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农业用水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8 10:30
摘要节水型建设是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区域水资源农业用水现状提出了农业节水建设的对策,包括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工程体系、合理调整用水结构等内容。
关键词农业用水;现状;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河川径流总量882亿m3,扣除高原、荒漠等难利用水38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约844亿m3。考虑到全疆生态需水量200~220亿m3(平均210亿m3)、难以利用的高原区域羌塘水以及河流出境水量等因素,新疆可供国民经济利用地表水量仅约400亿m3。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年引用水量约437亿m3,其中地表水399亿m3,地下水38亿m3。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干旱缺水与水资源有效利用问题成为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1新疆农业用水现状
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干旱的内陆农业灌区,在新疆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分布有典型的内陆荒漠气候带,年均气温13.35℃,≥10℃年积温达45℃以上,年均降水量仅6.3~25.3mm,而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50倍,年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干旱是该区显著的特征。新疆农业用水占总引用水的95%以上,而工业、城镇及第三产业用水只占5%左右,其中工业仅占2.1%;万元gdp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倍。农业是水资源消耗大户,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用水效益低是新疆农业用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
2对策
2.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根据当地灌区和水源的特点,改革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成立农业用水户协会,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用水权、水量、水价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各用水户实际灌溉面积;复核农业灌区用水量指标。三是建立以各级行政区划和主要流域为单元的区域引水总量控制定额指标体系。四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制定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制度,逐级分解落实水量控制指标,明确考核、奖罚措施,确保总量控制落到实处[2]。
2.2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一是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对主要种植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抗旱品种选育工作,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及管理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严禁开荒、控制打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重点行业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的城市绿化和景观,控制选用耗水量大的绿地植物,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3]。
2.3建立节水工程体系
合理规划并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和取(用)水及量测自动控制设施,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控能力。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加快区内工业开发区、建材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失,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二是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大节水力度的前提下,减少机电井数量,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以恢复地下水良性循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建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由于科研技术服务远落后于当地节水需求,制约了区内节水事业的发展。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点,大力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节水科研队伍建设,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新建山区调节水库,增加径流调节能力。通过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增强流域内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回用,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结合城镇供水,积极建设和完善城镇排污系统,改造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等级,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4合理调整用水结构
各业用水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高达95%,第二、第三产业用水仅占5%,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应的节水措施,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实行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结合,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结合,水利工程节水与农艺技术节水结合,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4]。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级用水单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利用经济杠杆,制定合理水价,促使各行业自觉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制定合理水价,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等措施,提高单方水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参考文献
[1] 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疆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新疆金融,2009(10):33-35.
[2] 王群,张和喜.贵州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52-254.
[3] 董智为.浅谈农业节水增效技术在古冶区的应用与推广[j].水利电力科技,2009(3):15-17.
[4] 黄学忠.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31-32.
关键词农业用水;现状;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河川径流总量882亿m3,扣除高原、荒漠等难利用水38亿m3,地表水可利用量约844亿m3。考虑到全疆生态需水量200~220亿m3(平均210亿m3)、难以利用的高原区域羌塘水以及河流出境水量等因素,新疆可供国民经济利用地表水量仅约400亿m3。目前,新疆水利工程年引用水量约437亿m3,其中地表水399亿m3,地下水38亿m3。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干旱缺水与水资源有效利用问题成为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1]。
1新疆农业用水现状
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干旱的内陆农业灌区,在新疆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分布有典型的内陆荒漠气候带,年均气温13.35℃,≥10℃年积温达45℃以上,年均降水量仅6.3~25.3mm,而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50倍,年积温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大气干旱是该区显著的特征。新疆农业用水占总引用水的95%以上,而工业、城镇及第三产业用水只占5%左右,其中工业仅占2.1%;万元gdp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倍。农业是水资源消耗大户,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用水效益低是新疆农业用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和建设节水型社会。
2对策
2.1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根据当地灌区和水源的特点,改革现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使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重点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成立农业用水户协会,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用水权、水量、水价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二是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确定各用水户实际灌溉面积;复核农业灌区用水量指标。三是建立以各级行政区划和主要流域为单元的区域引水总量控制定额指标体系。四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制定以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制度,逐级分解落实水量控制指标,明确考核、奖罚措施,确保总量控制落到实处[2]。
2.2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一是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对主要种植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加强抗旱品种选育工作,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及管理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灌溉定额,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严禁开荒、控制打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重点行业逐步实现废水零排放。三是城镇发展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的城市绿化和景观,控制选用耗水量大的绿地植物,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3]。
合理规划并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和取(用)水及量测自动控制设施,提高水资源管理与调控能力。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加快区内工业开发区、建材等高耗水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失,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二是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大节水力度的前提下,减少机电井数量,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以恢复地下水良性循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建立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由于科研技术服务远落后于当地节水需求,制约了区内节水事业的发展。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特点,大力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完善节水科研队伍建设,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新建山区调节水库,增加径流调节能力。通过建设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增强流域内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污水回用,积极推广再生水利用,结合城镇供水,积极建设和完善城镇排污系统,改造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等级,增加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4合理调整用水结构
各业用水中,农业用水占总水量的比例高达95%,第二、第三产业用水仅占5%,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应的节水措施,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化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实行渠系节水与田间节水结合,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结合,水利工程节水与农艺技术节水结合,节水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4]。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级用水单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利用经济杠杆,制定合理水价,促使各行业自觉节约用水。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制定合理水价,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等措施,提高单方水生产效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参考文献
[1] 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疆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新疆金融,2009(10):33-35.
[2] 王群,张和喜.贵州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252-254.
[3] 董智为.浅谈农业节水增效技术在古冶区的应用与推广[j].水利电力科技,2009(3):15-17.
[4] 黄学忠.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1):31-32.
上一篇:论土壤条件对翅碱蓬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