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再论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要素

发布时间:2016-05-14 13:37

  我曾撰写了《试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要素》从生产力的槪念、生产力的标准、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以及从生产关系的构成的三个方面来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机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要素。在这以后的教学中,我通过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企业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增多的新情况的思考,又引发我继续对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素研究,加深了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并感到确立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素的认识,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碗立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索的认识,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引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仕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淮向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槪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从根本上反对和纠正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曲解、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过去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重大失误,往往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有关,如忽视发展生产力,一味追求生产关系变革,忽视经济建设,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导致“吃大锅饭”“共同贫穷"。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认识,在实践中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自从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后,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以较快速度增长,但国民经济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企业活力不强、亏损比较严重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被扼制,下岗职工人数状况令人担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在理论上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还块乏全面深刻的理解不无一定的关系。


  要全面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一方面要坚决破除对公有制的某些误解,消除对私有经济的莫明恐惧,进一步从“姓社姓资”“是公是私”的抽象争论中解脱出来,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需要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任务,所以必须认真研究一下生产力这一概念,因为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生产力概念,才能正确认识怎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要研究生产力概念,根据系统论的观点,首先来分析一下生产力的结构,即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分析起。


  解放就是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和发展,解放生产力就要打破对生产力的束缚,就要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使生产力获得应有的发展,能够使生产力诸投人要素比较合理地组织起来。由于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因此要使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发展生产力。但发展生产力不是简单地发展生产,不只是扩大经济总量,而且要提高生产的效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某神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因此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指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由此可见,马克思把发展生产力和提髙劳动效率看成是一回事,即生产力=生产率=有用劳的。


  因此如果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就无法规定生产力的含义,无法测量生产力水平的髙低。可见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述来看,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组成的一个要素,而且是表征生产力实际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


  生产力解决的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人类不能象动物那样靠自然界的恩赐,享受自然界提供现成的东西,而是通过改造自然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如果生产力中不包括劳动产品,那么生产力还能被定义为“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枓的力量”7它的槪念就令人难以埋解。生产力作为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力量,包括“改造自然”和“获得物质资料”两个部分,从事“改造自然”的生产要素,即投人要素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表现改造自然力童大小的物质标志--获得的劳动产品则是生产力水平髙低的表现要素


  而现在的哲学教课书中只字不提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要素,把生产力的要素定为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与生产的要素混同起来,这是不妥的,这歪曲了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不论生产的社会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因此不能把生产劳动的基本要素和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混淆起来,不能用生产的要素代替生产力的要素,而把劳动产品排斥在生产力的要素之夕f。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阅读〈资本论〉准确领会马克思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力要素思想的区别。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发展生产和发展生产力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生产规模扩大,投人增多,生产发展了不一定就是生产力发展,一定要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有用产品增多,或者说年人均创造的产值增多,这才是生产力发展了。邓小平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时,是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说明而不是和发展生产联系起来说明。


  因此我们必须摆脱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的观念,明确树立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这样才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思想的准确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还指明了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一个条件和一条途径:这个条件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达到共同富裕,必须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过去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若干年后将来还不具备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假社会主义,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途径就是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要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是我们坚持的是否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看它能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需要我们要从内容上而不只是从形式上去正确理解公有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是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髙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应该能不断打破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凡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要求的和坚持的,凡是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东西都是背离社会主义公有制精神的,因而都是要改革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仅仅扩大经济总量,不能理解为就是发展生产,就是增加投人,新增项目;而是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髙经济效益,使较小的劳动获得较大使用价值。所以把劳动产品排斥在生产力要素之外,谈发展生产力就失去方向,失去了意义。


  辻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也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经济发畏不汉要看我国第二个翻两番的经济目标的实现,而且要看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是否也翻两番,就是这个道理c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口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增加社会总产品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生产部门的劳动量,它包括增加劳动者就业人数,增加投资,延长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这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但这种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不…定能提高人均产品占有量,至于_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是同社会主义生产本质不相容的,是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相抵触的,同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也受到人们生理上的限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可取。二是提髙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面可以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满足人民的需要,另--方瓸1: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使商品价格下降,从而提髙劳动者的抅买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以增加社会财富,扩大经济总量提髙人民生活水平,最根本的方法是发展生产力,提髙劳动生产效率。


  因此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是不能全面正确理解生产力概念,也就不能准确理解什么叫发展生产力,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准确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仕会主义本*的新概括。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来谈发展生产力,只能导致重投人轻产出、重生产轻效益。这样生产力是不能真正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也不能真正发展想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就是句空话,生产力不能以应有的速度发展就背离了社会主义本质。我想这大概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各种不同场合说社会主义的任务、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的第一任务、仕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时都明确指出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发展生产的原因所在,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在概括仕会主义氺质时,首先提出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所在。


  二、生产力要棄中的劳动产品是生产关系四环节运转的链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运转过程分析,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关系这个整体的四个环节,四者的相互作用形成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既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又形成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人类生存基础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不能离开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研究,劳动产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要素,因此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四环节的相互怍用,不能离开生产力的表现要素劳动产品来研究。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是马克思根据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生产工具的一般待征,用归纳法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但是我们不能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解为是通过生产工具来实现其决定怍用的。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别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生产活动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联结起来的桥梁,但在生产活动中不是通过生产活动中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而是通过生产获得的劳动产品实现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所谓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实就是生产力通过不同质的生产工具生产的劳动产品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可供消费的劳动产品不多,没有剩余产品.所以实行的是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后来由于工具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劳动产品,才出现了剥削现象。将来生产力髙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生产力不仅通过劳动产品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且决定生产关系四环节的相互作用U首先劳动产品的状况决定再生产发展的方向和生产规模。其次生产的劳动产品的状况决定了产品分配的方式和多少,这里所决定的产品的分配,既包括作为消费品的劳动产品的分配,又包括作为劳动资料的劳动产品的分配。再次生产的劳动产品状況决定交换能否正常顺利地进行,劳动产品过多大于市场需求会出现过剩危机,劳动产品少了也会出现物价上涨并因此而引发囤积居奇或凭票凭权交易影响交换的正常进行。最后劳动产品还决定消费状況,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下降都是由劳动产品的状况决定的。


  不仅生产关系的每一个环节和劳动产品有着密切联系,而且生产关系四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劳动产品这?媒介来传递的。首先没有生产的劳动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没有分配也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也就没有消费。生产越发展,以劳动产品为纽带的交换也就越发展,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增长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其次怍为消费资料的劳动产品分配的方式和多少主要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但是与生产的劳动产品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分配的状况关系到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作为生产资料的劳动产品的分E和交换能否正常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劳动产品再生产能否进行和再生产的规模。最后消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决定再生产的规模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总之在生产关系这个统一体中劳动产品不论是作为生产资料还是作为生活消费资料都是联结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能否正常运转的链条。确立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是理解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四环节相互作用的钥匙和关键。从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有何意义呢?


  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下,研究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索的意义


  马克思研究生产力得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结论,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规律。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的侧重点是生产力发展的后果,而不是它的前因和目的。今天我国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面对的是不发达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今天继续研究生产力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针对现在的哲学教课书多年来一直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的看法,明确提出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要素,对于总结过去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ffi不断提髙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去由于在理论上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再加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重投人轻产出,重产值轻效益,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商品短炔的状况。


  后来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生产效益低下的状况多年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逐步改变了我国过去长期的短缺经济局面,但又出现了不少企业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的状况,并且未能从根本上被有玫扼制。下岗待业职工人敗的增加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題令人担忧。所有这些问?出现的原因是多样复杂的,霱要我们全方位多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涉及到怎样才能发展生产力的问題,从理论上对生产力理论进行反思,提出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对这些问埋的解决是有帮助的,但是要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应对作为生产力表现要素的劳动产品的规定性要有全面的理解。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生产力不仅是提髙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而是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要适销对路。所以有的学者提出在今天这样历史背景下,要把哲学教课书中的生产力的槪念修改为“人们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并提供有效供给的能力”。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马克思在关于生产力的论述里面实际上就包含有生产产品的多少和满足社会箱要这两方面的内容。这里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前面曾引用过的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述:“生产力当然始终是f吊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若重号是作者加的)从生产的效果来划分,可以把生产划分为有效生产和无效生产,而无效生产是不能表现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能力,只有有效的生产才能表现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力量。我们发1生产力所从事的生产一定要是有效的生产,或者说是有用的生产。所谓“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生产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的产品是正品不是次品更不是废品,二是指生产的产品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即提供有效的供给。所以对作为生产力水平表现要素的劳动产品的理解不仅有生产多少的要求,而且还有个能否满足社会需要提供有效供给的规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克服重投人轻产出的弊端,而且还要求克服重产值轻效益的弊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比较穷,要发展生产力不抓经济效益,抓效益不围绕市场提供有效供给,生产力是难以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经济效益作为首选目标,积极推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生产成本提髙单位时间获得劳动产品的数量是发展生产力;调整产品结构研制更新替代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提供有效供给的水平,也是发展生产力。


  劳动产品不仅是生产力的要素,而且是联结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运转的链条并且是使之能否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要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运行,要ffi企业兴旺发达必须使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能够迅速通过分配和交换转化为消费。现在大部分困难企业的主要困难的原因就是产品陈旧单一,产品一旦被市场洵汰,企业随之被拖垮,出现职工下岗。有的企业不研宄市场不是从市场需要出发,盲目地?着对市场的感觉走,不研究市场发展的走向乱上项目,一哄而起,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造成停产或半停产,甚至造成新工厂建成之时就成为它的倒闭之日的状况,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职工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在理论上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否认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表现要素,必然导致实践上重复建设,盲目上项目,不讲效益。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祸害。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是产品要瀛得市场。商品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企业的竞争直接表现为劳动产品的竞争,表现为产品开发能力和水平的竞争.回想那些目前**下落不明”的企业,其中不乏名牌企业,都是不能顺S历史的潮流造出新产品.而被迅速淘汰的。因此,企业必须把眼睛紧紧盯住市场,要了解市场过去的状况,看清市场现在的需求,看准市场未来的走向,要花大力气抓新产品开发,不断生产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才能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因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而把自己拖垮的可能。总之,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淘汰的产品,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表现要素,因此只有不断造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使企业日益兴旺。


  发展生产力使企业的产品贏得市场,必须抓住市场占有率这一中心环节。当然一个企业固然要抓产品的质量,要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产品的质量虽好,但不对路,在市场上卖不出去,职工的积极性再髙,产量再髙,产品不能实现其价值,就无法发展生产力,不但不能提高职工收入,反而会造成停产下岗。如果产品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适销对路、质量高、数量多,从而就会引出对企业的一系列的髙要求,要有良好的管理、良好的职工素质等等。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把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出发点,加强新产品开发,加强市场开拓,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活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形成有效供给,这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这样才能真正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的问题。


  总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为了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最下,用新视角对生产力要素进行新探索,明确提出劳动产品是生产力要素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涂金坤

上一篇: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意义

下一篇:邓小平“共同富裕”观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