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水利建设在民和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7-04 20:51
[摘要]民和县地处青海省东部边缘,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大县,青海省瓜果蔬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县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水利 民和县 新农村保障
一、全县水利建设现状
五十多年来,水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和人畜饮水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网络体系,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发挥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截止2007年底,全县水利总投资5.65亿元,全县年供水能力达到6209.68万立方米,其中工业供水量为141.18万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量为518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供水量为888万立方米。另外水电站供水8470万立方米。建成水库9座,水库总库容达1526万立方米;泵站1座,涝池69座,机井35眼,干支渠道60条,电灌站99座,控制灌溉面积2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19万亩;修建农村人畜饮水管道83处,水窖3.71万眼,解决了23.3万人和31.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6.95平方公里,改善了部分浅山生态环境;修建了沟道防洪堤6.06公里,保护农田1.7万亩;修建了小型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320千瓦,年均发电量1518万度。这些水利设施对缓解洪旱灾害,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乡村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的作用和功能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概括为“四生”“五水”。所谓“四生”,就是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关系到生存、生活、生产和生态的问题。一是关系农民生存。二是关系农民生活。三是关系农业生产。四是关系农村生态。所谓“五水”,就是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挡水、搁水、供水、饮水、清水的功能。
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面临的挑战
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要积极应对“五个变化”。
1.农田面积与条件的变化。在新农村建设中,镇村及农村社区建设、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建设,兴办二、三产业等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占用农田。虽然通过老宅基地改造以及土地复垦等措施,可以再造一部分耕地,但在总体上仍不可能遏制农田面积缩小的趋势。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到灌扫设施的布局和建设问题。农村水利工作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调整整合灌溉设施,既提高保障程度,又达到经济合理。
2.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变化以及农业效益提高的需要,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变化,从农田种植的品种,到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都在呈现多样性,这就必然导致对水利需求的多样性。如灌排要求由以灌区、以一片农田为单位,发展到以产品、以一块农田为单位,由季节性要求发展到长年性要求,由一般性水质要求发展到特殊性水质要求等。农村水利工作必须主动考虑这些变化了的需求,力求提供多样性的水利服务。
3.农村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的整个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农村二、三产业将出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农村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也将蓬勃发展,农村这种整体格局的变化也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程度、地区排水要求以及水质和水环境保障等,农村水利工作要从过去只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变到为各行各业发展服务上来,从过去只为农村发展服务转变到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上来。
4.农村下垫面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地面硬质化、黑色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农村的下垫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水的水质与水环境等。对此,农村水利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5.农村水环境的变化。目前农村水环境呈现恶化趋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水利工作要在履行好防洪、除涝、抗旱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职能,逐步把水环境整治列为重要内容,认真规划,加大投入,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取得新的突破。
1.要全面科学规划。水利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资源水利的高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对水多、水少、水脏问题的综合治理,立足水利工程体系作用的综合发挥,把流域、区域治理与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民和县在近几年的农村水利建设中,先后组织制定了《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一批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时指导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
2.要加大建设力度。水利所有功能的发挥都要以水利设施为基础。因此,继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的要务。要继续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3.要强化水资源管理。在继续全面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全面统筹搞好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配置,加强取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积极推行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在全面保障新农村建设中水资源需求供给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要积极培育典型。水利部门要善于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发现并积极培育新的典型,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在典型创新的基础上,对新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找出符合发展规律、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创新发展的态势。在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中,要十分注重分类指导,按照山区、川水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抓好典型,总结推广,促进农村水利的全面发展。
5.要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科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建设、管理、运行调度等各个方面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水利的功能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民和县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
[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水务局.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
[关键词]水利 民和县 新农村保障
一、全县水利建设现状
五十多年来,水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和人畜饮水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网络体系,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发挥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截止2007年底,全县水利总投资5.65亿元,全县年供水能力达到6209.68万立方米,其中工业供水量为141.18万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量为518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供水量为888万立方米。另外水电站供水8470万立方米。建成水库9座,水库总库容达1526万立方米;泵站1座,涝池69座,机井35眼,干支渠道60条,电灌站99座,控制灌溉面积2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19万亩;修建农村人畜饮水管道83处,水窖3.71万眼,解决了23.3万人和31.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6.95平方公里,改善了部分浅山生态环境;修建了沟道防洪堤6.06公里,保护农田1.7万亩;修建了小型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320千瓦,年均发电量1518万度。这些水利设施对缓解洪旱灾害,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乡村生活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二、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的作用和功能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概括为“四生”“五水”。所谓“四生”,就是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关系到生存、生活、生产和生态的问题。一是关系农民生存。二是关系农民生活。三是关系农业生产。四是关系农村生态。所谓“五水”,就是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挡水、搁水、供水、饮水、清水的功能。
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面临的挑战
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要积极应对“五个变化”。
1.农田面积与条件的变化。在新农村建设中,镇村及农村社区建设、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建设,兴办二、三产业等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占用农田。虽然通过老宅基地改造以及土地复垦等措施,可以再造一部分耕地,但在总体上仍不可能遏制农田面积缩小的趋势。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到灌扫设施的布局和建设问题。农村水利工作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调整整合灌溉设施,既提高保障程度,又达到经济合理。
2.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变化以及农业效益提高的需要,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变化,从农田种植的品种,到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都在呈现多样性,这就必然导致对水利需求的多样性。如灌排要求由以灌区、以一片农田为单位,发展到以产品、以一块农田为单位,由季节性要求发展到长年性要求,由一般性水质要求发展到特殊性水质要求等。农村水利工作必须主动考虑这些变化了的需求,力求提供多样性的水利服务。
3.农村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的整个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农村二、三产业将出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农村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也将蓬勃发展,农村这种整体格局的变化也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程度、地区排水要求以及水质和水环境保障等,农村水利工作要从过去只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变到为各行各业发展服务上来,从过去只为农村发展服务转变到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上来。
4.农村下垫面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地面硬质化、黑色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农村的下垫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水的水质与水环境等。对此,农村水利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5.农村水环境的变化。目前农村水环境呈现恶化趋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水利工作要在履行好防洪、除涝、抗旱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职能,逐步把水环境整治列为重要内容,认真规划,加大投入,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取得新的突破。
四、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的着力点
1.要全面科学规划。水利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资源水利的高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对水多、水少、水脏问题的综合治理,立足水利工程体系作用的综合发挥,把流域、区域治理与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民和县在近几年的农村水利建设中,先后组织制定了《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一批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时指导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
2.要加大建设力度。水利所有功能的发挥都要以水利设施为基础。因此,继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的要务。要继续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和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3.要强化水资源管理。在继续全面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全面统筹搞好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配置,加强取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积极推行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在全面保障新农村建设中水资源需求供给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要积极培育典型。水利部门要善于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发现并积极培育新的典型,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在典型创新的基础上,对新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找出符合发展规律、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创新发展的态势。在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中,要十分注重分类指导,按照山区、川水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抓好典型,总结推广,促进农村水利的全面发展。
5.要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科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建设、管理、运行调度等各个方面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水利的功能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民和县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
[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水务局.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
下一篇:论析传统农民忧患意识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