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探讨
摘要总结了南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及推广成效,介绍了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为南阳市沼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沼气建设;农村;河南南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与推广永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几年,南阳市农村能源工作在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形势下,大搞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
1南阳农村沼气建设的科技创新
1.1技术创新
在沼气建设中坚持“一池三改”,即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坚持改厨、改厕、改圈,提高沼气建设的标准,切实发挥效益,同时,根据南阳市不同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池型、模具、综合利用模式上都有所创新。
1.1.1池形创新。西峡县能源站根据西峡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在“强回流式”沼气池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双循环型强回流式”沼气池,在“强回流池”沼气池的进料口增加单向阀,使料液在池内的循环过程中不致于从进料口溢出,同时在沼气池上增加自动抽渣和回流装置,使料液经过抽渣之后自动从进料口进入,形成一个料液的外循环系统,增加了料液的循环搅拌能力,可避免原料结壳,提高产气率。另外,因地制宜的将进出料口同向设置,便于与厕所相连,容易利用沼液冲刷厕所,以此带动农村的水冲式厕所的发展,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出料口的同向设置减少建池占地面积,适合西峡的自然特点。这项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沼气产气率,更降低了劳动强度,易于在场地狭小、缺乏青壮劳力的家庭推广。
1.1.2模具创新。一般的沼气模具都是沼气池本身用模具筑造,进出料口单独安装,其弊端是容易引起从进出料口与池体的接口处漏气漏水,影响使用[1]。唐河县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的设计出将进出料管与池体本身相连的模具,一举解决了接口处漏水漏气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项小小改进,提高了建池质量,降低了沼气池的返修率,受到施工队和建池户的热烈欢迎。
1.1.3生态模式创新。南阳市不同地域推广不同的生态模式,平原地区推广“牧—沼—粮(菜)”模式的较多,山区和丘陵地带多推广“牧—沼—果(药、草)”等生态模式。沼气成为连接种植和养殖的纽带,畜牧养殖业的粪便污染物经过沼气发酵,生产出有机肥,用于生产粮食、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以提高其品质,带动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
1.1.4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2008年卧龙区新建一处秸秆沼气工程,该工程以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发酵池的下方排布喷水管,通过水喷压力使秸秆始终处于松散状态,破解了秸秆发酵容易结壳的难题。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稳定,容易掌握,便于推广,是解决秸秆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获得国家专利。大型秸秆沼气工程的建设,带动家用秸秆沼气的发展,卧龙区、新野县都正在探索户用秸秆沼气的可行性,如果可行,不仅解决了非养殖户原料缺乏的问题,还为一家一户堆积如山的秸秆找到了出路。
1.2机制创新
南阳市在发展户用沼气上,总结出“六统三包一合同”制度,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建设图纸、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物料采购、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组织验收;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施工人员必须与农户签订建、管、用技术服务合同。这样,可大大规范沼气生产的施工、管理、服务环节,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保证建设质量,维护农民利益。西峡等地在沼气建设中还要严把“五道关”,一是严把建设农户选择关,即没有发酵原料的不建、没有综合利用“三沼”能力的不建、“三改”不配套的不建、居住地点不固定的不建。二是严把施工队的选择关。要求施工技术员持证上岗,责任心强。三是严把灶具选择关,选择农业部中标的沼气产品。四是严把沼气合格验收关,坚持按《西峡县政府补贴建池规划申请表》和《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质自查验收报告单》2个表单进行核对,确认乡镇、村组、技术员和农户认为合格签字后,才纳入县级验收范围。五是严把资金兑付关,建池合格后才发放技工工资,将农户兑付资金直接发到农户手中。社旗为了推广沼气建设,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对非养殖户,村党组织统一协调粪源,有的甚至免费供应,密切了干群关系,创造了和谐环境,也推动了沼气的发展。南阳市建立高位督查机制,市政府协调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13个专项督查组,分包各县市区,每次督查有重点、有结论、有通报,大大提高各县市区建设沼气的紧迫感和积极性。
1.3体制创新
一是普遍推行技术承包制和技术责任制,技术人员的工资、考核及技术职务的晋升与分包地区的沼气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以调动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实现沼气建设投资的多元化,通过政府倡导和部门宣传,南阳市的沼气建设出现投资多元化趋势,有资金和技术的个人成立了专业施工队、维修服务队等,这些专业施工队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服务规范,市场竞争力强,有的已跨县跨市作业。还出现个人、协会领办的服务网点和村民互助沼气协会,沼气用户每月支出10~20元,就能得到全面服务。
通过近10年来的大力发展,南阳市农村沼气进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沼气用户累计已达44.4万户,沼气工程累计661处,总池容超过10万m3。目前,沼气发电技术、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技术、沼液养鱼技术、弥猴桃种植沼液喷施技术和沼渣种菇技术等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2南阳沼气发展的成功经验
2.1加强技术培训,壮大服务队伍
为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新技术,保障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南阳市自上而下开展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术员队伍[2]。
2.2项目带动,典型示范
南阳市把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沼气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循环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村的档次和质量。重视在养殖小区集中建池,有意识地在养殖场和养殖户建设小沼工程和户用沼气,对污染严重地区重点治理,建设生态示范小区[3]。注重集中连片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2.3完善机制,规范服务
强力推进沼气建设“三化”进程,即大力推广模具建池,实现建池专业化;积极组建专业施工队和研发成品沼气池,推进沼气建设市场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村4级服务网络,推进沼气建设服务社会化。
2.4规模建池,集约经营
积极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和集中供气工程,集发电、照明、供暖、污水处理、养殖为一体,循环利用能源,实现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4]。
科技创新为农村沼气建设注入了发展活力,科技创新中,一要善于学习和总结,在学习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才能有所创新[5-6]。如西峡的“双循环强回流沼气池”就是在认真学习和推广强回流沼气池的基础上,结合西峡的地形地貌特征,不断总结改进产生的。二要加快现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不能将新技术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要将新技术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和创新,新技术才有生命力。三要因地制宜,使科技创新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四要将科技创新纳入到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中,编制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新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量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将新技术、新发明尽快运用到实践中。
3参考文献
[1] 丰斌.大力推广沼气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沼气,2002(2):50-51.
[2] 王岩.论实现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38-239.
[3] 朱建光,赵庆阳.西峡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0(1):59-60.
[4] 方淑荣.我国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216-219.
[5] 武毅,蒋江川,张高平,等.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管理水平——甘谷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调查[j].发展,2010(4):7-9.
[6] 张魁伟.形成合力全面提升沼气建设利用水平——山西省武乡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和前景规划[j].农民科技培训,2010(3):19-21.
下一篇: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