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建设问题改善措施论文(共3篇)
第1篇:乡镇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加速了农村发展新进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十一世纪以来,农业仍然是我國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现阶段,国家对乡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力度始终居高不下,通过改良农业装备机械,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农作物种类以及农产品质量都在逐渐优化。中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其生产制造的食品销往世界各国,其产量可供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维持日常生活所需,农业的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尤其是落后乡镇地区的农业发展会制约农业整体发展的态势,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第一要素,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乡镇农业机械化对染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距国外的农业发达区域,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不断改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场景范例如下图所示。
二、乡镇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
我国大多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机械化水平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按照地域,目前农业发展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且集中在东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但在华东、华南和西南的山地、丘陵地带,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缓慢,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多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长期以往,乡镇农业发展不仅不会加速发展,没有创新的发展势必会被淘汰,农村农业经济的规模发展。
2.农民农业知识水平不高
中国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始终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乡镇地区的农业发展还受到农民农业知识水平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农民对土壤以及农作物生长的规律都是根据经验来判断,靠天吃饭,并没有对农业机械化有合理清晰的认识。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可以有效改善天气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干扰,通过科技,农民可以准确判断出土壤的有效成分,也可以据此判断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传统的农耕模式,投入多、产出少,这与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息息相关。
3.农业机械化意识淡薄
在乡镇地区建设农业机械化并非易事。制约因素众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与传统农耕模式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乡镇地区,乡镇干部对于乡镇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乡镇干部对于农业机械化意识薄弱,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带动乡镇群众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地经济。但是农业机械化投入方面,其效益远远落后于投资其他产业,乡镇干部考核并没有单独列出农机建设项目,未得到重视,实施难度较大。
三、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对策
1.稳定推广机构,完善推广服务网络
建立完善的推广机构,能够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平稳进行。政府部门要认真对待农业机械化,制定有效的管理条例,明确推广要求,维护推广秩序,并且要建立良好的推广服务网络,使农民群众与政府、厂家之间保持密切联系,方便三者及时沟通,并且可让厂家实时了解到农民的需求。在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农民推荐适合的机械化技术,并设立试验田,让当地群众看到这种技术的成效,并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农产品的收成。
2.改进方式,提高效能
改进方式,提高效能,这是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与服务部门要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动态,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着力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改进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尽量做到让农民群众满意。转变服务理念,要从过去那种依靠行政干预逐步向依靠科技示范和营利性服务方式转变;明确服务目标,要从追求产品数的增加逐步向提高其质量、效益转变;改进服务形式,要敢于和善于从单一服务型逐步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扩展服务内容,要从以产前服务逐步向产中、产后服务转变,从传统种植逐步向农、林、牧、渔、加工等全方位服务转变。
3.增强干部群众农业机械化意识
摆脱传统农业观念束缚,克服小农经济的影响,树立现代农业观念,把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县乡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乡村农机建设要有规划,有目标。在坚持土地“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的基础上,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机规模作业,从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严格要求乡镇干部,从而带动群众强化农业机械化认识,积极发展当地农业经济。
四、结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现阶段,针对解决该问题,近年来,国家扶持力度未有松懈,其中农业机械化便是促进农民创收,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改善乡镇农业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意义深远。
作者:魏建平
第2篇:河南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随着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导致农业水污染的大量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农业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觉悟不高,农业可持续发展阻碍大
农民受教育水平低,几千年来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大多数农民的思想意识落后。土地改革之后,农民都分到了土地,使农民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毁林开荒屡禁不止,大面积开垦森林,导致土地荒漠化急速加剧。农民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效益,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有毒有害化学药品,农业中水污染的大面积排放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农业污染亟待处理。
2.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减灾、抗灾能力弱
近年来,传统农业效益不佳,农业开发资金缺口大,虽然一直有国家政策扶持,但农民基数太大,农业扶持资金所需过多,导致资金链出现断层,不能及时有效完成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尤其不足,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农民进行农业投入和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投入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最终导致农业减灾、防灾、抗灾的能力较弱。
3.农村人口大面积涌向城镇,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农民的收入不高,而城镇化进程加速,大多数农民都想脱离农村去城镇找工作,农村人口出现了非合理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向城镇寻求发展机遇,而农村的老龄人口、妇女和儿童数量占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留下的农民又很难完成耕作任务,土地出现大面积的撂荒,土地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4.村级行政管理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自从土地改革之后,土地都是由农户自己生产经营。农民的学习意识不高,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大大影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广,而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阻碍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自农业税取消以后,村级经费由国家统一划拨,村级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觉悟上不去,不能带领农民走向现代化,农村农田水利工程集资难,农村经济停滞不前。
二、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大力发展生产力,转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
要想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首先要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的农村收入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禁锢了农民的思想方式,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大局观。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落后的生活方式,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实现上层建筑。因此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改变农民思维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形成良好的生产理念和价值取向。
2.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设绿色、低碳农业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与创新,对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通过科学实验和示范,引导和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杜绝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和倡导使用农家肥和纯天然肥料,普及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从总量上减少和控制污染源。二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实行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
3.进行农村招商,资源再利用,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走进农村的相关企业的优惠力度,使企业公司下乡,让农村劳动力务工与农业生产两不误。比如,秸秆焚烧一直是农村环境污染的大问题。很多农民会选择直接在农田里焚烧,或者是当柴火烧,都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之前就有电视新闻曾报道过,有相关科技企业,利用秸秆发酵做燃料,当地农民又可以购买燃料做饭做菜,这不仅减少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方便了农民的生活。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多元化的投入农业资金,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单方面的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而农田水利工程又是农业经济生产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集资慢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建立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可以有效解决集资慢等问题。对资金的投入的比例来说,政府为投入的主体,农户投入为基础,其他经济组织和形式投入为补充,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5.建立、健全农业经济联结机制
从利益角度来划分,政府、龙头企业、农民是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政府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领导者,龙头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利益相连的。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立新型合作关系,从而使农业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稳定有序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守好生态底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力解决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环境意识,以实际行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升不降。
作者:岳增辉
第3篇: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
1生态农业建设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农业,其主要的生产对象是自然资源。对于过去的农业基本上没有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其存在生产效率低的现象,因此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对于近现代农业其主要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大部分的工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因为使用一些农药和化肥,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环境,特别是对土壤、水质等方面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合理的协调生态环境,使用这2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农业出现,其也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生态农业主要是根据生态经济学、生态学规律分析,并依靠现代科技和工程管理作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对于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引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生态农业具有很多优势,不仅延续了近现代农业的技术优势,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在资源投入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力度,所以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其是属于“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问题
2.1农业环保意识仍需加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发展污染比较严重,其主要是因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时候没有重視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工业三废”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对于宣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没有将该种思想贯彻到农民的心中,从而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情况,因此长期下来,这种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是因为农药以及化肥等所造成的污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会过量的使用农药、化肥等,但是化肥其利用率并不高,因此大部分的化肥在进入农田后,就会腐蚀土壤、水体等,从而直接影响到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改善气象问题,农民会选择使用农用薄膜进行节水、增温等,但是因为农用薄膜的使用年限是受到限制的,使用的薄膜大部分都不进行回收,从而会累积在土壤里,破坏土壤结构,直接影响到农作物。另外部分人还会将薄膜进行焚烧,就会释放大量的二恶英类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
3改善措施
3.1加强生态农业意识教育
在生态农业建设中需要进一步转换生产方式,提高生态意识,采用农民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广泛的普及农业生态知识,从而能够提高农民对农业环境的认识。
3.2各级政府要提高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视,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科技是发展的主要条件,对此政府需要高度认识到农业发展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基金投入,将其用于生态农业研究中,不断的鼓励和引导科学技术人员和单位对其的研究,主要是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基础,并使用无害化农产品,并有效的处理人畜粪便,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还需要加大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从而更好的实现生态农业建设。
3.3积极实施农业生态改造工程
积极实施农业生态改造工程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确保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污染质量,并推行环保准入制度,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工作以及作物秸秆还田利用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操作,并研究最适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方法,从多方面进行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的控制,确保“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的顺利实现;完善生态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设是主要农业发展趋势,因此需要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并有效的落实生态种养技术,从而更好的促进生态建设。
如今生态农业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
作者:叶洪峰等
热门论文
- 农业发展建设问题改善措施论文(共3篇)
- 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应用问题改善分析论文(共6篇)
- 休闲农业发展设想现状问题研究论文(共3篇)
- 新农村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 新农村体育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 渔业技术改革问题措施探讨论文(共6篇)
- 工业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措施应用问题思考论文(共6篇)
- 新农村建设模式问题探讨研究论文(共3篇)
- 水利排水技术发展和控制措施论文(共3篇)
- 矿山机械安全问题改进措施论文(共4篇)
- 社区图书馆构建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共5篇)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问题措施构建论文(共5篇)
- 电气工程应用发展设计措施论文(共5篇)
- 中专生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共3篇)
- 广告设计发展应用与实施效果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