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湘西沅水流域新农村发展探讨
摘要:沅水流域在湖南境内主要流经其西部地区,这里少数民族比较集中,是湖南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加强流域内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在分析流域内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流域新农村的建设,要依靠市场,建立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农民乡土的观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流域的绿色生态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层组织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流域内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沅水流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国家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并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农村、农业与农民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沅水流域位于湖南境内西部,这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是湖南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对沅水流域在湖南境内的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将对流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流域农村发展的现状
1.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在湖南境内,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 400毫米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27℃左右,冬季在0℃以上,水资源十分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45×108平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794万千瓦。流域内耕地面积约为646.24千公顷,盛产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流域内山多平地少,地貌类型多样,植被覆盖率较高,使得山清水秀,像桃花源、花岩溪等地区的自然风光奇异。这里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有土家族、苗族、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许多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独特的民俗风情,形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区域经济落后
由于流域地处湖南省的西部,多山地,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农村基础建设薄弱,造成农业科技水平含量低,地区经济落后,根据2006年湖南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6年,怀化市的人均GDP为7 359元,湘西州为5 910元,均低于全省11 830元的平均水平。
3.自然灾害频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
湖南境内沅水流域的各个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和地质环境的特殊性,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流域内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频繁发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据桃源县国土资源局统计资料表明,1995—2003年期间,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 826.93万元。
二、流域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探讨
面对流域内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需要理清发展思路,转变传统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技术是保证,管理是关键,群众的积极性是动力。要以增强农民的生活水平为目标,确实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实施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
1.依靠市场,建立工农结合的发展模式
沅水流域农业欠发达,贫困人口多,大部分地区以人力畜力为主,农药化肥使用多,农产品的商品率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禁止使用高残留的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大力开展农业生物防治工程,生产绿色产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良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充分利用区域内外出打工人员多的优势,吸引资金,因地制宜的发展园林花卉、果木、药材、烟叶、茶叶、反季节蔬菜、牲畜养殖等生产,促进农业与企业、科研机构相结合,逐步形成合理的种养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加强对农业投入和技术改造,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积极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实行“山、水、田、林”的统一规划,“粮、林、果、牧、鱼、药”的综合开发,从而,使得“种、养、加”有机结合, 围绕农业来发展工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形成以生产地方特色产品、绿色产品为主的工业体系,形成流域内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工农业生产格局。
2.建立沿江绿色生态带
农民对自然的态度呈现极端的急功近利心态,为了获得某种眼前利益,发展一些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的小乡镇企业,不仅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而且能源和物质消耗高,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造成农村环境破坏严重。基层干部即使对环境保护有一定认识,但为了眼前利益,往往只注重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在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时,没有把环境问题考虑进去。在环境保护的管理与执法上有许多漏洞,致使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应充分认识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对环境的破坏不仅仅是污染的结果,更主要的是对资源的浪费。应充分发挥现有管理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完善的环境综合治理办法,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措施,通过提高排污费和发放污染排放许可证,提高各部门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应充分利用山区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农村小水电事业,缓解农村能源矛盾。加强对流域内的岗地、丘陵、中低山区的植被保护,进行退耕还林还牧,积极地发展经济林,科学的利用山区林业资源,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减少对山林的破坏,形成沅水流域的绿色走廊带。
3.转变乡土观念,建立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农民有着天然的守土倾向,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多,在农忙季节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在各种陈旧的、落后的观念影响下,导致农民进入市场太难,造成农村经济的落后。因此,应转变农民的乡土观念,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让他们在城市和发达地区从事劳务工作,接触外面的新事物,而劳务费用回流到农村,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部门应加强送科技下乡和送文化下乡的力度,实施科技兴农的策略。大力进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这有利于农村的管理,也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进行村庄整治规划时,要以生态思想为设计理念,将村庄规划与民居建设有机地结合,保护乡土的气息和环境,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过快,总人口就越多,需求就越多,因而,人均资源的拥有量就会减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越多,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就会越大。根据2006年湖南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湘西自治州的人口出生率为12.9‰,怀化市为12.90‰,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4‰和6.18‰,这都高出了湖南省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开采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势必会影响到地区经济建设,导致贫困人口进一步增多。而为了摆脱贫困,这又必将导致对资源再一次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形成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将人口增长率保持在经济与资源能够承受的水平之上,形成人口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农村的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主要靠农民投资建设,国家只给予适当的补助,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着力点,优化农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6.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础,要特别注重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发扬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真正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农村,将建设成果体现在基层。
7.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因此,针对流域内农民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之与流域经济发展相匹配,从而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结语
沅水流域在湖南省占有重要的地位,实施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流域的资源,将有利于流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发展,因此,应加大对沅水流域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措施,从而,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湖南省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442-462.
罗国云,黄显荣.发展湘西生态经济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74-77.
解志坚,杨海君.论湖南灾害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5,(2):65-67.
刘永建,刘业祥,李红岩.湖南境内沅水流域水环境分析与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06,(2):61-63.
周秉正.清水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0,(6):14-16.
张秀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