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这是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和坚持的一贯做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群众文化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一、群众文化发展的水平,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
所谓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括群众以群体形式参与的文艺创作、演唱、展览、办各类讲演报告等集体性活动;也包括群众个体参与的科技、文化、卫生保健、时政学习及参加游艺、体育、旅游、养花鸟等等精神生活。群众文化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相应带来精神文化水平需求进一步增长。通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来传播知识、普及文艺、培养文艺人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因此群众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全民的文化发展水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群众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将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是精神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抓实,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群众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群众文化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1)群众文化的参与面广。群众文化对参与者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愿意,各行各业、各种文化层次的群众都可以自发选择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来。群众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群众参与,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发展的主体。因此,群众文化具有参与面广,带动性强,较少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公园、街边的舞蹈、地方性的文体娱乐活动、自发组织的下棋比赛等等,这些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而成功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而且会被广大群众传播,带动,带来极大的社会效应,而群众文化也只有在广大群众的参与过程中文化的创造力才能被开发出来。在各种文化活动中群众享受文化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体验,学习各种技能和文化知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群众文化的民族性、地方性强。群众文化往往带有浓郁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不仅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能广泛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特色,而且更要发扬和传承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内涵。群众文化在弘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大理地区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绕山林”、“三月街”、“本主文化活动”、“白族大本曲”等,这些活动不仅起到保护、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且这些活动通过当地群众所能欣赏、理解,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和喜爱。
(3)群众文化的时代感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群众文化反映社会风貌和群众的喜怒哀乐,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更新。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既是宣传党的路线、方正和政策;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变革;群众文化活动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总之,群众文化活动能将现时代人们最为关心的、最感兴趣的、最需要了解的各种信息展现在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让人们去感受、理解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總之,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普及面广、带动性强、活动形式多样、地方性民族性强的特点。这些特征使群众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尤其对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用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来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状态,才能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魅力。
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抵制各种低俗文化的侵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四有”新人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当今社会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碰撞;积极向上的文化和消极低俗的文化相互交织。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思想的泛滥,对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也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要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相适应,围绕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发展群众文化,要为群众创造条件,向群众传播科学知识和技能,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鼓励群众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发挥才干、创造财富,使群众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发展群众文化,要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激励人民为实现为富家强国奋斗,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建设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使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发展。
发展群众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融入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通过群众文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培育先进的思想、信念、价值观;通过文化活动,激发群众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通过文化活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进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教育,抵制各种低级媚俗、消极颓废的思想和文化的侵袭,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围绕群众文化这一中心,这一主阵地。当然,新时期的特征也要求群众文化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内容。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下一篇:企业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