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16-03-31 10:54

  自从我们党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围绕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说究竟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回顾和总结,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上述论述,理解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它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借鉴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文明成果,但它不是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或别的什么主义;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首先我们来说明第一句话。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是建立在道德谴责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固有的矛盾及其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因此,他们主张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应该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占有方式,即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他们还多次明确地指出: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将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应该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了以往建立在阶级对立基础上的资产阶级的旧社会,人类实现了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实践的苏联模式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作一比较的话就可以看出:就所有制来说,苏联模式中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的;就分配制度来说,苏联模式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制度,这也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就交换制度来说,苏联模式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而是同时实行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并且为了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划清界限,还明确规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能进入市场,价值规律只在消费领域中起作用,在生产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在政治上层建筑方面也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过渡时期结束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应该消亡,但由于内外斗争的需要,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不但没有消亡,而且得到了加强。这本来是事出有因的,可以理解的。但是后来发生了对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破坏民主与法制、肃反扩大化等严重问题,这显然是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精神的。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苏联模式中并没有真正实现。

  

  现在我们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作一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坚持唯物史观基本观点,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都表明了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就所有制来说,除了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着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分配制度来说,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结构中占主体的地位,但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就全社会整体来说,实行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和制度,劳动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参与分配;就交换制度来说,就完全突破了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还是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事情变得非常清楚,我们到现在所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确实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也与社会主义实践的苏联模式根本不同,我们今天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突破了斯大林当年设定的界限。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同他们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建立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也是同他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了经济大危机,为了应对危机局面,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了新政改革,同时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市场调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后来逐渐形成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调节机制。这种新的调节机制不仅使西方发达国家走出了那次经济大危机,而且使资本主义缓和了社会基本矛盾,重新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活力。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实际发展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确实存在着通过自我调节而获得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今天,就世界范围而言,不仅时代主题已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战争和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而且就时代的本质而言仍然是资本在发挥巨大历史作用的时代。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的上述变化,斯大林没有觉察到。他在1952年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仍然认为“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毛泽东也没有认识清楚,在1957年莫斯科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上,他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论断,®后来更认为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将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崩溃。当然,我们历史地看待和理解当年斯大林、毛泽东在资本主义新变化问题认识上的局限性。二次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战后许多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及胜利后顺利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等等。这就使他们基本上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建立了一种排斥资本和市场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并且反对试图引进资本和市场的任何改革尝试。邓小平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历史经验以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展现实、态势和矛盾,才真正洞察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洞察到了资本还在发挥历史作用的现实。对此,邓小平虽然没有明说,但从他有关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在继续发展的谈论;从他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的谈论;从他关于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

  

  界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的论述;从他关于时代主题的论述中,都可以体会到邓小平的上述洞察。邓小平关于资本还在发挥历史作用的洞察,或者说关于我们的时代实际上是资本还在发挥历史作用的时代的洞察,其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完全可以与马克思当年宣布资本的丧钟敲响了、列宁宣布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相提并论。从马克思的论断,到列宁的论断,再到邓小平的洞察,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反映了自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来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资本主义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有了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时代本质的这种洞察,邓小平才不断要求我们不要陷入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才提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正是在邓小平的这些新思想、新理论、新洞察的指导下,我们改革开放才能突破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苏联模式。

  blob.png

  至于第二句话,我想是不难理解的,因而没有必要再费笔墨了。

  

  第三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强调和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出发,当然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参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经验,但如果照抄照搬国外的某个主义或模式,或者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身上贴上国外某个主义或模式的标签,那就完全是错误的了。对于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最有力的回答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资本和市场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利用资本主义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模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9年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29年,也是这一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29年。29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历史进程。1995年,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初期,但已进入初期的后半阶段。1995—2000年的整个“九五”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十五”期间,中国工业化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到2005年从全国看,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到2015—2018年,中国工业化将基本实现,这与我们到2020年长期的现代化战略目标要求是相符合的。®我们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29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也证明了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唯一正确道路。

  

  但是,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增长、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现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就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自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战略指导思想有机地整合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讨论问题,这就是我们在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之后,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如何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我们之所以要这样提出问题,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今天所从事的事业看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一个阶段。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4月曾说,“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8月又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②虽然当时讲话的重点是强调指出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我们当前的一切工作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要纠正以前超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左”的错误,但还是把它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既然这样,我们当然就要追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实现之后,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乃至共产主义的问题。二是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是一个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吸收、借鉴乃至引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资本、人才的过程。原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现在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了;原来没有生产资料意义上的私人资本,现在有了。不仅有小资本还有大资本;不仅有民族资本,还有外国资本;过去,资产阶级是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现在资本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资源,资本所有者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中贡献大、符合条件的、自己有要求的,还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来大家的收入差别不大,现在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贫富差别不仅出现,而且拉大的趋势明显,社会不公正问题突出。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举措,都旨在消除社会不公、缩小贫富差距,但真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坦率地说,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还没有回答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提出的如何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问题。这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就成了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和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何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同类性质的问题。

  

  人们也许会说,从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不是早已被马克思恩格斯解决了吗,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不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吗?是的,这个问题在当年是被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上科学地解决了。但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来,世界发生的变化实在太大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面临如下挑战:(1)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力量,但是当年的无产阶级在今天作为蓝领工人,其数量在迅速减少。虽然受雇佣、领工资的武装的反革命。但在反对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和普遍舆论的今天,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还能行得通吗?现实的情况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经常听见某个时期反对某届政府或某个领导人的声音,但以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为对象的政治革命尚未见端倪;(3)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谈论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时,没有涉及所说的社会究竟有多大,现在,全世界人口已达60多亿,在这样一个范围内,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即全世界所有,究竟怎么实行,无疑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4)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生产力高度发展、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时候,全球性的环境资源问题没有凸现,而现在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展、财富充分涌流如何实现?(5)资本、市场如何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是无产阶级在革命成功后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废除资本与市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实践模式就是这么做的,但现在重新恢复资本和市场。根据唯物史观,资本、市场不可能永远存在,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是历史的终结,然而,如何进入新的社会形态,以及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新社会形态,或者说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要不要有新的理解和新的论证,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究竟该怎样理解,又该怎样实现?必须看到,无论是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都曾发生过的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破坏民主法制的情况表明,这种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它同样存在着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形式与实质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当代社会的变化已经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人类社会在21世纪及以后向何处去,成为一个需要重新研究的重大问题。

  

  我们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回避这个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过去要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现在要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人们自然要问这两种理想信念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我们党叫做共产党,就是因为它奋斗的最终目的、它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我们既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取消这个问题,也不应该无视150多年世界历史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无视这种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想和哲学所提出的严峻挑战,盲目地认为这个问题已被马克思恩格斯解决而不存在了。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正视现实、面对问题,发扬马克思恩格斯那种终生都在批判现实、捕捉问题、进行学术积累,不断自我超越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勇于探索、深入研究和回答今天我们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既然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是在破解历史之谜的过程中创建了唯物史观、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今天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我们,就有理由有责任破解当代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开创一条在未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理想的新道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发展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中国化形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重新焕发出它的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成为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乃至全人类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上一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生产力评价的新视角

下一篇:关于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