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反邪教教育
近年来,邪教有向高校蔓延之势,大学生逐渐成为邪教组织的目标人群。笔者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剖析了大学生易被邪教渗透的原因。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探讨其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进而在这一视域下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大学生反邪教教育的策略。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邪教组织做如下界定:“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邪教组织像毒瘤一样,危害着社会有机体的健康。一直以来邪教成员都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拉拢思想脆弱的无助者。随着现代传教工具的利用,掌握着现代通信工具的年轻大学生就成为邪教分子很好的传教目标群体。近些年,邪教有向高校蔓延之势。如果说国际化、政治化、诡秘化和低龄化是当今世界邪教活动的特点,那么中国的邪教活动则以诡秘化(以现代科技手段搞思想渗透)和低龄化(把发展重点转向青年知识分子)更为突出。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行反邪教教育,在邪教和大学生之间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火墙,已然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成为邪教渗透目标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结果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学生成为邪教组织的目标群体是有原因的,我们从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深刻剖析。
(一)内部因素剖析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积极谋求发展的青年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尚未完全成型,心理还不成熟,思想还不理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首先,大学生的“三观”总体来讲是正确的,他们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有自己基本的价值判断,对未来有思考,并能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积极经营生活。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三观”尚未定型,有一些大学生存在学业、社会和人生方面的困惑,特别是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国外一些敌对势力从未放松对中国青年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和侵蚀。当出现重大的灾害、挫折时,有些学生丧失了价值判断能力,甚至被邪恶势力误导、操纵,最终成为邪教势力的附庸。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爱祖国,认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信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也还有一些大学生存在思想不坚定信仰不牢固甚至缺失的现象。在西方各种思想学说的冲击下,他们很容易改弦易张,转而成为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傀儡,轻而易举地放弃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从邪教势力传教的规律来看,他们极易对思想不坚定的青年下手,用其描绘的空想的美好蓝图引诱欺骗大学生,使其深陷邪教泥潭不能自拔。再次,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在玄而又玄的邪教攻势下丧失理性,盲从其教义。还有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在现实困难(恋爱、就业、深造等问题)面前消极怠惰,情绪失控,为邪教势力的渗透提供了可趁之机。
(二)外部因素剖析
邪教组织把大学生作为其渗透的目标跟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是相关联的。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境外敌对势力想方设法制造麻烦企图阻止我们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包括支持邪教组织在境内传教并拉拢腐化知识青年。再加上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型的社会,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非常丰富,青年学生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人们时刻面临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再加上尚未被彻底改造的民间秘密社会文化还有一定市场,导致邪教极易趁虚而入。另外,邪教组织近些年在逐渐转变活动策略和更新传教手段,随着邪教教主纷纷逃往国外,活动基地也随之转移境外,邪教原来的活动对象和方式发生本质变化,这些邪教组织头目在境外与反华势力相勾结,运用“境外策划、网上指挥、国内闹事”的策略,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和传媒手段向境内渗透,熟练掌握现代通信工具的大学生无疑成为邪教组织最理想的目标群体。面对邪教组织肆无忌惮的渗透活动,反观高校对大学生的反邪教教育,我们对大学生的争夺还显得软弱、滞后。很多高校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更注重专业教育,反邪教教育还只是停留在摆展板、发资料的状态,没有把反邪教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反邪教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提法明确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也为我们从文化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深层次反邪教教育提供新的启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反邪教教育具有深刻意义。
(一)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价值观标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国家呈现出经济结构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的社会局面,再加上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一些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也滋长起来,甚至出现了部分青年人信仰缺失状态。当青年人思想空虚、信仰缺失、精神迷茫时,邪教就很容易趁虚而入,占领青年人的头脑。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呼唤先进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形势需要一个能把人们团结起来并为人们提供行为范式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即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其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支撑。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和判断事物的标准和原则,是我们认定事物、辩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热点有自己的评价,但往往不够成熟或者不够理性,甚至容易人云亦云,合时宜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对大学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规范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其逐渐认同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的价值观武装头脑,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有主心骨,能辨别是非,能从个体层面增强对邪教的免疫力,压缩邪教的传播空间。
(二)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大学生成长引导方向和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邪教在向大学生进行渗透时会描述一个美好蓝图,就是所谓的“具体末世论”,他们编造“世界末日就要来到”、“大灾大难即将降临”等邪说,再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宣扬只有听他们的话、参加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升天,脱离苦海,到达美好社会。邪教精心编造的谎言对一些没有人生发展方向的大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特别是遇到挫折的大学生更容易相信其谎言。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昭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理想。这一理想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蓝图,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这一理想为即将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国家总目标的周围,形成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帮助大学生辨清邪教虚幻空想真面目,避免陷入邪教陷阱。
大学生的成长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可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其基本理念的提升,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引导人们遵循社会规范,实现人民自由、机会均等的清明社会状态,能在全社会范围凝聚正能量,为大学生成长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使学生认清邪教组织使用“社会下滑论”和“人类堕落论”等唱衰社会、贬损人类的惯用手段达到迎合弱势民众心理拉人入教的目的。
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反邪教教育策略的启示
作为承担建设祖国未来重任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无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反邪教教育需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掌握主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价值标杆和精神旗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以意识形态为统领,紧跟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其政治信仰、思想觉悟、理想信念等变化,把握学生的政治倾向,使大学生有能力判断文化的价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领导权”,树立并坚定“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次注重学生道德品性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其社会公德水平。再次,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以培养其良好品格为目标,从学习观、交际观、爱情观、婚姻观、职业观、消费观等方面帮助他们成为理性成熟的人,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法和方式要恰当,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力量和实践效果来说服感召大学生,不回避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给予正面客观地回应,使学生自己具备鉴别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认同。
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人的思想如果不被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掌握,就会被歪理邪说占领”。当青年学生拥有坚定的思想立场、高尚的公民德性、积极的人格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后,邪教势力恐怕连渗透的空隙都难以找到,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对邪教的免疫力。这是对大学生进行反邪教教育的根本策略。
(二)抓好校园平台,强调实践教育,开展丰富的反邪教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反邪教教育,仅仅依靠理论是不够的,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培育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了帮助学生认清错误信仰的本质,如法轮功、全能神、血水圣灵等邪教组织的真面目,引导学生逐渐确立科学信仰。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反邪教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固定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借“博闻天下”活动,对一些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特大灾害等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辨明真相,提高其评判能力。对于学生的各种疑惑或质疑,敢于正面应对,防止邪教组织利用人们对目前尚不可认知的社会和自然现象进行神秘解读,误导学生陷入歧途。此外,学校还专门开设宗教知识专题讲座、反邪教演讲、反邪教法制知识竞赛、反邪教图片展等实践活动,用科学精神武装青年学生。
培育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建立稳固的培育机制。我院成立了反邪教协会,为反邪教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我们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社团开展反邪教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教育平台等机构作用,促进反邪教教育与专题教育、高校社团活动的有机融合。我院每年都会举办“诚信校园行”“校园心理情景剧”“大学生社团活动展示周”“文明寝室”建设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渐形成健康活跃、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每个系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到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主要通过开设党课和团课的形式来开展,课外还加强学员的素质拓展和实践活动锻炼,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有坚定政治信念和崇高社会理想,敢吃苦、会工作的优秀分子,使其成为学院反邪教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能起到优良的示范效应,进而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到科学、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建设中来。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引导,从外在环境上建设抵御邪教的“防火墙”
在当前这个信息千变万化的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流动难以遏制。针对邪教组织成员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渗透的现象,政府部门应积极作为,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邪教网站,充分利用网站发布正面信息,最大限度地挤压邪教组织的网络生存空间。高校等教育机构应积极建设反邪教网络阵地,利用技术手段拦截邪教势力对大学生渗透的网页,主动链接“中国反邪教网”“豫风网”“凯风网”“法制网”等反邪教专业网站,形成反邪教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学校贴吧、广播、名师微博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反邪活动,同时利用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反邪手机报”、“反邪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反邪教宣传,用高科技手段建设抵御邪教的“防火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上及下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精神价值导向,指引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关注自己心灵和精神,追寻人的意义,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失范、道德沦丧、思想迷茫的现象开出了一剂良方,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强有力的价值观主心骨。一旦人们在这一倡导的影响下构建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就从社会层面彻底断绝了邪教势力的孳生和蔓延,真正形成邪教无法渗透的保护墙。
作者:张秋燕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