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其内涵极为丰富。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她蕴涵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岁月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主张刚健自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是主张忧患自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培养人民对国家的热爱意识、道德意识和使命意识;三是大力提倡无私胸怀,中华民族始终倡导“贵公贱私”,“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胸怀,培养各族人民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四是和平安定。提倡“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培养人民厚德载物的宽容和注重和谐的思想,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五是正道直行,提倡“君子坦荡荡”、“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崇尚坚定的人格情操和民族气节。这几个方面,都有着中华a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中国人民奋发向上,勇敢前行的精神动力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精神。就同一个民族而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民族精神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所要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内容,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既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又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具体来说,我们今天所要弘扬和培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一是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所做的总体概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维系着我们国家多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二是民族精神中的时代精神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崇尚科学,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已经越来越成为激励我们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三是民族精神中的基本美德,如明礼、诚信、廉洁、勤奋等,体现了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道德基础,也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道德基础。
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她把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凝聚,就很难维持长期的统一和稳定,也就难以不断地发展壮大,更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一般而言,综合国力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物质力量,这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同时也包括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精神力量,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能够使一定的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精神文化的闭关自守几无可能,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中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民族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一个国家的腾飞,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表现在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永不枯竭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强化这种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个目标集中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日益发扬光大,成为凝结各族人民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没有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精神,不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中华民族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可以把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地维系和凝聚在一起,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可以引导人们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化为立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