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立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作、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作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所创立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对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把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创造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从而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
1941年3月我党著名理论家张如心发表了《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首次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概念。他还对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进行了科学概括,指出毛泽东的言论和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典型的结晶体”。1942年2月他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提出“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十三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四大概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十五大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同志的名字命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才第一次正式提出和使用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正如有学者强调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立并逐步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具有丰富多样性。从广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从狭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原则的科学总结。
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都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已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生形态,而是被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的、赋予了新内涵的基本原理,是已经深入和贯穿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而且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容割裂的理论渊源关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和经验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又把社会主义区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毛泽东提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概念,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宝贵探索。后来,毛泽东估计社会主义阶段需要 100多年。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原则运用到中国实际,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探索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中,遵循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则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的这一内涵,不断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坚持毛泽东思想,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毛泽东提出的“二为”方向,即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在关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发展的基础上,重视精神文明的提高。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意志,根本上为人民服务,体验、了解、分析他们的生活状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毛泽东在加强党建的探索过程中提出党的建设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同时还要在思想上入党。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告诫党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党秉承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重视党的建设问题,从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以及廉政建设入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历史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历来重视人民群众在推动革命历史向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来的。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我们要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运用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的特点,又要看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下一篇: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