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5-09-27 09: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没有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无本之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它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要求。农村全面发展之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同时,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必须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素质,以便能创造性地承担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一、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没有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无本之木。农村全面发展之最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1.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只是简单地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层面的内容,又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既有科技手段的运用,又有经营方式的选择。因而,需要农民不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客观要求。只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素质提高了,农村的建设才能持续地进行并沿着科学发展观指引的轨道,快速、有效地推进,才能在低成本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的“新面貌”
  2.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现代文明的集聚体
  农村文明靠什么来支撑?只能靠人,靠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整洁的村容,只是物质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使农民成为享受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有不竭的动力。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解决思想观念层次问题,又要解决素质能力层次问题,还要解决生产生活层次问题,一句话,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与时俱进。
  新农村建设,既要确保农民“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工”等,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不断上水平、上层次。而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知识素养的教育,突出进行长远观点、全局思想、法制观念的教育,重点突破小富即安、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思想,封闭保守、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传统习惯,既树立在物质方面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创大业绩的思想,又树立在精神层面上助人为乐、开放兼容、卫生整洁、持续发展的观念,既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又树立体现现代文明的规则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意识。
  二、培养新型农民的举措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开展新型农民的教育活动,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敢创新、孝敬老人、遵纪守法的新一代农民。
  1.创新农村教育体制,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制度保证
  目前,我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于绝大多数县级财政无法担当起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责任,使得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基于此种现实,应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建立省级财政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分担的教育财政体制。即,中央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经费中的教师工资部分;省级政府承担公用经费的支出;而像校舍建设这样弹性比较大的项目,由监督距离最短的县级政府承担经费。这样,一旦权利和义务明确了,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了,就既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对农村进行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又能使地方政府承担得起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而无需再向农民伸手。此外,还要注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注重义务教育的民间资本开发和利用。这样,就可以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民办教育占一定比例的农村教育格局。


  2.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搭建培育新型农民的广阔平台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教育程度偏低,除了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农村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农村的教育也是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一旦升学无望,则会前功尽弃。因此,要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教育,使农村的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为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切实将农村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到为国家、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的素质教育上来。在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上,要用成才率而不是升学率来衡量,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其次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应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要求的农村教育新模式。既要考虑“升学有望”,更要考虑“致富有路”。在保证一部分学生上大学的同时,还要承担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培训任务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任务。应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在教育时间、教育场所、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克服单一化、集中化等简单化的做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讲求实效和高效,使农村的居民都能有“学”可上,并“学”有所获。
  3.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要组织实施好“一网两工程”,以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中心,组织各方面资源,形成覆盖全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每个县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职业教育中心。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4.整合社会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集中;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需要;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生活艰苦,农民想方设法跳出农门,离开农村,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至今为止,农民教育培训权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因此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必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当前,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

上一篇: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下一篇:浅析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缓慢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