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导向性
本文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结合新时期文化创作实践,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导向属性、范畴和原则分别进行探讨,在为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实践提供导向性理论指导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索。
一、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导向属性
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导向属性,是指在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文化创作这一文化实践活动,将要通过作品将人们的思想、行为导向什么样的方向,为广大受众塑造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的属性应如何界定和把握。
首先,应具备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作者,其社会实践活动的源泉和最终归结点,都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密联系的特征。从人民群众中得到创作的灵感,通过艺术加工和艺术形式的表现,最终还原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赋予每一个文艺创作者的神圣使命。只有坚持这一最基本的导向目的性,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创作的方向和方式。
其次,应具备促进和代表先进文化的能动性。先进文化指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有着严格的科学精神、科学内涵、科学方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作者,在文艺创作这一实践活动中,能否准确把握并理解先进文化,并主观、能动地通过创作表现出来,是检验文化创作导向属性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之一。
最后,应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性。作为代表世界文明发展成就的中国特色文化,走过五千年的辉煌历程,进入最为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化时期,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不受固有文化糟粕和外来消极文化的影响,在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历程中,将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把人们引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二、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导向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判别一种文化是否先进,要坚持历史的尺度、科学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一切先进文化,都必然是站在时代前列、合乎历史潮流、符合客观真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反映广大人民利益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文化的评判尺度,为我们科学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导向范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创作过程就是我们具体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实现一个从思想到物化的反应过程。作为前期的思想准备,和素材的筛选,能否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工作。这就要求创作者能够将先进文化的方向、思路、界定等一以贯之,用先进文化指导创作实践。包括情节、语言、符号、节奏等等表现形式和方式,都需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最后,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其成果能否成功运用,是先进文化导向性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整个文化创作实践的主题从创作者个体向社会群体行为过渡。这就对整个社会涉及这一实践活动的相关群体提出要求。能否将其中正确的、积极的、有效的导向性成功引入社会,是决定其导向性能否发挥最大功效的关键。
三、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的导向原则
一切先进文化,都必然是站在时代前列、合乎历史潮流、符合客观真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文化。对于先进文化的导向性而言,必须坚持历史的原则、科学的原则、价值的原则。
坚持历史的原则,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方法对文化创作进行指导。从历史的原则出发,主要是把作为创作对象的文化置于相应的历史条件下,从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确定作为创作对象的文化是什么历史阶段上的什么性质的文化,看这种文化是否符合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凡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正确的导向。在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今天,凡是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导向,都是正确的导向。
坚持科学的原则,就是要看作为创作对象的文化是否客观地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凡是正确的导向,都是能够科学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的成果。当今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导向,甚至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导向,都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创作活动中,自觉地运用科学尺度去衡量和把握。
坚持价值的原则,就是要看作为创作对象的文化对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起怎样的作用以及这种文化反映了谁的利益,为谁服务。从文化对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所起作用的角度而言,先进的文化导向反映、维护先进的经济、政治关系,落后文化导向反映、维护落后的经济、政治关系。凡是先进的文化导向,都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导向。在当代中国,是否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判断文化导向是否正确、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准。
作者:杨进维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6期
下一篇:论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