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运输事业当先行

发布时间:2015-09-25 09:16

在“十一五规划”中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提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抖动转变。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公路运输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既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出发点,明确农村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目标,提出阶段性建设重点,完善政策措施,突出政府作用,加快发展步伐是近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市农村公路建设及农村运输市场现状出发进行一些探讨。
一、我市农村交通运输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市现有通车公路里程10599.375公里(2004年底达到数),路网密度50.27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除去国省道和专用公路外,连接县城、乡(镇)、行政村及农、林、牧、副、渔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区、厂矿企业、学校、集贸市场等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集散点间,能供机动车辆行驶并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农村公路共8581.6公里(其中县道1256.4公里),以县乡道为主的农村公路总里程占公路网比重达80.96;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6425公里,占农村公路比重达74.87;农村公路中有路面公路1999.75公里,占农村公路比重22.3。总体来说我市农村公路呈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通车里程逐年增大,技术等级逐年提高,路面状况不断改善通达深度不断增加,农民出行更加便捷显着增加的局面。
(二)农村公路运输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农民出行运货更加便利。到2004年底,我市1471个行政村有1438个村通汽车,全市共拥有主要服务于农村的拖拉机4.98万台,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06万台,普通摩托车32.1万台,再加上开通城乡的客货汽车,一个以摩托车为主要自驾出行工具、低速简易农用运输车辆(拖拉机、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为基础、客货运输汽车为补充的农村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乡村劳动力共有3.59万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不含外出务工从事交通运输业),占乡村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总数的2.75。农村运输市场的发展,为方便城乡人民出行,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农村交通运输存在的的问题
“十五”期间,农村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为交通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讲,总体上,我市农村交通运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一)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落后。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公路和农村渡口、客货运输站点总量不足、公路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很突出使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农村税费改革和交通税费改革的实施改变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资金筹措渠道,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
(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缺位。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使其养护管理需求与养护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的同时,技术等级也在不断提升,油路、水泥路里程不断增加,不仅需要的养护经费迅速增加,同时对养护设备、养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建好的农村公路由于水毁等自然灾害,或者因为养护经费缺乏而失掉去通行能力的情况经常发生。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经营管理主体及其维护经费来源尚存在体制性矛盾。
(三)农村运输市场发展落后。
我市交通运输业占GDP比重很高,占用的资源多而且效率低,在农业领域更是如此,这种状况与我们运输市场发展滞后有关。一方面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利润在流通环节中流失最多,例如长阳、五峰等地的高山返季节蔬菜西红柿在市场上卖1元时,种西红柿的农民只能拿到大概0.3元左右,除去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合理利润,很大部分流通利润消耗在运输过程中;另一方面我们的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也是客观事实,运输实载率不到50加上道路条件差、油耗高、磨损高、运输时间长等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四)农村运输安全状况堪忧。
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深入开展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的,全面提高驾驶员素质和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针对危险路段实施安保工程,强制运输车辆投保第三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加强了节假日期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等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特别在农村由于路况差、车况差、驾驶人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的安全生产基础仍很薄弱,形势依然严峻。
三、对策与建议
当前,发展农村交通运输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显着成就,为农村客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十一五”期间,国家还要投资1500亿元资金,使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东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中部地区80以上的行政村、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广大农民对运输的迫切需求,发展前景乐观;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交通运输发展。
(一)做好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今年是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远近结合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分必要。政府要自下而上地做好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并提出年度工作目标,重点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客运线路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路通车通。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欠帐多,必须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采取国家投资、社会集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同时,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交通规划得到实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见成效,年年有改善。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村运输经营者负担。
  与农村运输的票价和收入相比,农村运输经营者的负担较重,是妨碍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调查了解当地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和收入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扶持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降低经营者负担,适当减免交通规费,在营业税、工商管理费等其它税费的征缴上给予政策优惠。
(四)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实现城乡运输有效衔接。
统筹规划和调整城乡运输网络,引导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线路、增加停靠站点,加快对农村客运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促进城乡客运统一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最大限度减少旅客中转次数,方便旅客出行,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五)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农村运输创造宽松环境
  对农村客货运输市场准入,只要符合条件,可以采取登记、备案的方式,放松管制,开放市场;经营期限可以从宽掌握,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经营的,应予鼓励。扩大农村客货运输经营自主权,要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鼓励城市企业经营农村客货运输。要重视农村运输配套设施建设,帮助解决车辆维修、加油等实际困难。
(六)加强农村运输市场监管,保障运输安全
  农村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对经营者,特别是驾驶人员的管理。加强车辆管理,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防止报废车辆、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要严厉打击超载行为,坚决制止农村运输车辆严重超载现象;加强对赶集、庙会和其它大型集会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使他们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超载车、客货混装车及其它非载客车辆。
  
加快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一项造福于农民的伟大工程,得民心、顺民意,必然会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欢迎。各级政府要按照对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负责,对农民兄弟的安全、便捷出行负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部署,扎实工作,大胆探索,坚持创新,掀起发展农村交通运输建设的新高潮,不断推动农村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实际行动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青海省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产品配送中心的发展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