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摘要]农民群众是我国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力量,而农民群体素质之高下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进程,也会成为关系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培养能够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批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群体的总体科学文化素质,打造一支数量巨大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为建设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创设出更好的社會环境,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阐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打造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培养新型农民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
文化可以说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新的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且还代表了一国以及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状况,展现出国家所具有的软实力。我们党一贯以来高度重视包括新农村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工作,它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持续推动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整体而言,城乡和区域文化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短板”之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是十分落后。这不但会影响到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合理推进,而且也不利于由全体农民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打造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1.1能够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能力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持续强化面向农民群体的科学文化宣教工作,从而形成有利于提升广大农民群体文化意识,切实转变其思想观与文化观,让其能够在思想上全面意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迫切性,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全面学习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其文化素质。同时,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新的平台,从而很好地提高农民群体参与到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其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并且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具体的农村生产实践活动,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地改变我国农村的生产方式以及发展观,推动农业产业实现规范化与专业化运作,促进科学成果更快地转换成为现实农业产业生产力,进而提高我国农业在全球市场之中的综合竞争实力。
1.2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鉴于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正在变得愈加迫切起来。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种类繁多的集体性文化活动,能够让各位农民群众投入到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之中,不但能够极大地缓解生活与工作之中的各种压力,而且还能锻炼身体与提升智力,实现身心的同步发展。二是相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活动参与还能够提升邻里间的彼此沟通能力,实现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三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强化文化书屋建设,进行健身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民们的文化素养,弘扬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推进家庭观教育以及道德观教育,建立良好的民风社风具备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能够培养农民群众勇于进取和追求发展的意志品质
农民可以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很好地刺激农民群体爆发出积极进取的勇气。一项统计证明,虽然有大量农民群众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奉献出自身的力量。然而,因为缺少相应的文化素颜与科学素质,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之中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鉴于此,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责任感,并且提升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2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培养新型农民的几点对策
2.1切实转变观念注重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新型农民教育工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认识到农民群众在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的突出作用,并且不断增加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帮助与扶持工作力度,切实把培养新型农民列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任务之中,应用各类形式来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打造出新形势下的新型农民,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全面素质,这可以说是一项具有系统化、复杂性、长期性特征的重要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增加自身投入,创设出良好的条件,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农村的各类文化性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农村地区图书室、文化站和各类媒体所具有的信息化功能,从而切实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不断更新自身观念,更为注重广大农村地区在文化、教育、政策以及人才等方面增加投入。唯有更加注重新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够培养出既有文化,又懂技术,而且精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2.2完善组织强化对农民群体的教育工作
指导和教育农民群众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性工程,而且还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任务,各类组织一定要形成科学、规范的发展观念、合理的政绩视角,运用各类不同的形式,从多个不同渠道对农民群众开展教育指导工作。要积极实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让农民群众们能够让其拥有尊老爱幼、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比如,部分农村实施了评选“十大模范”的活动,从而评选出十大好媳妇、十大好公婆、十大文明商户等各项活动。教育指导农民群众是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一项经常性开展与持久进行的活动。要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所具有的主导性位置、财政资金等。要充分发挥出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突出作用,完善各项机制,强化督导工作。具备条件的农村则可聘任教师、农艺师以及兽医等,积极实施农业科技方面知识的教育、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教育、当地村规民约的学习等。以上活动不应停滞于外表,而是要走村入户,进入到广大农户之中,切实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以上活动能够全面而深入地实施下去。
2.3健全平台与载体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
城乡之间文化差距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是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山区的基础相当差,缺少开展文化类活动的场所、设施或者设备。鉴于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对农村地区在资金上的投入,如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创建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可运用建设文化活动平台来指导新农村实施昂扬奋发的文化活动。例如,部分农村创建起了农家书屋,充分体现出其突出作用,指导农民群众学习和使用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又如,由于村村通的深入实施,各村庄均设置了广播,当地文化广电部门应当积极增加设备的投入,方便农村群众能够随时接收道外面的信息,或者能够欣赏到自己喜爱的相声、戏曲等作品。更加值得称道的是,运用广播还能够学习大量的农业科学知识与生活知识,可以说是最为快捷、最具性价比、最富有成效,而且成本也最小的学习形式之一。在一些有条件的农村还可创建适合于本村村民休闲的小规模文化生活广场,从而切实满足当地农民群众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村民们不仅可在其中跳舞和健身,而且还可开展村民们所乐见的文化类活动,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而且还能够改善邻里关系。
2.4创建一流的文化环境强化农村文化设施创建工序
新农村文化设施和设备的奇缺问题,是影响新型农民群体培养的关键问题。为了保障新型农民的培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抓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首先是各地新农村建设应当持续增加资金上的投入,健全完善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和文化馆、阅读栏等相关的文化设施设备,全面体现出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其次是要将形式繁多、类型丰富的文化服务点延伸到整个农村,全面满足农民群众使用网络、阅读图书、观看电影以及投入到文化活动之中的强烈需求。最后是要切实联系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全面运用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观点丰富农民群众的平时生活,运用更为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以武装广大农民群众们的思想。随着近年来各地均在结合自身实际来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崭新途径,从人、财、物等方面加以支持,健全完善各项体制。
2.5建设高层次的文化人才队伍
要通过实施形式各不相同的文化教育培训活动,建设高层次的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认真开展大学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大学生们进行支农、支教、支医以及扶贫等活动,从而为当地的新农村文化领域建设提供大批高水平人才,切实改变我国新农村人才文化素质不高、年龄过大等局面。要努力打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兼职人才队伍,积极扶持农村民间艺术人才和文化经纪人等相关队伍建设进程。要把部分新农村所产生的大学生乡镇干部、硕士镇长和博士县长等新经验、新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和推广,不断提升新农村基层人才所具有的文化方面的素质。二是要依据新农村实际状况,将扶持农民群众们自办的文化活动作为系统型、长期性的工作,实施调研,运用典型,开展宣传,实施推广,并且在职称的评定上予以和国家所辦的文化活动具有相同的待遇。要实现自办公助彼此联系,各级财政应当列支相应的专项支出经费,并且在物质上进行帮助。三是要创建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我国农村人口的压力转换成为巨大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是实施大规模、成系统的职业培训。各农村地区要在积极实施职业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之中全面转变原本滞后的观念,有效调动起农民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培训主体、对象以及用人单位的三方共赢。对于职业文化教育的办学方式来说,应当做到更加多元化。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办学目标与办学对象的分层化,实现办学手段的丰富化。办学的具体内容应当做到符合实际,对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群众,其培训的手段与内容也有极大之差异。教育培训的费用应当做到免费与收费彼此联系,实实在在地将提升农民群体的职业技能能力视为关键环节。四是要积极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积极指引农民群众参与各类文化类活动之中,不断推动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既有文化,又懂技术,而且还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形势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最为主要的任务。一定要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前提下,持续深化对新型农民教育重要地位之认识,以国际化的视野来重新研究培养新型农民的极端重要性,全力推动新型农民的培养进程,从而为切实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伟强,黄有方.新型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2(11).
[2] 普雁翔,宋丽华,向明生.试论新型农民培育的误区、新理念及推进方法[J].农业经济,2012(14).
[3] 徐丽丽,林春兰,钟 霞.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研究——基于桂林地区的示范村的调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
[4] 杨振姣,罗玲云.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J].农村观察,2012(05).
[5] 孙巧云.浅谈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对优化新农村文化环境作用[J].戏剧之家,2014(11).
[6] 姚高翔.新农村文化建设造就新型农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作者: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