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发布时间:2016-09-11 16:36

  校训是大学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校训与核心价值观契合共振,是涵养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源动力,是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的统一。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和个性特色,是学校立德树人理念的凝结和升华,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切入点、契合点和肥沃土壤。在大学校园中传播和弘扬校训文化,既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又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大学校训阐释的内涵及意义

 

  校训比较全面、鲜明地体现了大学办学原则与目标,是全体师生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大学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校训与国家确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一致的,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办学中的具体化,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的内在强化。必须用校训滋养青年学生的心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校训成为涵养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源动力[1]。

 

  校训,是体现一所高校历史人文价值底蕴之深厚的思想。无论是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还是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的校训“忠诚崇法励学守正”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领悟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人才的重要举措。用系统化的方法、工程化的方式抓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碎片化问题、增强实效性的有效方法,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品读这样的校训,如同接受精神和灵魂的洗礼。对许多学子而言,他们正是从解码校训开始认识学校、认知学问、认清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发掘校训的文化内涵,以校训为警示,涵养求真求实的精气神,应该成为必修的功课。

 

  校训的历史悠久。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堂大书“忠孝廉节”四个字,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实体校训。近代以来,“校训”一词从日本传入中国,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这一般被当作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名副其实的校训[2]。一所学校的校训,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户。国内许多高校把“求实、求是、求真、创新”等融入自己的校训中,倡导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诚心向学的校园文化;另外一些大学的校训则体现了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专业背景,比如西北政法大学的校训“严谨 求实 文明 公正”;新疆警察学院的校训“忠诚敏锐、博学强健”。

 

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二、校训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校训与核心价值观契合共振

 

  大学的使命是:文以载道,文以育人。校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构性、互补性和层次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精神的契合和效果的共振关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

 

  2校训是涵养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源动力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开辟文化和实践上的活水源头和多样化渠道。通过校训文化传播核心价值观是很有意义的。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内容和形式与传统文化有着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发挥校训精神的思想引领功能,就是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因地制宜的思想土壤。发挥校训精神的文化认同功能,就是要弘扬校训精神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发挥校训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有助于坚守高校的学术品质,彰显高校的责任担当与经世致用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陕西省高等教育出现了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设置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的倾向,这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三个陕西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任务不相适应。坚守和传播校训的背后是信仰,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校训教育,挖掘校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意蕴,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让校训为青年学生自觉遵守,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育人的良性机制,使校训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和行动指南[4]。

 

  3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统一

 

  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的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直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校训注入了生命与活力,校训则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财富。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也是高校教育的价值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主要由价值取向的确立、价值行为的发生、个体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四个环节构成[5]。一是价值取向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而校训是高校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内涵。二是价值行为的发生。高校教育者制定科学、实用的教育内容,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评价与自我评价等教育方法,保证价值行为的发生。三是个体价值的实现。四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影响从意识形态层、社会功能层逐渐上升到文化意蕴层的过程。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阐释好校训的内涵

 

  作为一所警察类高职院校,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忠诚 崇法 励学 守正”的校训富含了深邃的办学理念和崇高的育人追求, “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诚,可分为“忠”和“诚”两个字去理解。《说文解字》中说:“忠,敬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做好本分的事;“诚,信也。”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忠诚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对国家、事业、理想、真理的忠实状态或程度,就是真心诚意、尽心尽力,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管理二系刑事执行专业优秀毕业生杨小卫同学,2013年2月23日20时许,在宝鸡市陈仓区麟留线执行任务时以身殉职。杨小卫在生死面前的奋力一推,诠释了对事业的忠诚,对职业的担当,对人间的大爱,体现了勇于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谁不知生命的可贵,谁不明危险的存在?可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公安民警义应无反顾,冲锋在前,把生死置之度外。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这些为了祖国和人民英勇捐躯的公安烈士将永远彪炳史册。

 

  “崇法”——崇仰法治精神,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法律规范职业行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法律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唯有历史积淀而成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石。”[6]崇法,是人们对法治表现出的忠诚意识、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它包含着社会对法治的推崇,寄托着公民对法治的虔诚,并且形成“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定力。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励学”——发奋学习,勤于实践,在学习、实践中认知真理、捍卫真理。“励学”,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励学”就是勉励师生勤奋求学,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作为大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学以致用才有学习的动力,知识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出价值。将校训培育目标有机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专业教育中培育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识,传承警察职业精神、职业文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技能,为培养法治人才、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守正”——修身律己,恪守正道。“守正”是遵守常规,胸怀正气,是对传统精神的恪守。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前后两部分“忠诚崇法”表明学院的办学理念、方针和使命,“励学守正”表明学院教育的要求、方式和途径,两部分互相补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整体。 “忠诚 崇法 励学 守正”的校训和爱党爱国、公平正义、为民执法、建功立业的优秀品德已经融入了每个警院人的血液中,要始终发挥先进典型,特别是人民警察队伍中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注意挖掘学院、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涌现出的为追击犯罪嫌疑人壮烈牺牲的曹攀攀;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灭火的安格尔;浴血勇斗歹徒,制服犯罪嫌疑人的金保星等同学,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树立了典型。作为一所警察类院校的校训,它倡导“忠诚崇法”,强调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从做人治学、干事创业的角度倡导“励学守正”,强调要发奋学习,勤于实践,修身律己,恪守正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适应公安司法工作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校训包含着知与行、德与才的辩证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有效载体。

 

  2领悟施行校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校训的精神和内涵是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传播校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对于警院学子,如何履行好“心中有爱,因爱成长,为爱奋斗”这份约定,答案就蕴含在校训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对校训的宣传和教育应该是全天候的。重点在五个方面取得成效。一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二是塑造纯洁的思想道德。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校训精神,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打下终生立身做人的坚实基础。三是涵养扎实的人文底蕴[7]。了解中外文化历史,传承人民警察精神文化。培养高雅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四是形成严明的纪律作风。从警容风纪、一日生活制度、举止礼节、宿舍内务等方面严格行为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五是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阳光心态,学会自我防护、自我控制、自我调适。

 

  在培育途径上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院的自身优势和条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增强创造性。强化舆论阵地意识,积极创建、利用舆论传播载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宣传展板、墙报,采取言论、述评、访谈等方式,深入解读校训,有效运用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及时报道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成效、新进展,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及人民警察的先进文化教育感化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建设警院人美好的精神家园。要充分利用“铸警魂”育人工程、人才培养大讲堂等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团组织各种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校庆、节日庆典、迎新教育、校史讲座、征集毕业生留言等活动时,将校训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反复强调学校对学生为人、为学的要求以及成长成才的期待。设计、组织好党团活动,充分发挥育人功效。把培育合格党员列入学生思想品德培育目标,把开展组织生活纳入培育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警务化管理、社会磨炼、专业实践,坚定意志、砥砺品质、提升境界,不断巩固、发展、检验培育成果。

 

  总之,作为特定的规范、信念与价值观,校训与教育目标、人格培养、行为准则及教育方针等直接关联,贯穿于历史与未来,凝聚着校园文化。校训是激励、引领一所高校的精神坐标,是凝聚一个知识共同体集体意志的文化旗帜,是历史之匙,更是精神气质。只有深刻领悟校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左刚 王咏梅 段俊杰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上一篇: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贡献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