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会主义运动史”专题复习策略

发布时间:2023-12-10 02:51

  一轮备考时,教师应该如何在众多的内容里突出与突破复习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每一位高三教师都要面临的一个课题。在笔者看来,通过认真研究真题来解决上述课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通过研究真题,可以知晓哪些考点考查较少甚至基本不考,哪些考点常考,从而突出备考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真题,可以领悟命题专家的命题立意与命题角度,从而确定突破重点的思路与策略。


  通过对近三年高考真题进行梳理与研究,笔者发现“社会主义运动史”成为近三年的考查重点之一,具体如下表:


  为此,笔者试图对“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提出备考建议,希望对广大师生的备考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考点链接】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应与时俱进。


  2.巴黎公社:出现是偶然的;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具有城市自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因为没有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措施具有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进步性在于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临时政府没有解决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的生存与和平问题。


  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提出和平夺权。


  3.七月流血事件:标志和平夺权的破灭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4.十月革命: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社会主义运动由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5.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正确分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与策略。(2)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应建立在大工业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合作化问题,希望通过合作制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农业的思想;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强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适应了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是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结果失败;体现了苏俄的激进;具有专制色彩。


  2.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寻找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是战略上的退却,实现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即间接过渡;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放弃应有的原则;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


  3.苏联工业化:(1)积极方面:利用西方危机的机会和大萧条的国际环境,引进西方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进行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成就显著,促进了苏联的现代化。(2)消极方面:忽视民生改善,违背了人文精神;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和农民利益;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与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轻视世界市场。


  4.农业集体化: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导致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斯大林模式:(1)积极方面:开创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型工业化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彰显出一定优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重视政权的经济安全。(2)消极方面:以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片面追求公有制,政治生活忽视民主与法治。


  6.苏联经济改革:试图走出斯大林模式,但没有取得成功,为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救亡图存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重道远。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易误辨析。(1)误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起初,中国人从接触欧洲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中,知道了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零星片断。1899年由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分期刊登了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文,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及其《资本论》,这是中国最早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出现“马克思”译名的中文出版物。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其后,《近世社會主义》一书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片断。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要点。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派别及其批评》的演说,称赞马克思“发阐真理,不遗余力”可见,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十月革命前)已经开始在中国得到传播,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2)误把社会主义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20世纪之初,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各种新思潮迅速蔓延。其中,社会主义各种流派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大传播,使得革命的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理论在各种报刊上纷然杂陈。据此看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追捧者,他们是经过反复的比较、判断、推求,最终才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可见,其实在李大钊传播科学社会主义之前,其它社会主义流派已经在中国得到了传播,那么,李大钊就不是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而是率先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3)误把科学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具体如下: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显而易见,科学社会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1)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3)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此外,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典型例题】


  【例1】(2017·全国Ⅰ卷,34)


  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漫画反映的时间是二战后,并且“彻底失败”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B项是发生在二战之前,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故B项错误;二战期间,苏联的“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故C项错误;D项是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和二战中德国对苏联的侵略一样,并未阻挡苏联的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


  答案:D


  【例2】(2018·全国Ⅰ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材料中“共产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财产公有”“人类得到解放”等信息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相一致,故A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与材料1847年不符,所以B项错误。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在1847年之前,故C项错误;D项说法和题干无关。


  答案:A


  【例3】(2019·全国Ⅰ卷,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五四之后,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这说明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


  答案:A


  【创新训练】


  1.“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


  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所采取的政策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集体化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4.“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


  A.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


  B.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


  D.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


  5.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参考答案】


  1.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若干小排炮”指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进而推断“大炮”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


  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因此只能是空想;《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因此具有科学性。可见,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故B正确。


  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D两项与列宁无关,是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错误,B项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相一致,所以B正确。


  4.C。解析:根据题干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这一时间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项均不符合史实,只有C项符合史实,所以选择C项。


  5.C。解析: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C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确定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与题干“五四运动”的时间不符,故A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C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且“消除”一说过于绝对,故D错误。


  【备考策略】


  其一,从考查题型来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因此在备考时注意加强本专题选择题的专项训练,如对近五年有关本专题的高考真题进行反复训练与研究,并归纳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查角度与解题技巧。


  其二,從考查内容来看,主要侧重于如下几方面:(1)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与内容,前者,如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后者,如马克思主义主张阶级斗争与暴力革命、公有制、公平与平等、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2)考查苏联的经济建设,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三者的区别;苏联工业化与美国经济危机的联系;斯大林模式的特征、积极作用与弊端、斯大林模式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关系等。(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从传播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科学向传播马克思主义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三,从考查角度来看,一方面,侧重于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答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如时间、关键词、设问的角度等;另一方面,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备考时注意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因为只有“熟”才能“生巧”。此外,还要注意理解与思考,不能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体育中的研究

下一篇: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