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就是与当时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果断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也是与中国当时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在毛泽东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那个时代的根本特征是战争与革命。在邓小平时期,主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问题,也就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个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在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下,主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主要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要认识当今时代特征,必须从“世情”和“国情”来把握。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国情来说,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进。但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抓住历史机遇,应对时代挑战,回答新问题、新矛盾、新课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在急剧缩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把和平演变的对象指向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易于接受性和普遍接受度,这是一个通过领袖及理论工作者和干部群众的研究、宣传、普及、接受工作,是一个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掌握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掌握的长期过程。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大众化的关键是中要针对最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用通俗化的语言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在于改造世界。理论能否贴近广大群众是实现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实践中来,必然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大众化。例如,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地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鲜活实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的哲学道理
(一)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通俗化去理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联系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表现某一时代的发展特征,这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同时,每一个时代都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如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着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愿意接受的特征,体现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如一位学者和一名大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是有很大区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具有普遍性的属性,这一点是矛盾的共性表现。同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这是矛盾的个性表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没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可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目的。
(二)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和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指出,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整个地说来,是由中国人认识的,不是在共产国际管中国问题的同志们认识的。马克思不能将后来出现的问题都看到、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研究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而不是从定义、概念出发。毛泽东强调,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放箭要对准靶,“无的放矢”,就容易把革命弄坏。从实际出发,就必须系统地周密地开展调查研究,必须“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毛泽东把学风问题看做“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概括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三)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过时的、封闭的教条。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当今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要解决当代的各种现实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列宁利用马克思主义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是中国第一个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第一人,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领袖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成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理论精髓是永远不变的。要搞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辩证关系,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马克思主义片面化。
(四)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要解决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发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新问题,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全面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搞改革开放要结合过去的情况,体现的事物的内因在起作用的哲学道理。同时,改革开放要结合当今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事物的外因在起作用的观点。改革开放前的成就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在当下,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能变,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是事物的内因决定的。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并指出:“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也就是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样的大战略转变,不仅仅源于内部因素,还有时代紧迫性的驱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对外开放也是一把双刃剑。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在现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该结合当今社会的需要,解决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