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考
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是践行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是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向心力、震撼力的有效法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等特点,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做了深入研究,旨在提出今后应注重实证方面以及多学科和多角度的综合研究,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科学总结,根据我国当代世情,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历经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艰辛探索出来的精华。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需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指导、凝聚、团结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要求,对统一党心、民心具有重要意义。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熏陶,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行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在当今高校的教育实践中,就必须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地位,从思想主线和主观角度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创新,继续深化当代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渠道的开拓。
一、课堂引导,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
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让学生多在课堂上学习对他们思想进步有利的公共思想政治课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重要教学内容。高校专业老师在教学上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明确。首先让学生清楚高校无论任何专业都要学习政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是必修的内容,明白这门课的思想指导地位,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相联系,增强对思想政治的重视和热爱。
2.完善教学内容。让高校老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实际热点融入到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中,体现现实性和针对性,其原则是贴近生活实际,密切群众,不能讲远离学生思想生活范围的东西,要细致入微,分版块,有步骤,有阶段把每个核心理念分课程的讲给学生,做到概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间以实际实例进行讲解,大事小事俱到,增加他们的了解的内容,提升其精神信仰,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内化为他们的自我要求和思想道德,还要结合现实分析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现状,肯定大部分学生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拥护者,同时一些学生在爱国、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上做得不够好,大家要反思改正。
3.改进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拓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纯理论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对某些观点让学生参与互动讨论,多让学生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更好的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有计划有目标的选择典型场景,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内容的鲜明性,同时可以播放一些有意义的新闻或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实际实例更真切的体味价值观,有效进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二、环境育人,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1.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巨大资源。包括走廊,报栏及教室的墙壁都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姿势都可以教育影响人,通过校训、校歌及校园广告语都可以结合在一起作为寓情、寓教的标志性校园文化设计,优化育人环境,使大学生尽可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
2.健全制度架构。高校制度反映着高校管理水平,观念,精神及文化,是学习教学秩序的管理器,指导着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具体措施上,高校首先要认真细致科学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用科学的规范来管理,对于高校各方面的发展都是良好的帮助,高校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能使人才最优化,会更加公平,公正,优秀人才得到发现肯定,学校的教学秩序稳步前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或纠纷,同时学生在良好校园管理制度下,切身得到体会,更好的感受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从心理上认可,更好的服从管理,在行为上更好的指导自己实践。
三、“知”“行”合一,突出社会实践的基础地位
实践是理论的有效实现形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实践中体味,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实际行为中,在培育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创造活动机会,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活动,获得真正的感触,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并长期贯彻下去,必能产生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大学生中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座以及辩论赛、征文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幻灯片,到社区公共场所做义工,公益劳动,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形象。近年来国家的一些重大活动都有很多青年志愿者参加,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实践活动。
四、“显”“隐”并举,拓宽网络传播的新途径
当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很重要的工具,对于如何让网络这一工具有效的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成为众多教育结构的强大吸引力。总结发现,以前,网络载体用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并不成功,鉴于此,可以采取显性和隐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即时通讯的互动性,微博,微信开展网络人际交流,达到多渠道的宣传效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要丰富宣传的视觉听觉艺术效果,同时丰富网页的内容,发挥网络强大的舆论导势和舆论氛围,推动共同理想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高校在建设学习门户网站时可以采纳的形式,包括网上班会,新闻主题,在线访谈,此外,还有特色的红色网站建设不可忽视,以此来营造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氛围。
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是践行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是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向心力、震撼力的有效法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等特点,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做了深入研究,旨在提出今后应注重实证方面以及多学科和多角度的综合研究,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作者:姚秀杰 来源:科学与财富 2016年22期
下一篇:论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