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21世纪初广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5-09-23 10:08

【内容提要】广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有625万人。他们怀抱增长见识、学习本领、积累资金等目的到外地打工。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他们大部分人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但也遇到了本事低、工钱少、工作时间长、劳动保护差等问题。政府应从建立专门组织机构、主动了解帮助、创造有利氛围等方面服务青年农民工。

【摘 要 题】青少年社会调查

【关 键 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调查报告

【正 文】
   2004年广西农村青年共有1214万,外出务工的约625万,占38.0%。为了了解广西青年农民工的现状,我们在“21世纪初广西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活动中,采用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并走访了玉林市、柳州市、南宁市等地方,专门对青年农民工作了一次调查。本次共发出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4份,占81.0%。现把调查分析的结果报告

     一、外出务工的目的及实现的程度

   在外出打工之前,除了24.7%是学生直接从学校走向社会以外,绝大部分人都是有工作的,其中31.6%从事农业种植,28.8%跑运输,9.8%搞农业加工,2.6%从事鱼虾养殖。相对农村来说,外面的世界要精彩得多,不安于现状的青年人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离开农村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那么,他们外出务工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呢?24.3%的人“为了在城里发展打基础”,22.5%的人“打算学本事好回乡干事业”,21.5%的人“打算积累钱好回乡发展农业生产”,15.6%的人“生活困难挣钱养家”,13.1%的人“想赚钱回家建新房结婚”,3.0%的人“因为在农村闲着无事干”。
   这些农村青年离开农村后,便进入各行各业工作。他们工作的行业分布20.8%是餐饮服务员,19.0%是制造业工人,13.7%是建筑工人,9.8%是商品销售员,8.6%是企业管理者,娱乐业服务员、运输工人、仓储保管员均为3.6%,3.5%是环卫工人,3.2%是保险推销员,3.2%是家庭保姆,2.6%是养殖人员,2.3%是房地产推销员,1.8%是种植人员,0.2%是矿山工人,还有1.9%其他工作。
   工作单位性质方面,青年农民工42.9%进私营企业,20.1%进个体经营企业,17.9%进中外合资企业,13.9%进外商独资企业,5.2%进国有企业。
   打工农村青年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换过工种的。换工种7次以上的有18人,占5.0%;换5~6次的有33人,占9.3%;换3~4次的有93人,占25.8%;换1~2次的有119人,占33.0%;只有59人还没有过工种,占16.4%。打工青年大部分人外出打工的时间都不太长。有77人打工不到1年,148人打工1~2年,20人打工2~3年,45人打工4~5年,5年以上的只有28人,平均2.3年。为什么他们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频繁地换工种呢?这有打工者本身的问题,也有雇主的问题。从雇主方面看,有的雇主嫌其雇员不好、不合适而辞退,有的雇主则压低、克扣、拖欠雇员的工钱逼走雇员,有的雇主则是因为欺负、歧视雇员而把他们气走。从打工者方面看,他们变换工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工钱太低,有的是因为工作太辛苦,有的是因为劳动环境太恶劣,有的是因为原工厂没有工作做甚至倒闭。总之,对于打工者来说,变换工种是常有的事。他们虽然希望工作稳定,但是,如果稳定对自己不利,他们还是选择变动。
   农村青年在若干年的打工时光里,他们有些什么收获?他们实现了当初出来打工的目的了吗?实现到什么程度?
   我们先来看外出务工对农村青年的影响。有65.7%的人认为自己“学会生产和管理技能”,47.8%的人认为自己“会用现代工具”,这对于打工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不是有20.5%的人怀抱“学本事”的目的加入打工者的行列吗?他们的目的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了。当然生产技术、管理技能和现代工具种类繁多,有的还很复杂,打工者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学得很多、很全,但只要把最主要、最急需、最适用的部分学会,那么,不论他们是回乡创业,还是留在城市发展,都是具备了可喜的技能技术基础。如有的人到饭店打工若干年后,学到了一手烹饪技术,给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的给雇主当几年的售货员以后,掌握了经营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便回本地自己开店当老板。69.4%的人认为自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自然打工者经历的地方多了,经历的事多了,便看到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接触到了从来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也从而学到了以前在农村学不到的东西。46.6%的人“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用”,这里应验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古谚。在受调查的打工者中初中文化131人,占39.0%,显然学到初中只算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即使是高中、中专和技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学到的多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者只有某些少量的技能,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仍有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用”就不奇怪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感到自己的本事不够用”这是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这和“学会生产和管理技能”、“会用现代工具”同等重要,因为打工者在重新发现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之后,会更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激发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应当说,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后,经历了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的洗礼,他们会更加成熟,会加速向现代人的转变。38.3%的人“感到城乡的巨大差距”,这就有两种可能的趋向,一种是立志今后回乡改变家乡面貌,一种是下决心不回乡,在城市打拼到底。20.6%的人认为“太辛苦把身体搞坏了”。不少企业老板,给青年农民工的工作任务很重、工作时间很长,工作环境也很不好。显然这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年青年农民工来说是很不利的。
   打工青年在思想认识和技能方面的收获是巨大的,那么,他们经济方面的收获又是怎样呢?我们先看他们平均月收入的情况。我们把青年农民工的月收入划为三等,500元以下为低等收入,501~900元为中等收入,901元以上为高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占了36.4%,中等收入占48.1%,高收入只占15.5%。对于在城镇生活的青年农民工来说,500元左右的月收入除了吃饭、住宿等开支以外,所剩无几。只有到了700元左右的中等月收入才能有所节余。
   影响打工者收入有两大因素,一是打工者的文化水平。中专文化水平的平均月收入622元,技校文化水平的平均月收入612元,高中文化水平的平均月均收入582元,初中文化水平的平均月收入485元,小学文化平均月收入450元。可见,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又有专业技能,比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能的,他们的经济收入要高。二是受行业和岗位的影响。不同的行业和岗位,经济收入明显不同,总是有些行业的经济收入高出另一些行业。青年农民工在不同行业和岗位的收入排列(1)企业管理人员918元/月;(2)保险业人员835元/月;(3)商品推销人员720元/月;(4)仓储保管员712元/月;(5)矿业工人700元/月;(6)运输业人员677元/月;(7)种植工人643元/月;(8)制造业工人629元/月;(9)养殖工人625元/月;(10)娱乐服务人员608元/月;(11)建筑工人586元/月;(12)房地产推销员575元/月;(13)环卫工人550元/月;(14)保姆526元/月;(15)其他485元/月;(16)餐饮服务员445元/月。
   那么,打工者的这种月收入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收入相比如何呢?请看下表。
   表1.青年农民工和城镇在岗职工月收入比较(单位元)
行业名称        城镇在岗职工       青年农民工
农林牧渔          525           634
采掘            802           700
制造业           830           629
建筑业           745           586
交通仓储         1151           694
批发零售          608           720
餐饮业           517           445
保险业           1247           835
房地产           868           575
社会服务          800           608
 
   和城镇在岗职工的月收入相比,青年农民工的月收入除了“农林牧渔”和“批发零售”这两项高出城镇在岗职工以外,其他的都低于城镇在岗职工。相差最大的是交通仓储业,相差457元;其次是保险业,相差412元;第三是房地产业,相差293元;第四是制造业,相差211元;第五是社会服务业,相差192元。青年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大都比城镇在岗的低,其原因大致有:一是青年农民工工龄短,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还不高,不像城镇在网职工,他们的工龄较长,技术技能等级较高,自然青年农民工的工钱比城镇在岗职工的低;二是青年农民工大多数是到私营企业或个体户企业打工,这类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管理也不太规范,因此他们支付工钱时总是想办法压下来。
   我们再看打工青年农民工平均一年存入银行或寄回家的工钱的情况。从总的来看,平均每人每年寄回家或存入银行的钱有2135元,个别的有25000元以上,这是很不错的,但1年能够积累2100元以上的不很多,只有148人,占45.7%;2000元以下的有120人,占37.0%;还有56人(占17.3%)一年下来分文不剩。2000元以下和分文不剩两者共有176人,占54.3%。据广西统计局的统计,2000、2001、2002年广西农村的人均收入分别是:1864元、1944元、2012元。相比之下,年积累2100元以上的打工者要比2002年农民的收入高些。对于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农业生产、赚钱起新房结婚或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的那部分打工者来说,他们的目的只能算勉强达到。只有那些年积累达4100元以上的打工者比较幸运,只要熬过若干年,拿钱回家起新房娶媳妇的梦想就不难实现了。人们在农村看到的新起的红砖瓦房或水泥砖房,不少就是靠青年农民工打工积累的工钱,或者大部分是靠他们积累的工钱建起来的。
   但是年积累不到2000元、占37.0%的打工者,他们的收入只相当于2000、2001这两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显然,这部分打工者的积累太少了,是不理想的。而一年到头分文不剩的打工者还不如在农村劳动的农民。为什么有多达44.3%的打工者积累很少或根本没有积累呢?工钱太低是主要原因。那些月收入还不到300元的这部分人,他们支付全部生活费时已经颇为勉强,因而就谈不上再有什么积累了。那些平均月收入4、5百块钱的,他们虽然尽量节省开支而想多些积累,但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只有少量的积累。积累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打工者不善于积累或者不想积累。有些月收入6、7百元的打工者,一年到头也存不了几个钱,甚至两手空空。有的月收入达到8、9百元,但一年下来也只积累千把块钱。他们有些人受城市高消费的影响,跟着别人赶时髦,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去了。甚至有少数人染上赌博的恶习,辛苦赚来的工钱,不到一个晚上便在赌桌上输个精光。
   回顾青年打工者的经历,总结他们的收获,有的当初想得到的东西,他们得到了。在一项“最满意的事情”的调查中,44.1%的人认为“学到了有用技术”,39.8%的人认为“开阔了眼界”。有些并不是在他们原来的计划中,他们也意外地得到了,如21.9%的人认为“学到了社交方法”,16.3%的人认为“结交了好朋友”,16.0%的人认为“锻炼了胆量”,还有4.6%的人认为“碰到了好老板”。如果说无形的东西如“有用技术”等的收获是比较理想的话,那么有形的收获如工钱的收入就不那么理想了,在“最满意的事情”的调查中,只13.6%的人认为自己的“收入较高”。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青年怀抱“学本事”、“增加经济收入”和“在城市发展”等美好愿望到外地打工,但他们的目的不会那么顺利达到,其中会碰到各种困难,遇到各种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来自农村青年自身、雇主和社会等。
     (一)关于来自农村青年自身的问题,主要有4个
   第一,文化水平问题。在一项关于“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195人(占58.0%)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小学未毕业5人,小学11人,初中131人,这3项共147人,占43.6%。这种状况也是广西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的真实反映。《广西统计年鉴2003》对2000、2001、2002年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的统计:
   表2 每百个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单位人)
文化程度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文盲或半文盲      5.43       5.27       4.7
小学程度       35.97       34.19      33.57
初中程度       47.38       48.47      49.66
高中程度        8.94       9.34       9.48
中专程度        2.1       2.52       2.42
大专程度        0.02       0.22       0.18

   广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绝大部分处于小学到初中这个层次,因此,外出务工青年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就高不到哪里去。文化水平低,学技术也就较难,也影响了他们对现代知识的吸收。学知识学技术较难,现代知识贫乏,必将使这部分人在打工者队伍中处于弱势、劣势,使他们在工作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如月收入300元以下的,大部分是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制造业人均月收入625元,中专文化水平的是810元,技校文化水平的是735元,初中水平的是620元,半文盲的是400元。餐饮业人均月收入445元,中专文化水平的是714元,技校文化水平的是640元,初中文化水平的是440元,小学文化水平的是400元。当然,他们只要肯学习,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他们的收入也会达到甚至超过有中等文化水平的。

   第二,技术问题。有153位青年农民工(占45.5%)认为自己“最烦恼的事情”是“没有过硬的技术”。这是真实情况。在青年农民工中,除了中专生、技校生在出去打工之前学过专门的技能技术外,其他人是没有学过什么技能技术的。他们往往是一涌出农村便急忙找自己能做的工作,中间很少自己花钱花时间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即使是有部分人在工作实践中学到了一两门技术,但由于他们的工种或岗位变动很大,往往刚学会不久就又用不上了,得重新学习。特别是他们没有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因此学什么都比较难,难免总是处于技术缺乏的状态。
   第三,精神问题。在一项“你是否感到寂寞、孤独、无聊”的调查中,23.8%的人“经常感到寂寞、孤独、无聊”,28.6%的人“偶尔感到寂寞、孤独、无聊”,只有8.6%的人“从不感到寂寞、孤独、无聊”。对于大多数青年农民工来说,他们在外地很难找到一个令他们永久扎根的地方或单位。他们在一个地方、或在一个单位都是暂时的。没有靠山,没有根基,游动不定,是他们的生活特色。为了寻找能容纳自己、或有较高收入的单位,他们往往从一个地方游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单位飘到另一个单位。这种动荡不定的生活,难免不产生“寂寞、孤独、无聊”的感觉。他们虽然也有不少同乡、同学,但他们各自忙于谋生,很少有机会相聚。他们也有不少同事,但是他们没有时间、没有地方娱乐和交流。没有人来考虑、来安排他们的业余生活。他们也想谈恋爱,也想结婚,但聚少散多的生活,使很多人只能把恋爱结婚的事放后。他们也想到娱乐场所潇洒,但囊中羞涩,只能望而却步。这种种情况,使感情丰富的青年人“寂寞、孤独、无聊”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果人的精神总是处于低迷的状态,那么,对于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行为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这种状况,我们不应忽视。
   第四,自我保护问题。当青年农民工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14.0%的人选择“团结工友向老板争”,24.7%的人选择“向有关机构求裁决”,14.2%的人选择“向团组织等求助”,10.1%的人选择“向媒体呼吁”。应该说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明智的。8.0%的人选择“向亲戚朋友诉苦”,这种方法离解决问题就较远了。7.1%的人选择“自动离职”和9.8%的人选择“敢怒不敢言”就显得软弱无能了。有6.5%的人选择“找机会向老板报复”就不理智了,报复虽然解了心头的一时之恨,但结果是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使问题复杂化。青年农民工一方面要意识到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清楚怎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还是有部分青年农民工不很清楚。

     (二)关于来自雇主方面的问题,主要有3个
   一是劳动时间安排的问题。在“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26.4%的人认为“劳动时间太长”。请看我们对农民工“工作中的休息状况”的调查,41.3%的人“8小时以外有空闲”,50.7%的人“8小时以外少有空闲”;29.5%的人“周末得正常休息”,60.5%的人“周末不得正常休息”;43.5%的人“加班后轮班休息”,40.8%的人“加班后不轮班休息”;35.7%的人“超过8小时工作有补休”,53.3%的人“超过8小时工作没有补休”;43.5%的人“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得休息”,46.5%的人“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不得休息”。关于青年农民工工作和休息的5种互相对立的情况,前者是肯定性回答,属于正常情况;后者是否定性回答,属于不正常情况。在5种情况中,除了“加班后轮班休息”肯定性回答稍微超过否定性回答以外,其余的都是否定性回答超过肯定性回答。其中,“周末不得正常休息”比“周末得正常休息”多31个百分点,“超过8小时工作没有补休”比“超过8小时工作有补休”多17.6个百分点。而像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这样重要的日子,竟然有46.5%的人不得休息。据一些青年农民工反映,当雇主要赶工的时候,往往给雇员加班加点,很少考虑雇员的休息问题。这种时候,雇主不惜让雇员一天工作14~16小时,两班、三班连轴转。工作时间过长,再加上有部分雇员的工作任务重,这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在对青年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的调查中,有67人(占16.9%)认为工作“太辛苦,把身体搞坏了”。雇主们的这种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农民工身体健康的劳动时间安排,应予改正。劳动监督部门对雇主的这种做法,应予以批评。
   二是对青年农民工的工钱及工伤的处理问题。在“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16.3%的人认为“老板给的工钱太低”。确实,有些雇主给的工钱很低,一个月只给青年农民工300多块钱,甚至不到300块钱。在当今什么地方都要用钱的时候,这点工钱显得很可怜。但是,即使是这点工钱,一些雇主也不是按时发放,而是想方设法拖,有的拖几个月,有的拖半年,甚至有的拖上几年。有12.0%的青年农民工对此很烦恼。克扣工钱,这也是雇主们常用来对付农民工的手段,有18.2%的人认为这是他们最烦恼的事情。有些雇主克扣工钱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叫扣压金,有的扣培训费,有的扣工装费,有的扣下农民工的工钱说是作流动资金。总之,农民工辛苦一个月下来很少能领到全额的工钱。
   雇主们对青年农民工的工钱问题处理得不好,对青年农民工因工负伤的处理也不好。工伤后,有37.5%的人认为雇主“简单处理后就不管”,36.6%的人认为雇主“不主动管”。只有22.3%的人认为雇主“能负责到底”。在因工负伤医疗费的处理上,36.2%的人认为“全由受伤者负担”,37.5%的人认为“单位和伤者各担一半”,22.3%的人认为雇主“只给一次性补助”。在因工负伤者治疗期间的工资给付问题,13.7%的人“不得工资”,32.1%的人“得一半工资”,14.9%的人“得全额工资”。虽然有部分雇主对青年农民工的受伤怀有同情心,给予适当的照顾,但是许多雇主对自己雇员的负伤显得相当冷漠。
   第三是劳动保护问题。劳动保护是保证劳动者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就是说雇主把劳动环境中某些可能危害劳动者的各种因素加以屏蔽、遮断,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各种操作规程,了解可能造成的伤害的各种情况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那些有害因素的危害性,从而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我们的调查结果13.1%的人“有劳动保护”,32.7%的人“基本得到保护”,18.2%的人“得不到保护”,34.8%的人“不清楚”。从调查的结果看,有超过半数的青年青年农民工没有劳动保护。雇主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关心是不够的。有些雇主并没有把工作环境中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告诉他们的雇员。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关心不够,必然也就不太注意考虑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的改善。在关于“你最烦恼的事情”的调查中,有15.4%的人“劳动条件太差”成为他们最烦恼的事情。把劳动者放在简陋的、甚至有害的地方工作,这是一种短期行为,也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

     (三)关于来自社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是劳动中介问题。劳动中介给找工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工信息,并从中取得一定的酬劳,这本来是对各方都有好处的事情。但是一些劳动中介为了捞取自己的好处,采取各种欺骗的手段,和所谓的用工单位联合诈骗找工青年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财。在我们的调查中,曾经有20.5%的人受过劳动中介的欺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被劳动中介欺骗过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从此便对劳动中介敬而远之,再也不信任他们了。因此,在对“外出找工最好的途经”的调查中,40.8%的人靠“熟人介绍”,31.0%的人希望“团组织介绍”,只有17.0%的人打算找“劳动中介”。这充分说明,劳动中介机构的信誉度在青年农民工心目中是很低的,远远比不上熟人和团组织的信誉度。
   二是法律援助问题。青年农民工在城镇里是个弱势群体,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雇主的势力强大、或态度蛮横时,青年农民工抗争取胜的结果就很渺茫。还有些青年农民工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去争取、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时候,我们的劳动监督部门、劳动仲裁部门、律师事务所等有关组织和机构,就应主动给他们提供帮助。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实际情况并不太好。在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只有16.7%的人得到过有关部门的帮助,有17.6%的人经过呼吁才得到帮助,20.5%的人怎样呼吁也得不到帮助,38.3%的人不清楚是否得到过帮助。应该说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自己不能解决时呼吁有关部门来帮助是明智的,而那些“不清楚”的人则表明他们在如何保护合法权益上是糊涂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有关部门对农民工的主动帮助是很不够的。

     三、应采取的对策

   625万广西青年农民工,这是一个庞大的劳动队伍。他们在城镇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参与了许多急、难、重、脏、危的劳动,承担了许多城里人不愿承担或承担不了的劳务,同时他们对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以他们人均一年积累2100元来计算,那么他们一年为广西农民增加了大约131.25亿元的收入。对于这样一个作用明显、数量巨大的而又处于弱势的群体,我们该予以足够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有了打工经历和城镇生活经历之后,青年农民工很快发现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迫切希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他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呢?在我们的调查中,多达67.3%的人希望“多学实用技术”,58.3%的人希望“提高文化知识”,36.9%的人希望“提高管理能力”,33.9%的人希望“提高法律知识”,26.8%的人希望“提高社交能力”,23.2%的人希望“提高文娱水平”,20.8%的人希望“提高政策水平”,16.7%的人希望“提高外语能力”,11.9%的人希望“丰富健康知识”。青年农民工的这些需求和愿望,光靠他们是无法实现的,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他们予帮助。70.5%的人希望“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51.2%的人希望“提供准确丰富的用工信息”,45.8%的人希望“主动了解和解决民工的困难”,30.0%的人希望“建立外出务工青年服务站”,28.3%的人希望“制定保护民工的法规”,25.6%的人希望“解决比城市人低一等的处境”,12.8%的人希望“在政协和人大有农民工代表”。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一是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牵头负责农民工的工作。这个组织机构的主要工作是:收集用工信息,组织青年农民进行必要的专门技能技术培训,组织青年农民劳务输出,保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青年农民工的身心健康等等。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建立了“进城务工青年活动基地”、“进城务工青年就业培训点”,“进城务工青年服务中心”。这些组织为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提供维权、就业、培养等服务,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交友的阵地。这些组织机构表示我们对农民工的工作有了进步,但仍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县级以上政府应把建立这样的组织机构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在人力、财力上加以保证。
   第三,要营造有利于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氛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必然有更多的青年农民脱离土地到城镇谋生。这种趋势将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全过程,而不是短期的现象。同时,我国的经济建设也离不了青年农民工的巨大力量。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二元人口政策,造成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偏见。加上城镇资源有限,我们政府的一些政策限制了农民工不能享受城镇人的某些优惠。结果是虽然青年农民工为这个城市、为这个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们仍摆脱不了自己在该城市被边缘化、被遗忘、受歧视的尴尬处境。为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平等看待农民工、尊重农民工、关心爱护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我们的各种媒体,应该适当宣传农民工的作用和贡献。我们的党、政、群要给青年农民工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第四,要特别关注青年农民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有些雇主是有良心的,是有政策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因此,他们能较好地处理与青年农民工的关系,在工钱、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到,使在他们那里做工的青年农民工感到心情舒畅,感到自己的劳动很值得。但是,有些雇主的素质很低,除了想方设法更多地榨取青年农民工的血汗之外,别的很少考虑。这就是青年农民工的工钱低、还常被拖欠被克扣,青年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恶劣、得不到劳动保护的原因。青年农民工与雇主的斗争,他们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许多矛盾往往是青年农民工以忍让、退让了结。其结果是青年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正义得不到伸张。因此,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应注意考察、监督雇主对待青年农民工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纠正雇主对待青年农民工的错误做法。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关于“十一

下一篇:中国农村土地对农民多重效用的分布及年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