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精细农业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发布时间:2015-07-04 20:51
摘要:本文在充分了解“精细农业”技术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精细农业”的应用范围,尤其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我国逐步实施“精细农业”技术方案。在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
关建词:精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技术实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面对的“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已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精细农业”技术体系是农学、农业工程、电子与信息科技,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组装集成。“精细农业”在国内科技界及媒体报导中目前尚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和对其内涵的理解。如译为“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等。实际上,目前国外关于precisionagriculture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c)为基础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技术,即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
1“精细农业”技术组成
1.1数据采集技术
“精细农业”技术是通过产量测量、作物监测以及土壤采样等方法来获取数据,以便了解整个田块的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变异特性。
1.2数据分析
一般采集的数据都是以文本表形式表示,需要利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处理,生成分布图。
1.3决策分析
“精细农业“技术是根据田间采集到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数据及有关作物其它信息,经过决策分析,来控制投入方式和施用量。决策分析是“精细农业”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细农业”技术的实践效果。
1.4控制实施
“精细农业”技术的目的是科学管理田间小区,降低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支持“精细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带有定位系统和产量测量的联合收割机外,按处方图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还有:带有定位系统和处方图读入设备,控制播深和播量的谷物精密播种机;控制施肥量的施肥机;控制剂量的喷药机;控制喷水量的喷灌机;控制耕深的翻耕机等。
2“精细农业”具有以下优点
2.1提高效益
按照土壤特性、作物需求,实施灌溉、施肥、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治,即能降低用水、肥料、种子、农药的投入,也能增加作物产量。
2.2保护环境
根据农田作物定点需求,控制化学物品的施用量,即能降低土壤、地下水、作物品质的污染,也能保护生态环境。
2.3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即能避免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也能改善因缺少养分造成的减产和降低作物品质。
2.4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由于可以获取农田更多的信息,能够使作物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出更准确、合理的管理决策。
3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
在我国,农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实施广域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尚需较长的发展过程,但是,结合我国国情,在某些具体条件下,开展“精细农业”技术实践或“精细农业”单项技术实践是可行的。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个体农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施农业作业。尽管每户的责任田范围内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可能不大,但就整个地块来说,其空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以乡、村范围内,建立以gis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让农民了解田间的差异分布,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管理支持。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图。
3.2建立基于gis、dgps技术的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在以县或大农场范围内,计算机及一些农业信息技术具有了一定基础。如果建立dgps,基本上能够覆盖整个作业范围。
3.3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
在垦区农场或大面积作物生产平原地区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充分利用该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优势,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应用。
3.4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注意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技术体系,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应在科学理论或方法上,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要的突破,能够引起技术上产生质的飞跃和为实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在试验研究中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发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在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gps、gis、rs应用课程,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参考文献:
[1].汪懋华.“精细农业”研究的发展与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1998.11。
[2].汪懋华.“精细农业”研究与工程科技创新,农业工程学报,.1,1999.3
关建词:精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技术实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面对的“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保证21世纪我国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已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精细农业”技术体系是农学、农业工程、电子与信息科技,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组装集成。“精细农业”在国内科技界及媒体报导中目前尚有各种不同的译法和对其内涵的理解。如译为“精准农业”、“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等。实际上,目前国外关于precisionagriculture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c)为基础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技术,即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当今实践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应该扩展到设施园艺、集约养殖、产品加工及农业系统的精细经营管理方面,而形成为完整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
1“精细农业”技术组成
1.1数据采集技术
“精细农业”技术是通过产量测量、作物监测以及土壤采样等方法来获取数据,以便了解整个田块的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变异特性。
1.2数据分析
一般采集的数据都是以文本表形式表示,需要利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处理,生成分布图。
1.3决策分析
“精细农业“技术是根据田间采集到的不均衡空间分布数据及有关作物其它信息,经过决策分析,来控制投入方式和施用量。决策分析是“精细农业”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细农业”技术的实践效果。
1.4控制实施
“精细农业”技术的目的是科学管理田间小区,降低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支持“精细农业”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带有定位系统和产量测量的联合收割机外,按处方图进行作业的农业机械还有:带有定位系统和处方图读入设备,控制播深和播量的谷物精密播种机;控制施肥量的施肥机;控制剂量的喷药机;控制喷水量的喷灌机;控制耕深的翻耕机等。
2“精细农业”具有以下优点
2.1提高效益
按照土壤特性、作物需求,实施灌溉、施肥、播种和病虫草害防治,即能降低用水、肥料、种子、农药的投入,也能增加作物产量。
2.2保护环境
根据农田作物定点需求,控制化学物品的施用量,即能降低土壤、地下水、作物品质的污染,也能保护生态环境。
2.3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即能避免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水带来的副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品质下降,也能改善因缺少养分造成的减产和降低作物品质。
2.4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由于可以获取农田更多的信息,能够使作物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出更准确、合理的管理决策。
3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
在我国,农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实施广域的“精细农业”技术实践尚需较长的发展过程,但是,结合我国国情,在某些具体条件下,开展“精细农业”技术实践或“精细农业”单项技术实践是可行的。
3.1了解差异,指导农业生产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个体农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施农业作业。尽管每户的责任田范围内作物生长条件的空间差异可能不大,但就整个地块来说,其空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以乡、村范围内,建立以gis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让农民了解田间的差异分布,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管理支持。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图。
3.2建立基于gis、dgps技术的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在以县或大农场范围内,计算机及一些农业信息技术具有了一定基础。如果建立dgps,基本上能够覆盖整个作业范围。
3.3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
在垦区农场或大面积作物生产平原地区建立“精细农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程,充分利用该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优势,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应用。
3.4在研究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注意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技术体系,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应在科学理论或方法上,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有重要的突破,能够引起技术上产生质的飞跃和为实现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在试验研究中要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协同攻关.发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在高等农业工程院校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中,要创造条件开设有关gps、gis、rs应用课程,加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精细农业”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围绕提高生产、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技术组装方式,逐步提高作物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中,全面实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路程还很遥远。但启动这一新技术的示范与实践研究,将有利与推动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化与信息化进程,改变传统技术思想,追踪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农用先进支持技术产品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在“精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中,也将可开发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产品。
参考文献:
[1].汪懋华.“精细农业”研究的发展与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海,1998.11。
[2].汪懋华.“精细农业”研究与工程科技创新,农业工程学报,.1,1999.3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浅析
下一篇:浅析以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