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农村: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必然追求
【关键词】 基层政权 调控力 和谐农村
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执行力的重要工作。能否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和谐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
1、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结合各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扎实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应深入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新路子,总结经验,整体推进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这也是我们基层迅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应对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做法和举措,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建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当地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在运转过程中,部分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政令不通等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势必会影响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进而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把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有力抓手,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特别是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比较落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而农村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在农村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带头人队伍,能进一步把党的政治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从而进一步凝心聚力,形成推进农村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4、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主战场,村级组织将是我们顺利推进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让矛盾消解于基层。因为,唯有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克难攻坚,才能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才能使全社会呈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新气象。
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问题透视
当前,村级组织运行不规范,这既有制度层面的缺陷,也有村干部自身素质的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村级组织的整体效能与战斗力,而且可能导致村民自治走向异化。
1、四项民主制度运行不畅,村民自治变成村官“一言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基本运作原则。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民主选举相对好一些,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程序,但仍出现“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无法保证优秀人物的胜出。还有个别村出于某种原因,把一些违法乱纪的“强人”、“恶人”选进班子,这些村干部上任后横行乡里,为所欲为,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农村黑恶势力,上任后打着为民谋利的旗号,与政府对抗,以谋取私利,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村民自治被部分村干部有意无意地理解为“村官自治”,在工作中大搞“一言堂”、“家长制”,对集体事务的决策与管理,非常专横和武断,听不得群众和其他同志的意见。对此,我们曾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我县19%的村由村支部书记或村民主任说了算,25%的村由村两委几个村干部说了算,49%的村由村两委决定后向村民代表大会通报,90%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实质上并不拥有决策权。民主监督方面,缺乏刚性监督,一些村的财务村务不能及时公开或全部公开;一些村虽然公开了,但账目含糊,明细笼统不清;还有一些村对重大工作,事前不开会研究,事中事后不通报,民主监督根本无从下手。
2、乡镇缺乏有效调控手段,上级政令遭遇基层“肠梗阻”。实行村民自治,从制度上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但部分村干部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是村民选出来的,只需对村民负责,消极对待乡镇布置的工作。由于乡镇执政资源比计划经济时代大幅减少,政府职能逐步转向对农村的服务和管理,对于上述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缺乏有效的纠正。在部分村,政府权威失灵,社会管理失控,党和国家的政令遭遇到肠梗阻,甚至断层。村干部帮乡镇做工作要依靠个人的面子和感情,简单的行政命令根本指挥不动村干部。这种情况在乡镇所在村、一些大村以及能量大的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再者就是基层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乡镇对群众的动员组织能力也在逐年减弱。
3、村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村官职位沦为敛财“护身符”。村干部作为村一级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的重要组织者、任务承担者,其职责是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责任重大、作用重要。但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县的村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85%以上,对自身权责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村干部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而是被动地担负职能、处置村务。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在对待工作上,应付的多,开拓的少,趋利的多,奉献的少,对上级的任务敷衍了事,对解决村民的问题拖拖拉拉,工作很不负责任;在对待权力上,以权谋私、为政不廉,有的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这在一些经济发达村,表现为侵吞、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更多的则表现为利用当村干部的政治资源,对一个地方的经济资源进行掌控来获取边际收益。
4、农村派系斗争较为普遍,权力角逐呈现利益“集团化”。选举必然存在竞争,加之宗族、宗教、帮派等势力的介入,导致派性长期存在,农村社会矛盾加深。一方面,选举政治是一种计数政治,得票多的人上台执政,得票少的少数人的合法要求容易被忽视,造成“多数人的暴政”,使得一部分人的不安全感陡然产生。这对整个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派系斗争往往导致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认为“我是执政党”,“党支部是领导核心,村里的事情应该由书记说了算”,村委会认为“我是自治组织”,“我是多数村民选出来的,村里的事情应该由我说了算”。为了争夺实权,双方矛盾难以调和,在一些村干部个人素质不高的村里,这种矛盾扩大化,演变成无原则、无休止的政治斗争,只要是对方主张的,一律反对到底,你给我使绊,我给你拆台,村级组织陷入无谓的内耗之中,浪费了大量的组织资源。
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查考核,加强财政保障,提高村干部素质,严格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责任体系。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要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抓好落实,建立健全书记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同时,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造大声势,努力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强化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
2、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机制保障。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要切实加强基层政权的法规和制度建设,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具体制订中,我们应按照宪法的有关规定,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管理权力、公共服务责任以及队伍建设、财政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有法可依;针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有关条文进行修改完善,从立法高度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村党支部的关系;针对农村非正式组织大量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地位低下、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结合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实际,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职责、晋升、退休、福利、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创建一种让更多的人才、财富和文化留在基层的制度,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基层干部、生活上优待基层干部、工作上支持基层干部,使基层干部在农村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3、规范督查考核,形成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评价机制。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要深入联系乡镇,指导督促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县委办、县府办和县委组织部可以组成督导组,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的督促检查。督导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实施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同时,我们要建立目标考核制,全面推行村级绩效考核。
4、提高村官素质,形成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人才保障。村干部素质决定了村级组织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当前,村里直选出来的村干部,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我们要落实培训经费,加强岗位培训、选举培训、学历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以提高村干部的素质。
5、强化财政措施,形成加强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物质基础。县级要设立农村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村干部报酬、离职补助、教育培训、奖励表彰和村级运转经费等各项经费支出,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进一步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县财政要确保配套补助资金到位并列入预算,每年要视财力情况逐步增加。县委组织部、财政局、农办、农业、审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使用规范,管理严格,这样,才能确保基层政权调控力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尹焕三.村民自治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对全国 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2] 景跃进:《当代中国农村“两委关系”的微观解析与宏观 透视》[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3] 何增科.《基层民主和地方治理创新》[m].中央编译出版 社,2004.
[4] 覃举东.试论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j].河池学院学 报,2005(1).
[5] 徐勇.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j]..华中 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2).
上一篇:新密市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