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加强农村继续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4-08 09:00

  目前,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的观念、知识、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众多因素中,农村的继续教育薄弱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笔者就如何加强农村继续教育,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素质谈些粗浅看法。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要适度超前发展。教育的全过程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国际上继续教育活动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从美国开始,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欧美国家,70年代引入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继续教育发展很快,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它对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专业人员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深化和拓展。在今天,继续教育是指建立终生学习制度,使人不断掌握一生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准则和理解力,不断开发人的潜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提高层次、更新知识的教育。它具有显著的人才、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


  继续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后,在城市发展比较快,最先主要对大学毕业后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后来逐步扩大到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现在继续教育已渗透到了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销售全过程以及城市社会的各个领域,继续教育目前已成为城市人的自觉行为;而在农村则发展缓慢,甚至是空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居首位的巨大产业。我国农村人口高达9亿多,是人口数量的主体,因而开展农村继续教育潜力巨大,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农村继续教育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立足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能力的农业技术队伍,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农村干部队伍,普遍提高农村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根据我省农村的现状,农村继续教育可分四个层次:基层干部主要学习农业技术基本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党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他们经营管理、开拓创新、组织协调、民主管理的能力;农业技术人员主要学习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实际技能,着重培养他们技术管理、技术推广、技术创新及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广大农民主要学习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一般专业技能、国家法规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着重提高他们的现代农业意识,运用农业技术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剩余劳动力主要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取得某种技能证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二、加强农村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农村继续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目前我省近亿人口中,农民占80%,农民的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农民的生活水 平和质量、农村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与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差距较大,因此必须坚持“科教兴豫”战略,加强农村继续教育工作,培养一批热爱农村、留得住、靠得住、有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人才,让他们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加强农村继续教育是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的需要。我省广大农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两委”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半文盲,更谈不上“双强”;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难适应全省已进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加强农村继续教育,着力培养农民自己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技术人员已迫在眉睫。


  3.加强农村继续教育是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的需要。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滞后,除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低、技术人员缺乏外,农民的观念陈旧、捕捉信息的能力不强、现代农业意识淡薄、生产技术落后、科学知识贫乏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我省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不能忽视占全省人口80%的农民的继续教育问题。


  4.加强农村继续教育是加强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势必会产生许多剩余的劳动力,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必然要转向城镇。针对性地提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技术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顺利转向城镇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也是农村继续教育的任务。


  5.广大农村干部、农民有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迫切要求。据调查,广大农村干部、农民求知若渴,求技心切,但苦于无人组织,求学无门。农民渴望学习关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知识和技能,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继续教育当做大事抓紧抓好。


  三、加强农村继续教育的措施


  继续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30多年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笔者把这些成功的经验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几条加强农村继续教育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农村继续教育的法制制度。这既是做好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各级人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农村继续教育的法制制度建设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立足当前农村实际,坚持农村经济建设与人才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把规划、培训、考核、使用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要明确工作目标、对象、措施、责任、条件、经费保障及违法惩处等内容,保证农村继续教育工作依法开展。


  2.建立健全农村继续教育的管理体系。农村开展继续教育的制约因素多、难度大,因此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要明确分管农村继续教育的领导干部,成立主管农村继续教育的部门,从上至下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作格局,依法开展农村继续教育工作。各级政府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农村继续教育规划,保证农村继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3.构建农村继续教育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鉴于农村的实际,农村继续教育应以远程教育、电大教育、函授教育为主,高校作为补充。高校和省电大要在县、乡设立远程教育学院和电大分校,完善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地开设学习课程。采用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工作,多规格、多层次、多功能地为农村培养有用人才。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还应从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到高校脱产培训,提高基层优秀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质量。另外,应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发展农村经济和转移剩余劳动力服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每个单位可负责一个县,利用假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技术知识讲座,指导农民转变观念,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积极广泛地开展农村继续教育既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好我省农民、农业和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有效措施。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全社会关注,必然能开创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

下一篇: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与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