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传播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12 13:18

  【摘要】本文论述传播学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针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传播内容抽象、传播过程单向、传播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学生社团特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优势,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保障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传播队伍、营造传播氛围和提升传播效果等措施,促进以高校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传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24-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并强调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一個重要内容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部分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简单等同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以“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模式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个体化全过程,对传播对象价值观的多元化、传播发展的全球化、文化符号的消费化的特点认识不足,对价值传播对象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考虑不够,对传播方式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不够重视。因此,高校出现课堂教育传授知识容易完成而学生的外在行为塑造难以实现的局面。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内容的抽象性。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简单的灌输,传播的内容注重表面,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生动描绘。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受网络等多种新兴传媒的影响,纷繁复杂的信息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大部分学生还没法真正做到明辨是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抽象性,高校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做到接受其价值准则并带来行为选择的影响更需要一个培育和践行的过程。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和消化。


  (二)传播过程的单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向传播对象也就是向受众传播特定信息、受众也能够从被传播的信息资源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的一个过程。因此,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传播者和受众都能够在传播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建立在大众社会论基础上的受众观,认为可以通过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去形成舆论,影响学生的信念,甚至指导学生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这种“皮下注射论”已经被逐渐证明了其局限性,只有主动接受、双向互动的传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所接受、所内化。


  (三)传播方式的单一性。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简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知识传授,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较为单一、死板,忽视了对学生人文关怀和学生情感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能基本掌握,却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入了解,只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纯粹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观上认为与个人行为联系不紧密,更鲜少去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也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实践的思考,没有真正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成长需求的角度去设计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和传播平台,传播手段的单一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的优势


  (一)受众个体得到尊重,容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2016年印发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由此可见,学生社团中的成员因兴趣爱好和共同意愿组织在一起,其成员的个性得到尊重,主观能动性也极易得到调动和发挥。因此,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作为受众的学生社团成员个体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同时,其本身价值观念也容易受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文化的影响,也极易实现自身主观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具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众基础。


  (二)思想交流非常活跃,容易产生共同价值追求。高校学生社团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组织意愿,学生社团组织对于每一个成员而言,不仅是自己交流兴趣爱好和切磋个人技艺的平台,也是交流思想、彰显个性和广交朋友的平台,容易在展现自我才艺的同时,找到相互间的共同思想认同。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成员间的各种交流有着充分的思想基础,思想交流更加活跃,成员间的组织归属感和思想认同感强烈,容易产生思想共鸣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不仅具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基础,更重要的是具有开展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思想基础,这也是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教育实效的根本所在,这也使得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的独特优势。


  (三)实践活动载体丰富,容易提升传播培育实效。上海团市委的《2016年上海市大中学生社团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市54所高校有学生社团超过4000个,集聚了超过50万大学生,约70%的社团规模超过30人,少量文艺类、体育类社团的单个规模达1000人,社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体育、文化、公益等。由此可见,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和成员人数现状而言,不仅反映出了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播的基础,更反映出了在学生社团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从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别和活动领域而言,学生社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体育公益等各个领域,且以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而通过实践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三、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保障机制。高校要把学生社团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阵地,形成引导学生社团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和思政课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设计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社团的传播和教育。要积极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学生社团中成立党团组织,依托党团组织的组织生活及工作方式,发挥党团组织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中的思想引领作用。要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第一课堂与进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的融合机制,实现理论教学与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和富有成效的实践教育活动。


  (二)注重学生骨干培养和使用,建设高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队伍。传播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者,是教育传播效果的基础保障。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学生,而高校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相对不高、政治的敏锐性相对不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传播队伍成为在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的首要任务。要着力选拔一批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素质好的学生作为社团骨干,充实各个社团的传播队伍;要对现有的社团骨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培训,提升学生干部理论素养,强化其传播技能,提高其传播技巧;要安排专门的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用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理论指导为主线,将学生社团各个零散的实践活动加以串联,发挥“1+1>2”的作用。


  (三)强化思想引领和方法创新,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氛围。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平台和社团活动的载体作用,着力强化在学生社团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引领。要强化在高校学生社团主题活动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议程设置功能,通过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合理安排主题及议题等方式,引导高校学生主动关注、认识、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社团成为培育高校学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要结合自媒体时代特点,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的技术手段,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成为高校学生日常化、生活化的信息,真正走进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要在学生社团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阵地,通过建立专题网站、论坛以及融入学生社团网页等方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工作格局和氛围。


  (四)强化与学生社团活动的融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效果,就要准确把握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高校社团,就需要贴近学生社团活动,融入学生社团日常管理进行教育。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贴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对社团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有整体的把握;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社团活动中的主题化、系列化、常态化设计,运用角色扮演、辩论、观摩、展演、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渐进式活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深度融合;通过依托学生社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内心信念,并逐步转化为自身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7-03-27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Z].2016-01-12 

  [3]张鹏.沪大中学生社团发展报告,62万学子“沉浸”社团文化[EB/OL].(2016-11-27)[2017-05-06].

  【作者简介】蒋百平(1981— ),男,广西灌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学院人事处)部(处)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与启示

下一篇:毛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