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张闻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

发布时间:2015-08-27 14:26

  论文关键词:张闻天  社会主义本质  思想萌芽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张闻天同志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张闻天同志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作了长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为后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这对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闻天同志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张闻天同志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作了长期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为后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斯大林、毛泽东以及他们的同时代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的是正确的,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也有的是不正确的,其中有些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误解,停留在本本上和已有的结论上,有些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也有的是附加给马列的。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时,排除了种种错误认识。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是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自1980年首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以来,曾先后四次提到过社会主义本质问题。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一次全新而完整的概括。我们在理解和把握邓小平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时,必须注意三个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要素,而且必须从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性上去把握,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第一个要素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个要素,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第三个要素,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个要素是基础,第二个要素是途径,第三个要素是目的。所以,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实际上是基础、途径、目的三要素的统一体。我们在考察张闻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萌芽时,也要按此三个要素去把握。
  一、关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因而发展生产力自然不会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所以,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从生产关系出发来界定社会主义的,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由于现实情况超出了马克思当年的预料,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成了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性质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强调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张闻天同志在19世纪60年代初就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庐山会议后,张闻天同志被撤销了外交部的领导职务,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他身处逆境,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写出了大量论着。他在1961年8月2日写的《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一文中曾明确提出:“必须指出: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任务。这里需要认清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革命——改变生产关系——大大发展生产力——再改变生产关系。现在是要利用有利的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不用改变,应是更加完善;现在生产关系中的分配也不用改变,也应更加完善。需要经常调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领导与被领导、中央与地方、个别与全体,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这一切也是为了有利于发展生产。”在张闻天同志看来,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调整,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张闻天同志还从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不幸后果中,特别注意到不顾生产力状况而盲目改革所有制的事实。他在1961年8月评价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笔记中写道:现在普遍的论点是只讲生产关系,不讲生产力,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脱节。他尖锐地批评那种热衷于不断改变生产关系的错误潮流说,“不能把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当做拜物教”。“离开了生产力谈生产关系的发展,必然陷于主观唯心主义”,“没有最新的技术单靠体力劳动,社会主义是建立不起来的,更不要说共产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张闻天在当时曾经有过透彻的理论分析。他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要经常做一些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且只是为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脱离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看做僵化不变的东西和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看做可以任意调整的东西,都是把生产关系同生产力脱离,都是不对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合适,是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物质生产。”所以,张闻天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已经以不同的语言表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必须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张闻天同志只是没有直接提出“解放”生产力,而是说要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没有说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而是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可见,张闻天同志的这一段论述,已包含了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思想的萌芽。
  二、关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这是在历史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经过程。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它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必要条件。生产资料和所有制是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这些现象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必然产物。因此,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完全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壮大和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因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不可能实现单一公有制。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和主导作用,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要条件。所以,邓小平同志于1985年就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张闻天同志于1942年10月7日在晋西北调查之后写下了《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论文,强调提出了落后的中国农村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以加快发展生产力。张闻天指出:“我们有些干部,不懂得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全部方向和内容,也是将来社会主义的前提。”“中国社会将来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则要实行新民主主义,就是新式资本主义。因为中国太落后,只有走过新式资本主义的第一步,才能走社会主义的第二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我们现时的任务,也是我们当前的具体工作。若把理论当现实,乱来一阵,会弄糟糕的。”牲张闻天同志看来,像新式资本主义这样明显带有剥削性质的经济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为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打基础。我们的理想是彻底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但不能把理想当现实,目前要搞新式资本主义。可见,张闻天同志的这一段论述中,已包含了新民主主义和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将不会彻底消灭剥削,消灭剥削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今天适度利用剥削搞新式资本主义是为了将来最终消灭剥削的思想。张闻天同志于1948年1月5日为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的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一般说来,所有上述的五种经济成分,现在都应加以发展,但在发展中,我们在经济政策上必须实行一条明确的阶级路线,这条路线应该是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紧紧依靠群众的合作社经济,改造小商品经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防止和反对商品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投机性与破坏性。这条路线是力争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的路线。只有这条路线,我们才能顺利地加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并给社会主义前途开辟道路。”可见,张闻天同志认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路线是强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需要,也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说明,不仅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彻底消灭剥削,而且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可能彻底消灭剥削。张闻天同志的这一思想,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的思想是比较接近的,因而不能不认为这一思想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思想的萌芽。
  三、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强调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找到了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点。把共同富裕作为目的,以此来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过去我们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楚,在与资本主义相比较时总是把所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体制等作为标准,并以此来认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这样才能真正把二者区别开来,这正是一个根本点。 
  十年浩劫中,张闻天同志备受折磨。在遭受监视的环境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写下了许多文稿,尖锐批评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并对社会主义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张闻天同志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与经济》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度,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共产主义不是要我们像现在这样生活得差,而是要生活得更好。”在这一段论述中,张闻天认为以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来不断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张闻天还突出地强调要照顾人民群众的切身物质利益。在他看来,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内的公私关系本身就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他倡导一种公私两利、利他与利己相统一的社会价值观,要求人们认识按劳分配,认为“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建立正确的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先公后私,公私两利”,而不是“叫人们不要关心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只关心集体利益”。进而,他在谈到社会主义的革命目的时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只有这样一个目的,而不能有别的目的。”他还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怕说生活好,怕生活好了就会资本主义化,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张闻天还明确指出,按劳分配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学校。“既然劳动是光荣的,多劳多得是正当的,那么劳动好的人生活得好些,生活富裕些,就是应该的”。可见,在张闻天同志看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终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张闻天同志的这一思想,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具有某种共同之处,差异并不大。小平同志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当然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富裕。显然,张闻天同志的以上论述中,已包含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思想的萌芽。 
  综上所述,张闻天同志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虽然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过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概念,但已比较全面地涉及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要素思想,提出了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某些接近的思想,因而构成了宝贵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萌芽。这对于我们今天加深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下一篇:简述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