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12-07 17:06

        社区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范畴。从广义上理解,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成果总和。也就是说,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生活的人们长期而逐步形成的共同文化教育观念、行为规范、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是社区居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的总体反映。社区文化的重要内涵是让居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思想情操得到陶冶,传播和接受知识、信息和技能等。那么,如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与小康社会同步发展,实现社区文化教育建设的功能作用等问题,值得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思考。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是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新事物,同时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社区文化的目标在于使居民的整体文化教育素养得到提升,地区的文明程度得以提高。它建设的水平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准,同时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其获得身心的愉悦,还寓教于乐。因此,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是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 
  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作用。社区文化的出现使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拥有了一种全新的手段。社区文化注重参与的广泛性,根据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政策,组织群众以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导、自演文藝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群众在编演、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接受形象化的教育。这种多样化、形象化、寓教于乐方法既达到了教育群众的目的,又有效地完成了某一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 
  社区文化的广泛开展,不仅能吸引社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而且对改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社区文化参加的主体是居民群众,所以,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邻里关系。因此,社区文化的深入开展,对缓解邻里间的关系,融洽邻里和睦相处,转变社区风气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的生力军是社区群众,社区文化的依靠也是群众,社区文化的服务对象更是群众,而且社区文化又是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所以群众对社区文化都非常热心,他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由于社区文化的鲜明特点就是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所以也为乐于参与的群众创造了条件,通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也为社区居民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协调以及社区群众的热情参与下蓬勃发展,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应看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社区文化作为社区管理及社区服务的触点,只有为社区管理增添丰富的内涵,从而使有先进文化特征的文化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实现社区文化在内的创新与发展,才能真正提高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相互关怀的意识,强化他们与所在的社区联系和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指标,因此,社区文化建设不能囿于文娱这个范畴,而因向社区教育、美化、绿化等多个领域拓展。因此其管理体制须从大文化的工作层面去展开。当前,由于诸多原因管理的方式方法欠佳,力度和深度不够,对社区的有关活动情况掌握不全。主要体现在政府有关机构及群团组织“多管齐下”,没有进行系统管理,有多头管理的现象;其次是社区没有明确的文化工作人员,不能形成网络式管理。同时也由于多头管理,街道文化站难以调节,更难以深层次地开展相关活动。 
  (二)文化发展不够平衡 
  文化设施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硬件设施。但是就目前海宁市的社区文化现状看,社区与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社区都配备有会议室兼培训室,以及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东山、梨园、由拳、西山社区还专门设有独立的文体活动用房,棋牌室、阅览室、培训室等设施比较齐全。百合社区、白漾社区,南苑社区、西山社区和碧云社区等还有室外舞台。大部分社区只能保证基本的办公用房,许多社区室内活动面积普遍较小,设施简陋、分散,且无扩展空间,而且一室挂多牌、一室多用情况普遍,许多社区实为应付考核、统计、一室多牌,实际却是名存实亡。有一些社区的活动室形同虚设,由于文化设施滞后,也导致了文化活动骨干信心减弱,居民凝聚力不强,也影响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展开。 
  其次,文化活动的参与对象,从年龄层次上看落差大,一头老年人,一头小学生,青年人参与的较少,绝大部分文艺骨干是老年人。 
  三、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覆盖面的客观需要;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针对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我们应该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律,有效地设计社区文化的各类载体,理清发展思路。 
  (一)科学设计社区文化载体 
  1、社区文化的组织载体 
  建立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或指导小组)。建立一个由党委、政府直接领导文化、工、青、妇……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或指导小组),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抓,有了问题都不抓的局面。同时对社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等进行有效的策划和协调,指导实施,只有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协调开展的工作体制,才能使社区活动开展有序,切实解决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从组织上保证社区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一支社区文化指导员队伍。俗话说:“谋事在人。”社区文化也同样要有人去抓。社区文化工作其实是极其纷繁复杂的,服务的对象也千差万别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职业等五花八门,爱好特长各不相同,作为社区文化指导员,工作量大,要求也高。具体有以下三个要求:一是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指导员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坚持文化工作的“二为”方向,用先进文化促发社区居民的真挚感情,爱家、爱岗、爱社会。二是要有较强的业务技能。社区文化指导员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他们所涉及的知识更广博,而且要赢得社区居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这都取决于自身文化的素养和功底。社区文化指导员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工作适应能力,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区文化工作者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心中时时装着居民,扎实有效地开展作,耐心细致地辅导,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才能把社区文化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卓有成效。

       2、社区文化的活动载体 
  根据社区自身环境的特点,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应首先注重场地安全,避免因场地狭小人口密集,交通复杂而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城市的人文特點,应侧重考虑富有现代色彩,注重文化内涵,顺应现代时尚,借助现代化工具的活动,以体现社区活动较之村镇活动的前卫优势。 
  根据城市的商业特点,可考虑一些商业性的宣传型活动,如:茶文化活动、旅游文化活动、特别是其有地方特色的灯、潮、名人、皮革文化……等等,让文化促进当地经济,扩大知名度。 
  (二)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仅靠社区居中委会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从实际出发,努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共建社区、共筑社区的良好氛围。 
  1、整合区域单位资源。积极争取街道等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购置配备社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所需的器材及相关的文化项目资金。 
  2、整合社区资源。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增强驻社区单位的认同感,使用他们积极支持社区文化建设。与物业管理部门联手,争取文化经费,配备文化活动器材,利用单位文化活动器材等资源,形成共享、共用的社区文化格局。 
  3、整合人力资源。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发挥文化艺术活动骨干的作用,使拥有文化活动器材的成员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综合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内涵,以解决资金不足,购置器材难的问题。 
  (三)理清社区文化发展思路 
  1、开拓创新思路。要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勇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加强学习,掌握科学、现代、时尚的方法和操作能力;要培养加强协调能力;要增强城市商业意识;要加强市场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善于处理在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决不能囿于乡镇文化那种较为简单、固有的工作思维。 
  2、纵横联系思路。城市是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瞬息万变的核心,要及时掌握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必须加强上下、纵横的联系。城市与城市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必须架起一座桥梁,及时沟通,互相交流,展开竞争,取长补短。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工具,了解新信息,借鉴新方法,不能按相对闭塞的村镇原有的工作方法,闭门自守,坐井观天,以独守一方为安。 
  3、化产业思路。城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社区文化工作者,应以城市为依据,积极扶持和创办文化产业,以壮大自身的经济能力,要多组织一些在社会效益前提下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活动;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擂鼓唱戏;要积极扶持文化个体户,同时也要管好当地的文化市场。 
  4、继承发展思路。要继承弘扬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能因村镇文化向社区文化教育过渡而遗弃原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赋予现代色彩;同时要善于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大冲撞的时代要求,尽可能地丰富和满足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 
  总之,社区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而且这一文化形式已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同,在街道、居民小区深深扎下了根。为了使这朵社区之花开得更加艳丽,我们要不断推陈出新,让群众参与这项活动,使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上一篇:网络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公共关系

下一篇: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管理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