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
中图分类号: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346-02
引言
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时代的进步在不断赋予其全新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构架中,可以清晰看到五四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
1919年5月4日,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90多年来,五四精神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重点,其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追求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方面。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现代中华民族精神中最积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在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其外在表现形式也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五四精神在当代的体现,五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二者相互联系,内在统一。
1.五四运动的源泉是爱国主义,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五四运动的起点都是爱国主义,其运动的直接目标和现实胜利是拒签《巴黎和约》,其震耳发聩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宣示了五四是一场反抗帝国主义、反对卖国的北洋政府的爱国主义运动,其行动指向就是要拯救国家,复兴民族,振兴中华。
近代以来,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列强步步紧逼,朝廷步步退让,屡战屡败,中国沉沦了、落伍了、落后了,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唱了一曲“奇异的悲歌”,各革命阶级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中国而不解探索,在兴中会的章程中,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一战之后的巴黎和会,日本得到山东半岛,中国又一次的被列强欺压,长久以来的民族激愤、强烈的民族复兴意识一下子迅猛强烈的爆发了出来,“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青年学生的指引下,汇聚了青年人、工人、商人以及其它各个阶层的人,为了谴责帝国主义列强的罪恶行径,反帝爱国的火焰熊熊燃起,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为实现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迈出了重要步伐。
当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但这八个字凝结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苦苦追求和艰苦奋斗,概括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流血牺牲要达到的奋斗目标,过去我们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这一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要任务。
2.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雏形
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和科学这两大口号是在《新青年》提出来的,有了口号,就有了旗帜。五四先驱们慧眼识真金,他们放眼全球,洞察到西方世界的两大瑰宝即民主和科学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这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思想最薄弱乃至最缺失的环节。因此,民主和科学成为了五四运动的核心,他们不遗余力地向民众宣传自由、人权、法制,鼓吹民主宪政,大力引进科学知识,倡言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怀疑批判精神,这不仅是思想的启蒙,还是一种投身于社会进步和民主与科学的实践,更是一种反对封建主义文化的有力思想武器。民主和科学,以及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就是继承“五四”民主与科学的传统,涤荡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污浊和精神垃圾,革除弊端,改掉陋习,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并使之激励国人,发愤图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3.五四运动中彰显的青年青春力量,孕育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品格
青年是五四精神的创造者、承担者和传播者,五四时期的先进青年立志 “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他们身上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都有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五四青年的理想、志向是大理想、大志向,他们的个人理想是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连在一起。有人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平平淡淡的话语,却是大胸怀,大境界,大理想,把国家和个人、事业和个人的关系说的很透彻。青年作为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为国家的进步牺牲自己,甘之如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青年正肩负着时代赋予的更加艰巨而伟大的历史重任。牢记五四精神,要求广大青年要不断完善自我,具备一个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不断完善自己,读书不忘爱国,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广大青年学生更应该谨记五四精神,不断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品格,实现新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将弘扬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
1.弘扬五四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在五四运动的初期探索中,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就认识到一个国家是否进步,不仅仅是看社会经济图表中的统计数据,也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精神面貌。五四先驱将“民主”和“科学”作为运动口号,对改造国民,塑造国民的灵魂,实现中华民族觉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每个时代都有其所属的精神旗帜,反映时代精神方能引领时代风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也是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的精神动力。引导人们认识其重要性首先就要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追忆历史,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历史大事件,对我们后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开端,掀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新的伟大斗争的序幕。而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得以保留、延续和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社会历史揭示了五四精神的巨大价值,历史经验证明了五四精神的正确性,人民群众肯定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弘扬五四精神,必然会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2.把弘扬五四精神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培育人民特别是当代青年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逐步推进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力合作,抓紧推进。需要全国人民的代代相传,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能因为涉及面广、效果显现不明显而放弃努力。五四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应该把它纳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中都要全面渗透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主要内容,引领人们的思想;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和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支撑作用,正确的思想方能有正确的运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指导作用,同时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95年来青年始终都走带时代的前列,肩负时代重任,团结和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继承和弘扬了五四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波澜壮阔的实践为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需要当代青年同五四青年一样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增强本领,在实践中领悟五四精神,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3.弘扬五四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进步的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传统,喊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并引入西方的学说,力图找到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方案。欧美的各种学说、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及流派纷纷介绍到中国,最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引下,形成了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队伍,用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社会、改造社会,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才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看清本质,找到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内转型和各种社会矛盾频发时期,社会思潮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纷繁复杂,国内国际思想混杂,主流与非主流思想观念并存。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国内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凸显,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达,信息传播方式也在深刻变革,人们了解信息渠道多样化,日益感性化和感官化的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了巨大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弘扬五四精神,就能理清五四时期面对各种思潮的历史经验,把握多元的思潮关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