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锋队”

发布时间:2023-12-07 19:55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注定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田”。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包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任务。从那时起,亿万农民在期盼丰衣足食的同时,有了更高的梦想和追求。


  改革开放30余年,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中央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定位调整以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终于让农业现代化曙光初现,甚至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率先基本实现。当初有些模糊的农业现代化目标渐渐清晰,梦想向现实逐渐靠近。


  在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里搞改革、促发展,要想少走弯路、稳步推进,充分照顾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常常要“摸着石头过河”,先试先行。2010年8月,农业部确定第一批5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启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一轮实践探索,打出了力争大部分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旗帜。


  示范区建设的第一年,5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总产值达37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4374万吨,同比增长1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蔬菜、畜牧、水产三大产业分别增长24%、7.8%和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0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


  2011年,首批示范区以占6%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3%的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9900多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900元。示范区的领先优势及示范效果较为明显,已成为各地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平台、抓手和样板。


  今年年初,农业部认定了第二批101个示范区,现代农业整县制推进的阵容壮大、势头强劲。全国示范区建设总体布局已初现雏形,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探索创新,示范先行,创建示范区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之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国家而言,“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农业而言,则是到了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机遇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三化同步”重大战略部署,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任务。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随后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把“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的八项任务之一进行了全面部署。


  现代农业不可能“齐步走”,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必须选择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率先发展、先行探索和示范带动,以提供发展思路、模式和经验,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驱动下,中央的决策与地方积极性结合了起来,迎来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黄金时期。


  四川、安徽、山西、山东等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对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明确,提出具体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并与当地“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及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相衔接,促进了示范区持续稳定发展。


  在规划引领下,示范区发展方向清楚了,资金投放对象明确了。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下一盘棋,避免了“打乱仗”的局面,建设工作得以高效推进。


  财政部、农业部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今年4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部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十二五”期间国开行将融资2000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领导重视,规划科学,投入加大,起步扎实,示范区建设,注定将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田”。


  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示范区强劲增长势头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由于光照充足、自然隔离条件好、水利灌溉设施便利,一直是甘肃省粮食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甘州区被确定为示范区之后,从打造优质制种、优质畜牧、优质果蔬三大基地入手,打造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甘州区副区长袁斌才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来,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产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制种玉米怎样做、肉牛产业怎样抓、蔬菜产业怎样搞都有了具体的办法。”2011年甘州区投资5.78亿元,建成烘干线25条,其中鲜果穗烘干线14条,籽粒烘干线11条,有力地提升了种子加工生产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县发展玉米制种面积20万亩,带动农户1万户。


  像甘州区一样,各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都不是简单地圈几百亩地,引进几个企业或者科研院所;而是因地制宜,整市县推进,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焦共同的优势产业,集中连片进行发展,打造主导产业非常明晰的产业区,实现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在黑龙江的各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被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0年以来,五常市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标准化育秧大棚、土地整理项目等建设;肇东市整合项目资金5.5亿元,重点进行平原水库除险加固等五大水利工程建设;黑龙江垦区以三江平原灌区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7个灌区灌溉渠系建设,建设优质高产稳产粮田等75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达到2184.4万亩。目前,各个示范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作者:余向东,本文来自《先锋队》杂志

上一篇:“数字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湖羊养殖与全混合饲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