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人才培养
摘要:分析了人才的定义、作用及农区所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快农区所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农区所;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S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21(2008)03-116-02
人类历史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目前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和智慧为依托,以智力创造为核心的人才经济,即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而创新经济尤其是科技创新更需要人才,它是科技创新的支柱,是当前科技改革成功之保证,是事业发展之关键。
1农区所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人才的定义辞海中人才的定义是“有长识、学识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而对于新的历史时期,具体岗位上人才应赋予更加确切的内涵。以农区所而言,人才应是积淀广博专业知识,具备高素质科研、创新能力,思想开放,富有开拓精神,有强烈事业心和社会协调能力,并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质的人。
1.2人才的作用人才是事业的基础。全球前首富比尔・盖茨没有厂房与设备,靠的就是人才所具有的知识,他曾说过:“如果有人把我几百亿元资产拿走,10年后我可再生一个微软,而如果谁抢走我公司的杰出科技人才,那么,给再多资产10年后‘微软’也难以再生”。就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而言,20世纪80年代初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一名硕士生,进入该单位后就开辟了杂粳、小麦核不育利用、旱育秧专用肥等3个研究方向。此外该单位现实力较强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研究、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来看,10年前基础都很差,由于启用了年轻有为的人才担当室主任(现都为江苏省“333”人才或跨世纪人才),他们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科研促开发,开发促科研,整个面貌为之改变,现每个方向年出成果或新产品成本1~2个,发表论文5篇以上,开发创利100万元左右,其即为人才的作用。人才可创造条件,创造资产,就可让资产不断增值,今天的知识经济和传统农业、工业经济相比发生了根本转变,它靠知识传播、增值和应用物化产生高的经济收益,知识可以形成专利、商标等巨大的无形资产,所以当前应比任何时候更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1.3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农区所面临着机制转换、走向市场、加快发展的时期,面临着很多的复杂问题,最关键的是人才短缺乃至人才群体的短缺。以全国为例,农业科研人员1995年为6.8万人、1996年为6.4万人、1997年为6.3万人,人数逐渐递减;以江苏省农区所为例,科研人才老化,高级职称人员大量退休,40~50岁出现了人才断层,新的年轻科技人员急需培养,而技术开发人才、管理、专业技术工人等各类人才尚未形成,由此培养群体人才显得非常迫切与关键,人才是科技改革成功与事业发展的关键。
2农区所人才培养的途径
江苏省在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在“九五”时期即已开始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工程,如“333”人才、“跨世纪”人才、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的人才中大多数已成为农区所骨干,在各自岗位上为农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各农区所自身仍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展人才范畴,全方位、系统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新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服务。农区所要加快人才培养,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2.1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可从3个方面进行工作:一是根据农区所专业设置及
人员需要到大专院校考察。对相关专业优秀学生重点放在硕士研究生层次上,以较高的待遇、优惠的政策加以引进并使他们建功立业。二是在专业发展、攻关中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聘任专业院所威望高、造诣深的专家、教授作客座研究。如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心探索在淮阴市区购房,派专人提供生活服务,以高薪吸引老专家来该所工作,只要期满5年,便可得到产权。第三从基层单位调入。农区所科研是直接面向市场工作,仅有科研人才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非常缺少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有丰富社会经验、善于推广营销、有经济头脑的人才,这批人才培养除要注重加快从本所内培养,更要注重基层中发现,他们多数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往往一经调入,即可胜任工作。
2.2多层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就农区所目前人才群体结构而言,管理人才专
业知识不全面,人员多,服务水平低,办事效率差,改革中应注意减员精干,要多调查了解所内科研、生产、推广各方面情况,加快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的管理要求。科研人才结构目前是“两头小、中间大”,且高层人才又存在知识更新慢、专业知名度小、对学科发展动向把握不足等问题。这方面人才培养应做到:一方面加大学科带头人、跨世纪人才的业务进修,增强管理和社会协调才能;另一方面,要求加大辅助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包括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的培养,使他们业务精、工作实、勇于奉献。只有这样方能使集体团结向上,不断前进。再次开发人才是目前农区所的弱项,这部分人才一部分存在工作变动大、政策上不固定、制度不完善、非专业化等问题,各所应高度重视。否则,科研成果便难以转化,社会与经济效益便不能实现。
2.3改善激励机制,实行新的人才制度和分配方式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复杂劳动,科研成果的获得主要靠人才的内心敬业精神和刻苦钻研精神,这种内在激情很难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激发和衡定。新形势下,过去计划体制下的职称评定、精神奖励等弱刺激巳显得薄弱,应逐步完善,如运用科技成果入股分红、分房、帮助子女入学等物质奖励;建立科研基金、改善试验条件、选派进修;再如给科技人才分解压力,从组织、政治上关心他们等手段运用,使人才切切实实感觉到组织对他们信任和培养,感觉到事业留人、工作留人、生活留人,充分激发出他们的才能,为农业科研事业发展作贡献。
2.4把人才培养当作系统工程来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更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农区所的特点,先做好
选才,然后指派老专家、老领导传、帮、带;再在实践中用才、树才;要加强定期考评,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要注意让他们深入基层锻炼;注意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他们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他们思想品德、高尚情操的培养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更具复合性、专业性和成长性。
3结语
事实证明,培养好人才、用好人才,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即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科研转制、新世纪继往开来的时期,真正做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么在改革中农区所的事业就会不断得以发展。本文来自《农业科学研究》杂志
下一篇:山东地区汉代农业考古资料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