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上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
新的历史节点上,党中央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记载成就的里程碑、面向未来的前进号角。习近平總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放在特殊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对于任何民族和国家来说,话语体系建设都是其实现现代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社会规范的稳定性和秩序性的持存依赖于合理的话语体系,国家治理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需要通过合理的话语体系来表述。
青海由于其特殊的地域性,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建制省,反分裂反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始终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在学术界,关于话语体系建设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途径、话语体系与话语权的关系等问题上,结合青海藏区的却很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正常状态。一花独放,一家自鸣,万马齐喑,这是非正常的话语状态。本文尝试将青海反分裂反渗透作为观察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视角,做一浅显的探讨,以期商榷。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指导地位,使话语体系“言有理论”
话语是主体通过一定结构的语言符号传达思想、情感、意图的言语。话语就是言语,言语就是话语,它们都有口头形式(包括手势)和书面形式两种,话语本身只是一个载体,话语所要表达的是“道”、“理”和“意”,“道”、“理”和“意”才是话语的核心。无论是口头说的还是书面写的,都是主体的精神和思想的表达。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的表达。思想理论体系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概括和反映,这种概括和反映需要一定的话语体系来组织和表达。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影响青海藏区社会稳定的根源是境外达赖集团借民族宗教问题,大肆宣扬敌对分裂思想,制造分裂舆论,公开攻击党的民族政策,挑起民族矛盾,干扰破坏青海安定和谐的良好社会局面。与此同时,境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与境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国际敌对势力不断网罗“藏独”、“疆独”、“台独”分子抹黑中国、丑化中国,虚假宣传、片面宣传,用更加隐蔽手法开展分裂与渗透,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多种渗透,旨在控制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反分裂反渗透工作的重点就是争取人心的“攻心战”,其关键就是“话语权”。
对于意识形态,陈锡喜在《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中这样说:“不管如何给意识形态下定义,其最基本的要素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首先,它是一种价值观,是反映不同利益关系的价值判断;其次,它又不是一般个体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和追求,而是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因而需要理论论证,需要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论证其所代表利益的合理性。”因此,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理论作为其基础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指南灵魂导向的准确性,是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在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上,它比其他思潮更具有彻底性和有效性。它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在实现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凸显价值意蕴,赢得了民众认同、信仰,取得主导地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党始终拥有最广阔最牢固群众基础的根本原因。
青海是我国除西藏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在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中,交锋、较量此长彼消,如果回避退让,保持无语,只能助长反动言论长驱直入,长此以往,传统话语权势必弱化甚至丧失,要夯实巩固群众基础,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涉藏维稳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实质,充分认识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牢牢把握“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掌握主动、争取人心、强基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政治定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反动的、错误的社会思潮。因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核心,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做事情进行本质描述,对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核心总结,对实践经验的实质性进行概括和提升。使话语体系“言有理论”
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实践”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保持生机和活力,是和其实践性分不开的,毛泽东曾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1]
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话语总是要依据指导理论和现实实际,而非凭空想象,肆意夸张。话语总是要基于本民族的历史实践并体现本民族的风格和气派,而非抹杀历史,任意歪曲。表征理论体系的话语体系能不能吸引人、引导人、说服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是话语体系建设的根基所在,话语体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即使再用大量的形容词、优美的排比句都是无济于事,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弥补话语体系因缺乏根基的苍白。
境外反华分裂势力为了混淆视听,蒙蔽信众,极力攻击青海藏区现行的社会制度,散布藏区经济社会停滞不前的谣言,发出所谓“藏族没有民族平等”、“藏民族文化灭绝”等噪音和杂音,黑白颠倒,别有用心。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我們认真对比青海解放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沧桑巨变,就不难看出这些谣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青海藏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了达赖集团实质性的反击。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内容的建设,如果离开了实践,话语体系的形式再完整,逻辑再完美,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组组数据、一桩桩事实,是展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实践来源,也是建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实践、扎根实践、表达实践、推动实践,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既要与马克思主义同源同宗,又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交相辉映,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实践”。
三、必须坚持话语权导向协调统一,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力量”
“意识形态”一词早而有之,源自西方近代哲学家对社会意识与现实关系特别是与现实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研究。意识形态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领域从来就是分裂、渗透与反分裂、反渗透的必争之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只有谁主导的问题,没有“真空”的存在,如果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和特点,简言之:意识形态是为政治、政党服务的思想话语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意识形态是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2]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必须要有“话语权”,话语权即发言权,就是发言的资格、机会和权利。在意识形态领域既要“敢占领”,还要“会占领”,更要“能占领”。只有在意识形态领域抢占制高点,才能真正掌握和持续巩固主导权。
在社会发展中,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和表征方式的话语体系,在民族和国家内部发挥着重要的凝聚、融合以及教化的功能作用。话语即言说,言为心声,诗言志,歌咏言。话语体系的主体是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但在信息传媒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话语权早已不是仅仅借助人的口舌和笔墨才能发挥作用,如今,除报纸、杂志、图书、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外,手机微信、微博、推特构筑的互联网“朋友圈”等新的沟通方式与新兴媒介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话语平台,互联网分散、多点、互动、海量、无界、迅敏等特点,为话语权的辐射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在青海藏区,党员干部必须要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最严格、最关键、最根本的要求是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藏、建藏、稳藏的新思想新方略新要求,旗帜鲜明地反分裂、反渗透,勇于担当、敢于亮剑,严格做到思想上分清是非、政治上划清界限、宗教上看清本质、法律上守住底线。自觉做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表率。
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要求我们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要用占社会主导地位的话语体系来传播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来坚决有力地揭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破坏团结的反动本质。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等传统媒介和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规范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青海广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来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引领方向、凝聚共识,进一步巩固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协调统一的话语权导向,说得好、说得对、说得强、说得善,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权才能感动人、说服人、凝聚人、引领人,释放出最大的正能量,才能发挥正向影响力。靠摆事实、讲道理,靠说服力、感召力,靠真理的力量、正义的力量,靠事实的力量、榜样的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言有力量”。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515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参考文献:
[1]高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高校反分裂反渗透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6
[2]郭湛、桑明旭.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27-36
[3]江应中.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想[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17-26
[4]张国祚.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D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3-03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青海日报,2016-5-17(1)
[6]张文魁.在海南州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N].海南报,2015-2-14(A01)
[7]王达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涵、挑战及对策[DB/OL].新华网。2016-10-24
作者简介:
莫青平,男,贵州省荔波县人,布依族,在职研究生社会学专业,现就职于青海省海南州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 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