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农村建设必须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15-09-25 09:17

 【摘要】农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力量。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充分认识造就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的重大意义,明确农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储备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布署,而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是这一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造就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必须造就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战略任务,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脚踏实地,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农村干部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他们是党的十七战略部署的重要执行者。是党和政府与农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力量,农村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繁荣稳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因此,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也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需要。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论述,使发展的目的更加明确,发展的内涵更加清晰,发展的思路更加科学,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而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干部。现在,有的农村干部不了解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背景,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层领导的事,是机关干部的事,是城市企业的事,存在与已无关的思想;也有的农村干部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仍然只重视经济建设特别是GDP经济指标,以为经济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不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还有的农村干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仍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来赢得经济发展,缺乏依靠科技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也缺乏主动策应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前瞻意识和明晰思路。因此,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是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农村贯彻落实的一件大事。
  (二)是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
    新中国的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农村面貌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大提高,精神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维护自身合法经济利益、民主政治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已逐渐成长为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农民。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这一切都要求农村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工作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就对农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而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有的干部不能正确领会党的农村政策,有的虽然有献身农村事业的热情,但是受文化水平低的限制,对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一筹莫展;有的干部思想观念陈旧,不能带领群众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的模式;有的思想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欺上瞒下,无心带领群众致富,只想捞取政治资本往上抓,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农村干部素质低,思想作风不正,必然影响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农村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艰巨性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干部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政治上强,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这是高素质农村干部的最根本要求,理论是管方向、管全局也是管思想、管灵魂的。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精神上的高尚与亮节来源于理论的深刻和彻底,而理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和塑造的。为此,农村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学习和掌握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这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突出,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事业心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不能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能不能迈出较大步伐,关键性的因素取决于农村干部队伍的有无事业心和开拓创新精神。因此,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农村基层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公仆意识强,具有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
    农村基层干部是我们党的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直接反映,农村干部公仆意识强,能够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认真为群众办事,干部的形象就好,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望就高。因此,合格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要牢记党的宗旨,切实增强群众观念,以良好工作作风,取信于民。
  (四)业务上强,具有农村经济管理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是关键,这就要求农村干部懂得发展现代农业的的科技知识,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技之长,善经营、会管理、有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担负组织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重任。
  三、突出工作重点,着力造就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够胜任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干部队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建立长效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常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理论培训,逐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学好理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要学好十七大文件等重大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二要学好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学好市场经济知识。带领群众去适应形势,发展市场经济。
  (二)强化“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宗旨观念
  一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二是加强自身修养,接受群众批评。要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及时公开信息;三要善于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四是坚持不与民争利。利为民所谋,清正廉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五要注重自身的形象,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忠诚地实践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
  (三)见微知着,不断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性质。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八个弄清”,即弄清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弄清是一般矛盾还是还是特殊矛盾,弄清矛盾存在的条件与解决矛盾的条件,弄清是思想是非还是利益冲突,弄清是工作中的不同意见还是方针政策分歧,弄清是德行问题还是违法问题,弄清是误会问题还是积怨问题;二要坚持分类处理的方法,要坚持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三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在农民中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要严厉打击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扫除卖淫嫖娼、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干部的选拔任用与管理机制
    一要严格标准,精心选拔那些观念上开放型、文化上知识型、事业上实干型、工作上开拓型、自身约束上廉政型的“五型”党员群众担任干部;二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任渠道,不断挖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新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村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要创新管理方法,使农村干部在经济上有“甜头”。积极推行绩效挂钩工资制和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可将农村干部的工资、奖金与其出勤、工作业绩挂钩,与党员、群众测评挂钩。在工作中有“干头”。上级领导机关要积极支持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在生活上有“想头”。建立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机制,使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对群众公认有突出贡献的干部要给予奖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或者对离任村干部根据任职时间和贡献给以适应补贴。在政治上有“奔头”。加大对农村优秀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对农村优秀干部,特别是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党支部书记,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政策措施,将他们有计划地选拔充实到乡镇机关中去。
  (五)要立足长远,着力抓好农村后备干部的储备工作
  做好农村后备干部的储备工作,是一项长期稳定和推进农村向前发展的前瞻性工作,也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良好素质的要求。一要建立一支年纪轻、文化高、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能发展的数量充足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重点解决农村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的状况;二要多渠道的培训和全方位的培养。比如,举办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组织农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尽快适应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
  总之,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明确方向,掌握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

下一篇:农地私有的可行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