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及思考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控制与反控制 国际主义 国家利益 集团结盟 独立自主
论文摘要: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经历7密切合作、分化改组、缓和调整等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反思这段历史,总蛄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新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调整和发展社会主义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战后,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使社会主义越出一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这是战后国际关系中最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和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总结和解决的个新课题。回颐战后50多年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巩固、演变和壮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大家庭式社会主义关系的建立及平稳发展时期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为了维护自身的安生、主权和利益,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加强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在经济上,针对美国曲马歇尔计划,1947年7—8月,苏联先后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即“莫洛托夫计划”,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互之间也先后缔结了一系列科技、经济贸易往来协定,建立起密切合作的关系。为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1949年1月,在莫斯科又成立了经互会,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经济一体化;在政治上,建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这是苏联针对当时已经开始的冷战形势、加强社会主义国家问政治联盟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军事上,苏联先后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友好合作条约,欧亚民主国家间也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与此同时,苏联还派军事顾问到东欧.并向这些国家派驻了约50万军队,从而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军事联盟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对抗北约,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此,苏联和东欧各国形成了正式的军事集团:社会丰义形成体系后,各国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相互团结,并通过条约、协定等形式相互支持、援助,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建立r大家庭式的兄弟般的互助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对防御帝国主义的进攻、保障社会主义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成果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o~期是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发展最好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第一,苏联“老子党”自居,存在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做法,甚至不惜牺牲他国^民的利益,限制他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姐暴地干涉兄弟国家的内政。这些做法实际上影响了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为以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埋下r种子:第二,未能正确处理好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了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又是以苏联为核的,其他国家的利益要服从苏联的利益。也就是说,此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和谐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对苏联的绝对服从为前提的。第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是建立在意识形态高度.致的基础上的,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国家团结一致的的客观条件,一旦这种条件发生变化,意识形态掩盖下的潜在的矛盾、民族利益的差异就会爆发。第四,这-o,i"期出现的苏南冲突,是两国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战后国际共运中反对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的第一次正面的交锋,冲突车身充分说明,苏联与其他各国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被掩盖着的矛盾,从50年代中期起终于暴露出来。
=、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苏联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是60—7IJ年代国际局势的基本特:这一特点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体现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解体,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霸权主义。苏联领导人自赫鲁晓夫起,公开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也强调团结,缓和一些紧张关系,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都大大加强丁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把斯大林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发展到霸权主义.并把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其主宰世界的重要步骤和资本,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准”对表”,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各国的控制和干涉。
分歧、矛盾、冲突、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贯穿了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始终。其主要发展特点是:第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激烈。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斗争大多以改革的形式表现出来:从50年代中期起.在东欧率先掀起改革的浪潮,如50年代的匈牙利事件、波兰十月事件,6o年代捷克的布拉格之春等。这些国家改革有一个共同点,即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要求打破苏联的僵化模式.摆脱苏联的干预和控制。而这一点,恰恰是苏联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这些尝试都在苏联的干预、甚至是直接出兵镇压下失败了。此后,苏联更是在一直被其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的东欧(尤其是五个华约国家)强制推行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不许有任何改动和变化,而且还提出了所谓“主权有限论”、“国际专政论”、“社会主义大家庭论”等扩张主理论,为其控制、干涉这些国家进行辩解,把经互会、毕约组织变成了控制其他国家的工具。所,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大家庭解体的同时.苏联和东欧某些国家的联系却空前强化了。第二.国际共运大论战及中苏关系的完垒破裂。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开始,社会主义国家从政治上的完全一致开始产生了分歧、争论。随后,争论越来越激烈,并有内部争论发展到1963年中苏两党为中心的公开大论战,由思想理论分歧演变为国家争端和民族利益的对抗和冲突。论战的实质仍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论战的结果是导致中苏、苏阿、苏罗等国关系的破裂,甚至是军事对峙和武装冲突。此后,社会主义国家有分有台.进行了重新分化组合。东欧五国对华关系开始冷淡、停滞;我国继续加强了同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团结;阿尔巴尼亚则是四面出击,骂倒一切.把自己完全孤立起来。这·切都表明,一十原来意义上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已趋于瓦解,不复存在了=第三,社会主义国家问也爆发武装冲突和战争,这是战后出现的一种战争新形式。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战争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和苏联霸权主义政策造成的。1956年苏联出兵匈牙利,就已经开了苏联援助社会主义国家为名义,出兵武装干涉别国内部事务的先倒;1968年又发生丁武装八侵捷克的事件;1964-1969年.为了压中国屈服,叉制造了4000多起边境冲突。1969年3月,更是制造了珍宝岛流血事件;7O年代.为控制东南亚,对中国形成包围,支持越南八侵柬埔寨,并开挑衅中国,导致1979年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爆发。这一切表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是世界和平的最大障碍和威胁
三、8O年代至9O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大调整并发生根本转折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与以前相比.发生_r显着变化,:E要表现在:第一,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不再干涉东欧的事务。戈尔巴乔夫八主克里姆林宫后.对苏联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即对话代替对抗,全面收缩。在对东欧的关系上.提出了一条新原则.即“社会主义国家之问的政治关系的整个体系要严格建立在完全的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每个党独立自主,每个党有权自主解决本国的问题,对本国人民负责,这是绝对的原则。”在军事上,“华沙条约缔约国在政治协商委员会定期会议的范围内.把各种主张和倡议汇集起来.互相‘对表’。至于经济关系,则建立在“遵循互利和互助原则的基础之上”。…“经互会的存在绝对不损害每个国家的独立.不损害他们支配本国的资源和潜在的主权.尽力造福本国人民的主权。经互会不是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变了前苏联领导』、控制东欧的做法,力图与东欧建立自由、平等、互利合作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东欧松了绑.从而给东欧各国创造了一个独立自主发展对外关系的机会: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紧张关系缓和。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调整,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了同我国的正常友好关系。东欧五国领导人也实现20多年来的首次访华,经济贸易有较大幅度的增长;80年代中期,阿巴尼亚橙动了与东欧六国的关系,先后同东德、保加利亚、匈牙利恢复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与渡兰、捷克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同时,还缓和了同中国的关系,停止公开专门攻击中国,并在1987年10月1日,电贺中国38周年国庆,签署86—90年惯易协定;80年代后期,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苏联也开始了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88年两国外长会谈,接着中国外长访苏,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并同邓小平会晤,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之后,两国领导人互访,双方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走向大调整。就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得到恢复、改善之际,1989--1991年,由于种种原因,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苏东剧变对现有的五个社会兰义国家产生丁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在这种条件下,各国围绕国内的经济建设相继调整了各自的对外政策。其共同走向是:一是改善和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团结。如在90年代圣口中越、中古关系的恢复和改善表明了社会主义各国面对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希望相互团结、援助、支持的共同愿望。
但在新的条件下,想要恢复到五六十年代那种“同志加兄弟”的结盟关系也不可能,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需要结台新的实际,探索新的形式;二是社会主义各国都彻底改变了过去“一边例”(只与社会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外交战略,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和平外交,实行对外开放,从而为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刨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越南、老挝从8O年代就开始了外交政策大调整;古巴在苏东剧变后.也开始走向世界,从而打破丁美国的经济封锁.度过了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朝鲜在保持与中国等国传统友谊的前提下.对外政策也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2000年与韩国、美国国家关系的改善,更是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些调整.不仅为本国的经济建设。也为世界的和平、合作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纵观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笔者认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
(一)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国家,应该团结互助,考虑整体他国j益,奉行国际主义。但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主权国家,它肓自己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而且这种溢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也要遵循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的基础上。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打着国际主义旗号,让别国放弃民族的旗帜,牺牲自己的民族利益。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权在维护自己国家主权和民族j益的基础上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维护国际利益,国际利益是民族利益为基础的。
(二】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决定着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总方向,虽然在不同时期其核心内容不同.但独立、安全、经济利益应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意识形态一度占了首位,以美划线,以苏划线;一旦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分歧.又往往不采取说理、平等讨论的态度.而是以势压人,采用了公开论战的方式,结果正如邓小平肝兑,“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这无助于任何问题的解决。所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应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分开.不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论亲疏和好恶,并且尽可能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因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对他国提出的理论及政策选择,不要轻易妄加评论,“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对另q的觉、别的国家的事情不应该随便指手划脚。” “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始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三】集团结盟与独立自主。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方式上,曾出现过“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实践证明,这些靠集团结盟方式建立起来的关系,往往会带来矛盾。在二战后各国党都已经成熟的条件F,在国际共运中建立任何形式的国际领导中心都是有害的,它妨碍了各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内政外交。历史经验证明,结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实现真正地独立自主。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