯定和发展。但随着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础进行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