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建国6O年来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回眸

发布时间:2015-09-02 09:30

    论文关键词:青年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论文摘要:今年我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本文以历史变迁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和对青年的要求,梳理了各个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目标要求,分析论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总结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并探求在新形式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创新。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把青年培养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是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新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总结建国以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对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1949—1976)

  1.1社会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1949—195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经验告诉我们,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这是党对青年思想教育的意义所在。这一时期对青年的教育主要是阶级教育,勉励青年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提高政治觉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目标,认识青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积极地参加了改造社会的各项工作,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也改造了自己,形成了良好的、新的道德品质。涌现了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黄继光、邱少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建国后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受旧社会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念的影响,一些社会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工作中忽视青年的特点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

  因此,对青年进行道德教育,树立新风尚便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从1954年lO月到1955年9月,党和政府在全国135个大中城市开展了“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思想教育活动。【】

  由于广泛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次全国性的道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1957—1966)

  从1957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十年中,党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曲折前进的。一方面,通过对青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来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振奋了精神;另一方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这一时期,广大青年把崇高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努力学习,辛勤劳动,忘我工作,农村青年表示要“红在农村、专在农村、建设农村”;城市知识青年提出了“到边疆,建设边疆”;“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立志改变边疆和农村的面貌,从而克服了思想混乱,振奋了革命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雷锋是这一时期青年学习的榜样。由于雷锋的先进事迹本身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要求,因而更加激发了青年的学习热情。全国各地在学雷锋的热潮中,不断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好青年,形成了积极学习、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风气,营造了青年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普遍提高的良好氛围。

  同时,在这一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大跃进”左的思想的影响,败坏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出现了失误,党从战略的高度上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但是它脱离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青年思想发展的实践。这种千篇一律的成才模式,急于求成的目标要求成了空洞的口号。这一时期对青年的教育也采用了政治运动的方式,违背了青年思想发展的规律,制造了青年的思想禁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

  1.3文化大革命阶段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1966—1976)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一次内乱。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的理论指导下,一方面,他们大肆对青年进行极左思潮教育,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l7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原则、基本内容和科学方法;另一方面,他们大搞所谓“突出政治”、“上山下乡”、“个人迷信”、“红卫兵运动”、“革命大批判”等,大搞无政府主义。

  他们的所作所为,极大地破坏了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切优良传统,败坏了党的思想教育的名誉,损害了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形象,给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2改革开放3O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1976.10一至今)

  2.1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拔乱反正与重新建构(1976.10-1992.10)

  从1976年到1978年。“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直接影响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徘徊了2年,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重新确立起党的正确路线,也使党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河。

  青年的思想解放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开始的,与此同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开始拨乱反正,主要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从”空头政治”转到政治与业务统一上来,从培养“没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斗走资派的战士“转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上来。13]在新时期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广大青年。

  青年在思想解放的同时,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涌现了许多振兴中华的榜样,出现了张海迪“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的高尚精神;出现了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大学生张华;出现了“一山两湖”英雄群体。这些都汇成新时期青年思想的主旋律。

  但是,由于在对外开放和思想解放中,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削弱,外来思想的冲击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青年力图推动中国改革尽快发展,一方面青年对中国极少数领导干部及其子女的****现象深恶痛绝,极为不满。有的则在西方思想库里寻找武器。在正面的思想理论工作较薄弱的情况下,青年思想呈现极为复杂的状况。作为结果,就是几次学潮的出现。【4】这一事件平息之后,经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冷静地总结和反思,克服了重视思想教育不够这个“十年最大的失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全面加强,坚定树立起把青年培育为“四有”新人的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也获得了新的生机活力,内容有拓展,方法有创新,途径更宽阔。这一切都标志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的转机。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1992.10-1997.9)在经历了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与重新建构以后,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创业教育。中共中央于1994年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必须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触及许多过去未曾暴露的深层体制中的矛盾,使改革进程显得艰难沉重。青年的思想中也出现了某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淡化思想政治,淡化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倾向和情绪在部分青年身上客观存在。实用主义颇有市场,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青年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抬头,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青年出现的上述问题,1996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认为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同时这一时期在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如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勇斗歹徒的青年军人徐洪刚;新时期的创业天才史玉柱;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人民好军嫂韩素云;“模范团长”李国安;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科技干部黄炳华;服务明星徐虎等。对这些先进事迹的宣传日益成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巩固了青年思想的稳健积极的发展态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深人,青年积极投身主战场,在新的改革浪潮中大显身手。他们把自己的价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连接起来,在实践中建功立业。青年企业家、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军人、青年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对改革的承受力增加了,政治态度明显趋于稳定。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1997.9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当代青年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战略机遇;同时,也赋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提出了全新的历史性要求。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战略地位更加明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因此,它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更加明晰。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把”爱国主义作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全体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以人为本,突出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目标。以往的目标上注意整体划一,有些时期甚至抹杀了青年的个性发展,使许多人才处处克制,遭到封杀,很难脱颖而出。教育上这种模式化、单一化影响了人的潜能发挥,到新世纪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本位”的教育思想,把青年的个性价值发挥了出来,才能更好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对进一步深化和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全面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是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下几方面还需深化和创新:

  1.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同时,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其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当代青年的个人创造力的尊重教育。******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而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努力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必须对青年的创新活动加以鼓励,提供其有利条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3.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当代青年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青年为本、从青年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4.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创新。也就是说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联系时代背景,与时俱进,用新世纪的伟大旗帜——“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途径创新。

上一篇:浅论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

下一篇:试论乡镇行政权力的运作:模式与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