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关系探究
[摘要]文章利用对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的入户调研资料,分析了当地贫困的成因,并探究了三农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在缓解家庭贫困现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对当地脱贫攻坚行动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农村贫困;微观调研;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11287019Z)的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文件强调,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各级财政将优先加大对贫困县、贫困村倾斜,通过各类特色扶贫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安徽省虽在近年来呈现一定的劳动力回流趋势,却仍保持全国劳动人口流出第一的状态。在帮扶过程中面临着农村建设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受教育程度较低、长期依赖政策帮扶等问题,从而最终制约“三农”问题解决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现。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呈现山多地少、镇小村散的地理空间格局,人均耕地面积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人地矛盾显著。选取金寨县调查贫困问题,对于当地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扶贫脱贫攻坚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1]。
课题组查阅相关文献与研究,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关系探究找到答案。
二、现状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间,国内关于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关系研究中多数学者对于劳动力流动的效果持积极态度。与此同时弊端也不能忽视,例如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加剧了农村的弱势地位等。同时,劳动力流动的利与弊是动态变化的,劳动力流动量也决定了劳动力流动的减贫效应的效果。
国内外现主要研究视角集中于外出务工对于农民收入以及当地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影响、劳动力流动对于农村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此外,目前已有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相比较于仅仅采用实证研究或经验分析的研究而言本项目更加系统与具体,且选择安徽金寨这一贫困连片区所在地进行调研更加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本团队聚焦“三农”问题解决中金寨当地劳动人口变化对于当地贫困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影响,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东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现状,为“三农”问题解决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三、样本地农户贫困的原因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分析认为,样本地的贫困成因是多样的,既包含自然环境中地理位置等原发性因素,也同样受制于该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社会文化落后等后天性因素。
(一)地理环境恶劣导致的交通落后、信息不发达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县多山脉、河谷、丘陵、盆地等地貌结构,使得金寨县地貌呈现崎岖不平的特征。铺路造桥成本高昂,县内物产运输成本高,难以实现更好的贸易往来,最终导致了该县贫困的产生。
(二)教育水平落后
教育水平的落后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非传统领域上存在竞争力较低、发展思维固化等特征。当地在教育领域也下大力气整改,目前该县已经做到,适龄学生学费全免,一餐饭只要一块钱等补贴政策。尽管家庭困难,这样的开支还是完全可以承担的。大部分受访家庭也表示,孩子在校读书并没有造成经济负担。然而每月几百块的补课费仍然是不少家庭的心头重负。
四、劳动力流动对缓解贫困的影响
(一)居民家庭年总收入水平
安徽金寨县的当地居民家庭年总收入水平为77566元,远超当地的国家贫困线,但根据2018年的家庭收入划分来看依旧属于贫穷家庭(年收入5万—10万之间),按照家庭平均工作人口来看,人均收入在5万。其中按照一个4口之家计算,家庭总收入低于小康家庭水平(2019年标准家庭32000,人均8000元)的占比18%,低于贫困贫困水平的家庭(2020年标准,家庭16000,人均4000)占比9%,其中符合绝对贫困标准的家庭有10家。
根据家庭收入结构分析来看,金寨当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占比71%。可以看出金寨当地的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为务工收入,收入结构较为单一,金寨县内部的经济与就业机会依旧不容乐观。农业收入约为总收入的13.6%,而其中众数区间段为0—1000,即绝大多数金寨当地的居民家庭中,农业作为一个副业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实现收入的方式包括政府承包和企业承包,居民自身种植经济作物的较少,农产品主要为自产自用,剩余自销。有效样本中,金寨县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较少,超过85%的居民家庭没有经营性收入,再次印证当地居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县内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不容乐观的情况。不考虑经营性收入为0的情况下,经营性收入的众数为10000元/年—20000元/年。
(二)關于政府补助方面
在政府补助方面,大约35%的当地居民家庭享受政府补助,65%的当地居民家庭未享受政府补助,补助金额众数为1500-2000,平均补助金额为2470元。金寨县超过半数的家庭已经脱离政府的直接帮扶,且平均帮扶金额相对平均家庭收入而言占比较少。其中补助多为农业补助,来源于政府对于承包土地实施公共开发的补助。而大额的补助(这里指超过10000元的补助)多为针对当地贫困户的直接金额补助。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贫困户家庭中都有市县级单位走访考察贫困家庭的详实记录,并有明确的补助金额记录。
(三)外出务工去向
外出务工去向主要为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地。其中,江苏、安徽省内其他城市占比较大,分别为40.58%和35.07%。务工地点的选择多为当地有亲戚熟人推荐,从地理位置上考量,安徽其他地区与江浙地区临近家乡,生活习惯差异以及气候环境相对较小,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适应情况相对较好。从经济意义上考量,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存在大量的工作岗位与劳动力需求,因此形成了劳动力外流的聚集。江浙地区人均收入较高,对于金寨外出务工者的收入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四)务工前后家庭收入对比
由于居民务工前后家庭收入对比跨度较大,各家庭情况不同,被调查者情况不同,通胀与物价不同,本段中粗略采用CPI反应的物价水平按2012-2019年调整,粗略剔除物价和年份情况下比较务工对于金寨家庭收入的影响。金寨当地家庭外出务工前后的家庭收入有显著的提升(296%),可见金寨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旧是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对于金寨县的贫困有显著缓解。
五、结语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金寨县的微观调研,在家庭年收入、政府补助、外出务工者去向、外出务工前后家庭收入对比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外出务工在安徽金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对农村贫困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对于有外出务工者的家庭来说,打工收入无疑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绝对角度来看,农户的收入提高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降低了。在短期上无论对于农户还是农村这都是一个积极的正向影响。并且随着我国高铁线路的逐步开通,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预计有扩大趋势。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政府通过教育补贴大大降低了教育门槛,减轻了家庭负担。而对于外出务工家庭而言,父母对留守儿童的陪伴又成为新的难题,不少父母选择在孩子年龄较小时外出打工,攒下将来的大额费用,并在孩子青春期阶段返乡陪伴。此外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民人力资本及思想观念更新换代,打开了自我发展的天花板,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自我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劳动力流动低龄化现象,建议通过职业培训促成学中干干中学的模式,以预防农村整体受教育水平下降。
上一篇:“三农”问题与发展农村经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