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

发布时间:2015-11-27 11:18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16-0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又做了科学界定与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华,而且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相关著作中对此未做出过严格、明确、科学的界定,在实践中这也是一个长期没有弄清楚的论题,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认识,大多只是描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些“特征”,如公有制,按劳分配、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也有人把社会主义本质纯粹解释为“伦理社会主义”,这样导致把社会主义变成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更多的观点是长期把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作为区分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本质归属范畴。西方的一些学者也往往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公民们一方面受到自己传统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概念的外部作用,使“社会主义本质是计划经济”这个传统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并创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一是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社会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直至达到共同富裕。”[1]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共中央又提出要坚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让成果惠及发展中的全体人民。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共同多种所有制经济,完善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存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三是江泽民同志以前指出“高效率、严要求、社会公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2]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社会和谐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等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先进的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大问题。有关这个问题,马恩原著在对未来社会所做的设想中就指出:“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前提下,单位劳动时间有计划地分配着,体现在不同的劳动部门。只要社会占有了大部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会被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管理状态将被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代替。”[3]斯大林同志在苏联建立了集中度极高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压市场,不重视商品生产及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不光在实践上限制生产力的发展,也在理论上形成了一种“正统”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僵化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具体经济实践上建立了类似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理论上把计划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不过,列宁、斯大林的晚年以及毛泽东同志都提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他们都在经典作家的基础上理论上有所前进,但却始终未能有突破,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不能是商品经济,更不能是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本质上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计划经济不等同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邓小平这一观点,打破了理论的禁锢,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三、突破了马恩的单一所有制设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要求,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广大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权,逐步夺取资产阶级所占有的全部资料,把生产工具都集中在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无产阶级手里。”[5]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指出:“无产阶级将最终取得国家政权,并且会首先将生产资料变为国有财产。”

  在社会主义的长期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得以确立,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6]。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始终坚持平等保护物权,促成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序竞争、互相平等新格局。”[7]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长足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依据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的状态、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实情而提出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把传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空想元素和教条式的理解予以摈弃,打破了社会主义所有制必须是单一公有制模式的框框,使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构成面向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最根本属性,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健发展奠定可靠的经济理论基础。   四、突破了马恩的单一分配方式,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劳动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果实归劳动人民共同所有,劳动者消费品的分配须以实行按劳分配为原则。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后,与实行的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分配形式上也采取了单一的分配方式。但长期以来,实践中按劳分配原则在某些方面实际上是被歪曲了,它往往同“平均主义”、“大锅饭”联系在一起,以名义上的公平,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公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建立,人们间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结构形成必须相适应,于是就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局面,进而突破了单一的分配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是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三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7]

  综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特有主题、活的灵魂和不竭的源泉,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上一篇:高校思政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教育对策研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新生教育模式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