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

发布时间:2015-07-04 20:47

作者:朱发培张筑铭祝爱华 何涛 李璐

  摘要 总结 了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 组织的特点、主要做法、营销方式,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健康 发展 的对策,以为当地农民、农业、 农村 的发展提供 参考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点;营销方式;问题;对策;贵州贵阳;南明区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式,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利益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 意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现对贵阳市南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一探讨。
  1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指导和支持下,一种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一专(产)业或产品组织起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在技术、资金、采购、销售、加工、储运、开发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和技术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1]。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市南明区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个,其中专业合作社4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的22.2%;专业协会14个,占77.8%;运行较好的有13个,占专业合作组织总数72.2%;入会(社)员人数662人,平均每个组织36人左右,人数最多的绿宝石果蔬专业合作社有107户,人数最少的永乐乡生态农业 旅游 协会只有7户;运行较好的1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1 650多户,注册农产品商标品牌3个,固定资产总额404万元,全年销售蔬菜10.48万t、水果8 100 t以上。
  2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点
  2.1以产业为合作依托
  在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种植业14个,占77.78%;养殖业2个,占11.11%;服务业(农机)1个,占5.56%;旅游业1个,占5.56%[2]。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围绕当地已形成的各种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产品,以村民委员会和农业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为核心力量,把经营分散、规模细小、从事同类农产品的农户有序组织起来,创建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产业优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技术、信息、资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及联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以品牌为合作导向
  在贵阳市南明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区域级1个(农机),占5.56%;乡级2个,占11.11%;村组级15个,占83.33%。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优质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以“永”牌艳红桃、“永乐”牌无公害蔬菜、“青冈树”牌食用菌为主着力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品品牌。通过对外宣传,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市场知名度,增加了销量。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绿色认证,提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会(社)员在合作中受益。
  2.3以服务为合作基石
  贵阳市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由村民委员会牵头领办的17个,占总数的94.44%;由农业龙头 企业 牵头领办的1个(农机),占其总数的5.56%。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综合优势,为会(社)员及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物资、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产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市场营销 网络 ,为会(社)员提供市场经济信息,指导会(社)员组织生产,同时利用与农业主管部门、农用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厂家建立的稳定的业务关系,及时组织货源,保证会(社)员和农户生产资料的供应。在产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生产质量标准,会(社)员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按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开展生产经营。在产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拓市场,构筑市场网络,实行订单农业,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出售为会(社)员提供品牌营销服务,使会(社)员分享流通环节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会(社)员农户“卖难”问题[3]。
  3南明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做法
  3.1项目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主要是通过建立基地,引进新产品试验示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促进了协会的发展。2009年至今,贵阳市南明区就投入资金327.55万元,建立了速生菜、茄果类、豆类、瓜类、香细菜、萝卜、大白菜、莴笋、莲藕、特色辣椒、芦笋、食用菌生产项目,蔬菜种植面积达1 426.67 hm 2 ,移栽播种面积4 000 hm 2 ,果树栽种面积769.53 hm 2 ,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健康发展。
  3.2投入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先后采取投入资金、生产资料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给予扶持。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贵阳市南明区投入各类扶持资金达370.55万元购买种子、肥料、保水剂、印制外销包装袋和完善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投入554万元组织实施了23处水利工程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10年初,又投入抗旱救灾资金72.6万元,组织、协调抗旱人员2万余人(次)、抗旱机具800余台(套),新建应急水源工程3处,修建小水池20口,出动抗旱运水机动车320辆次,抗旱用电26.2万kw·h,抗旱用油78.9 t,购买了25台农机具赠送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抗旱浇灌980公顷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技术扶持
  贵阳市南明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按区域类别分批进行集中培训,2009年以来,累计开办培训班18期,受培训人员达1 500人次;同时,结合农事季节和专业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生产基地、上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专业技术服务5 000人次,田间现场指导1 585余人次。如引进“碧秀”苦瓜品种后,科技人员结合种植生产苦瓜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改变常规种植技术,采取棚架栽培技术,通过精耕细作、 科学 栽培、加强管理、设施技术合理应用,将采收期延晚到10月中旬,错开当地品种8—10月采收高峰期,充分发挥了延晚上市、质优价高的优势,提高了产量和产值。平均产量达57 t/hm 2 、收入7 470元/hm 2 ;项目区总产量达1 149 t,实现产值231.78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营销方式
  4.1农超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组织起来闯市场,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 规律 ,有效地避免了风险,提高了收益。绿宝石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建立了生产技术档案,推动了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可追溯制的建立,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收购会(社)员的产品供应大型超市,经沃尔玛贵阳公司的考核,从2009年12月起每天供应沃尔玛贵阳公司超市生鲜蔬菜3 t,蔬菜从过去的2~4元/kg增加到4~6元/kg,扩大了农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规模,优势农产品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提高了会(社)员的收入,形成了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4.2农商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 经济 组织通过发挥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的机制,逐步 发展 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和重要力量。永乐果蔬协会根据市场需要,引进新品种,帮助农户 科学 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无公害产品,积极联系重庆、广西、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外地和省内遵义、凯里、毕节、都匀、安顺等地客商前来采购,2009年外销53 041 t,蔬菜总产值2.32亿元。
  4.3农企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龙头 企业 和农户之间开展签订购销合同、组织供应优质品种、规范标准化生产、收购产品等中介服务,并协调双方利益,减轻了龙头企业与众多农户连接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减少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摩擦,保障了农户的利益。永乐乡柏杨村蔬菜产业协会引进贵州万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社)+农户”形式,依托食用菌生产建设有特色的食用菌生态示范观光园区生产香菇(正常季节和反季节香菇)金针菇、姖菇、袖珍菇、茶树菇等常规品种和猪肚菇、金福菇、长根菇、灵芝、球盖菇、鸡松茸等珍稀品种,组织农户种植食用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由会(社)员自行选择按照保底价格交售给公司或农户生产后自行销售。项目全面建成可发展100家农户生产各类菌包150万包,食用菌种植、菌棒推广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可收入460万元,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和会(社)员的积极性[4]。
  5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该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来看,虽有较好典型,但是总的情况是发育参差不齐,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时期,内部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官办色彩较浓,从业人员员数量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较小,辐射带动面还很窄;经营范围基本上都是围绕蔬菜水果进行,服务和业务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和初级产品销售的层面上,很少开展深加工,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实力较弱,又缺少有效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合作组织与会员之间没有经济利益捆绑,即使有实体牵头的组织,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弱,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时常处于力不从心、组织无力的状态,特别是在生产品种稀少价高时,一些会(社)员会“唯利是图”迈开组织自行出售,而产品过剩市场疲软时又找组织“麻烦”。
  6南明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新的市场主体,不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依法设立、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机制,才能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实施 现代 农业和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
  6.1切实加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民有、民管、民受益”的新型组织,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抱团”赢得资产的增值成为可能,同时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又一条重要途径。大力整合各种政府资金,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的扶持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及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工作,使其按照有关 法律 法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6.2完善内在机制,规范内部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既源于改善其外部环境,更需要创新和规范内在机制。在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服务会员、不以盈利为目的、民主管理、按惠顾额返还盈余等原则的基础上,在会员构成、股金设置、经济参与、内部运作、民主决策、民主控制、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予以规范,真正形成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逐步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质量。
  6.3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化建设
  坚持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或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来培育,积极组织会(社)员搞好扩大生产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创建品牌产品、质量安全、加工包装、市场开拓等提升产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促进会员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6.4加强培训与管理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牵头人的素质。要分期分批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及社员,开展合作理论、法律制度、规范建设、财务 会计 、市场营销、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的骨干队伍,提高合作组织成员的经营管理水平[5]。鼓励支持各级各类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任职、兼职和担任技术顾问,或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
  6.5突出“4个统一”,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是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对组织内成员开展生产经营需要的农业投入品,统一组织采购、运输、储藏和供应,努力降低会员的生产成本。二是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在组织内部统一制订、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合作知识培训,提高成员的素质。三是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重视注册商标,积极申请条形码,尽快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全力开拓市场。四是统一产品和基地的认证认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统一认定,有计划地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建知名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对内搞好服务,对外树立竞争的理念,促进合作组织又快又好发展。
  6.6拉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经济链条
  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认真抓好产后农产品的销售、保鲜、加工、贮藏等环节,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档次。继续加强农产品流通队伍的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民营销队伍,鼓励和引导经营能人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合作中的作用,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解决农民产后销售难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达到增产增收。
  7 参考 文献
  [1] 董长海,张广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及发展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2):5-8.
  [2] 张筑铭.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第一产业发展构想[r].贵阳市南明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09.
  [3] 凌志勇.对玉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n].玉林日报,2004-12-30.
  [4] 吴建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经济发展[eb/ol].(2003-11-11)[2010-08-16]./gov/2003-11/11/content_1180 .
  [5] 周曙光.发展 农村 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eb/ol].(2004-01-16)[2010-08-16]./?p=931.

上一篇: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下一篇:农村远程教育防雷工程设计初探_1、防雷设计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