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简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发布时间:2015-08-06 09:51

  〔摘要〕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包括全面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化和创新了发展内涵、 发展要义、发展本质。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 〔关键词〕 邓小平,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从新世纪和新阶 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形成 了完整的发展理论。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理论对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发 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的全面发展理论
  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着眼于经济 、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 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 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 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①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可称之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观。社会发展是 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文化进步等各个方面。在社会发展 中,经济因素是基础,但经济 增长并非发展的全部内涵。人们在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必须追求社会公平、政治民主和 社会文明的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相关性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是 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民 主、公众参与、社会平等、文化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社会保障和精神动力。单纯追求经 济增长难以获得成功,只有经济与社会协调互动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两个方面要求的社会,从而避免资 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弊端,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邓小平强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因此,邓小平一方面指出:“讲社会主义, 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② 另一方面他又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 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 贪婪、****和不公正现象。”③
  邓小平始终把中国的社会发展看作一个整体运动的推进过程,强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定要 处在全面协调发展的状态,中国的发展不仅是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而且是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不仅开创了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且一直抓住在经济上富裕、政治上民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文明 这个全面 发展的奋斗目标,给予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全面发展理论的 主体内容和目标。
  二、邓小平的区域发展理论
  邓小平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1979年,邓小平提出利用有些 省、市邻近港、澳的条件,划出一块地方搞特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不久,中央正式确定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以后又加上海南共五 个经济特区,对其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政策,使之先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1984年,中央 根据邓小平建议,又正式决定开放上海、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港口城市,扩大沿海城市 自主权,使其有充分活力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以开创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新局面。在 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后形成了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十 四大作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 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的重大 战略决策。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沿海、沿江 、沿边、沿路和内地省会城市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就是 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发展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 个大 局,就是东部地区发展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 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的这种区域发展的思想的核心是先富到共富。他指出:“我 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 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④邓小平多次强调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 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在南方谈话中,他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⑤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 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 化。”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邓小平区域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 目标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 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 ,引导外资和 国内资 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 加快发展的新路。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⑦这是党中央按照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发展理念对邓小平区域发展理论的丰富 和重大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 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是为了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 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 、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的解决。协调好人口、环境、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深刻指出:“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的控制。”⑧邓小平 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关系 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始终强 调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就发出号召:“植树造 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⑨并且要求,“这件事,要坚持20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 比一年扎实。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和奖惩制度。”⑩进入90年代,他说: “核电站我们还要发展,油气田开发、铁路公路建设、自然环境保护等,都很重要 。”B11邓小平反复强调: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弱 ,是我 们的基本国情,我们的发展道路必须以此为基点,制定发展路线和具体的方针政策,在发展 思路上应该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作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原则,实现资源 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的进步发展。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决不能以牺 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真正走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1994年3月,中央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同志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 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并告诫我们: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 后治理的路子。这是对邓小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突破。
  四、邓小平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邓小平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探索符合我国实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努力为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首先,邓小平非常强调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邓小平深知,如果生产力不发达,物质产品不丰富,人们仅仅为生存而奋斗,那 么潜在的“纯粹动物式的意识”将被唤醒,“动物式的本能”便会活跃,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他把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他看来,只有生产力发达了,社会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人们才能拥有 充裕的时间,为施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也只有生产力发 展了,才能消除产生奴役和异化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把 人作为社会的本位,一切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体现。其次,邓小平 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 着广泛而深刻的含义,不仅指物质生产力的提高,更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 需要、能力、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邓小平认为人的个性、才能 、需要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仅靠物质手段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如果只有物质文明而没有精 神文明,就不能充分确证人类的尊严和崇高。他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B12再次,邓小平强调通过改革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本 质上说,改革就是改变束缚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旧体制,建立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新体 制。在邓小平眼里,不仅改革,而且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 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保证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追求幸福和公正的权利,才能 焕发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领导者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排除干扰,鼓励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支持有利于人民自由发展的各种方式。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抓住 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发展的科学含义 ,把对发展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 水平。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 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客观要求,必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②B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9-250,314,208.
  ③④⑤⑥⑨⑩B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8,111,374,3 74,21,363,363.
  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 -08.
  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着.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7.90.

上一篇:衡量和谐社会的几个标准——基于社会学角度的

下一篇: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