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整战略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益
发布时间:2015-07-08 10:39
[论文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收益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过程中,应加强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指导作用,指出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二、三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益提高的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
新年伊始,一组数字正在报端:截止2000年12月31日止,全国县级行政区域2073个(港、澳、台和市辖区、福建省金门县不含),人口9.4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其中,竞争力最强的a级东部160个,占80%,中部30个,占15%,西部1o个,占5%;竞争力最弱的j级东部6个,占2.2%,中部30个,占11%,西部237个,占86%。又及:2073个县域中,未达温饱线的22.8%,温饱到小康的63.2%,小康到较富的13.7%,较富的0.3%,即86%的县域至今未达“三步走”的“小康线”。(见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第五版)这就逼着我们不得不认真地回顾改革开放至今的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会议的这个基本精神巳成为我国农村和国民经济其他各行各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总原则。笔者就如何调整战略结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益等问题,作-‘简要阐述,以求教于同仁和专家。
一、痛下决心,实践几个有效经济理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布局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布局上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要求新的良好生产布局乃是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但必须痛下决心实践理论;抓紧时间,逐步优化。只有及时动手,方有成就。这里简述几个比较成熟的理论:
1、不平衡增长。投资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其它部门则通过外部而使其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任何地区,总存在各种资源的差异和获得资源的不平等性,以及资源配置效应的较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要求这一地区的全部资源的配置是一样的呢?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战略效应,可以牵带许多子、孙产业和部门先行开发,这种开发实际是走了一条效应优先的捷径。当然,总体上讲,不发达地区开发,一般可以搞些收敛性投资,但更应多搞发散性投资。比如,青海的一些县盛产青稞,可以放手开发青稞系列产品,这将带来许多产业,解决许多劳力 就业等效应。
2、输出基础原理。一区域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业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是一种扩大的“出口”需求理论,也是目前东西部合作中从事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手段。央视告诉我们:浙江义乌有一位二十多岁男士,与姐弟三人,在新疆做葡萄干生意,一年收购一万吨,在当地加工后,直送义乌,包了 华东六省的销售,很受新疆和华东地区欢迎。
3、发展增长极。经济增长首先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性产业部门,而这些行业和部门通常在大城市中心。这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选准增长极,集中投资,不但可以直接使它迅速发展,而且可以间接地推动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原因在于:增长极具有对可辐射地区的行业和部门的支配效应、地域更广的函数效应和不断深入的极化效应及不断扩张的扩张效应。时至今日,世上许许多多地区经济和经济中心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通常,如果开发新疆,很可能选择乌鲁木齐的优质商品棉、牧畜、奶、羊毛、山羊绒等,吐鲁番的葡萄等。对当地来说,这些行业就是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品牌,他们具有别的产品、服务所不可能具备的推动力,从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梯度推移..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一般情况下,梯度是以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新管理和新组织方法等为标志的。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这些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论持有异议,认为反梯度推移也可。有的则直接谓之优区位开发思路、改革开放■卜多年来,西部省区以及东部省市的某些区域的开发,都带有这个痕迹。
5、亚罗素竞租函数..各种活动的区位决定于各种活动昕能支付的地租..如商业,其使用地一般都靠近市中心,在西部的一些地、州、县区域,目前还有不少可以投入的空问,这为东部投资者准备了很好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区域,虽然目前未成币场,但按市场发展趋势和走向看,应该是投入产出最佳区间,有识之士万万不可忽略。
6、廖什的市场区位..找出能产生最大利润的地方。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受人重视的思路之一。产生利润的因素很多,就影响利润的因素而言,就有营销格局、市场细分、各种费用、各种管理、各种零配件,还有人气指数、周边环境等等。认定这一理论的投资者、经营者,会把创造力和智慧留给那些与企业共生命者。深圳等特区曾经无形中走了这条路西部农村开发中必须重视这个原则。
7、韦伯的工业区位取决于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小,其中起决定使用的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聚集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廖什的理论被应用之后,韦伯的理论往往缺少更多的说服力。但是,在中西部开发中,韦伯的理论在许多区域还足很适用的。
以上数种理论,在企业家、经营者、厂长、经理的培训班里讲了不知多少遍_r,数十上百的专著传了好几代,有的著者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国一些地方也在不自觉地推行一些与这些著作相仿的措施,并获得成功。西部开发,是个大区域开发,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来一个十分认真逐步到位的根本调整。
二、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重点推进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大体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村产品结构
农村经济向来以农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推出了许多新的做法、新的思路。报刊上已有不少刊载。今年1月7日的经济el报,登了原上海市委副书记、现江西省委书记盂建柱的一篇文章,题为“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文章不长,要点明晰,建议诸位认真研读。笔者认为,在实践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后,应花力气开发非农产业。愚以为,能否抓住|二个要点:
1、大抓非农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从类型上讲,应是开发和发展各类的非农产品和服务;从空间上讲,应开发和发展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间等多维存在的非农产品和服务;从地域上讲,应开发和发展国内及国外各种有市场前景的非农产品和服务;从经营角度讲,应开发和发展独立与合资合作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从资本投入上讲,应开发和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皆有的非农产品和服务,等
等。所有产品和服务均须合法。
2、大抓大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大项目是形成产业的基础,一旦大项目建成,产品』市,市场繁荣,区域活跃,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抓建设离不开大项目。建国初期,我们就抓了数以百计的大项目计划经济时期,各省到中央开计划会议,也争着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不管行情怎么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大项目,一直是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领导关注的焦点。当然,今大“争”项目,和当初“配”项目有许多不同。但是,·个地区要发展,没有大项目的开发和发展,是极困难的。
3、大抓龙头企业的开发和发展在中、西部省区,除了少数大项目外,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中小项}j及承担其各种任务的中小企业开发区域经济的组织者就要在开发计划立项之时就考虑如何优选龙头企业,如何扶持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办起来,办活、办好、办出实效。政府应该与企业的行为分开,但他必须关注它的方向和走势,提出必要的信号和警示。世界上成功的企业,一方面是自由地竞争在开发的市场上,另一方面它的背后有一双政府的手在非常巧妙、非常有效地调节所有企业的竞争行为,政府永远做着市场所无法做的工作。而这些除了政府之外,世界上是没有 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担当的。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重视:应该在一定区域建立一个市场。这是搞活企业,同时搞活地方经济的重要办法,也是促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必要措施。
三、改造和优化就业结构大力拓宽农民增加收
入的渠道。初步形成中国农村的基本职业队伍农民就业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是相互影响、互起作用的一对矛盾。调整农民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从就业结构上做文章。总体上说,就是减少农民在农村居住者总数中的比例,拓宽农民离农而去生产经营非农产业,提高投入产出边际效益。具体讲:一是部分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当地区域日益下降的边际效益。在一段时间以后,其中部分人可以继续在外工作,将所赚利润送回家乡,或消费或投资。另一些人则可携带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回家办非农产业,形成家乡经济的一个新生长点。二是在当地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农村尚有许多非农产业开发之地,比如有一些地方可以发展秆,种草养畜;有些矿山己近暮年,地上可种经济林木;还有些地方有水有草,可开展休闲旅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三是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提高其附加值。同时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寻求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城镇化道路。
增加农民收入是个必须高度认真解决的大问题。城市中设了几根“线”,为的是保障最困难者充满信心生活下去。农村呢,更应如此。从目前情况看,可以采取的办法有不少:(1)运用提高边际效益的道理,减少整体农民人数。在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农民收入提高;(2)提高全部农业投入产出率;(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防害之力,从而提高丰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4)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增强务农实际面积,提高整体农民总收益,增加农民收入;(5)改善社区全体住户的消费,刺激生产和投资;(6)提高社区住户的投资水平,促成不间断的后续消费的增长;(7)区域外对区域的投资和消费的有效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势;(8)大区域(指省和中央部委)和世界上科技及管理的发展,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行为,必须在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展开。针对上述改革目标,这些政 策可以有如下考虑:
1、提出新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新产业的政策
在积极开拓农村可利用资源过程中。一些本来未能应用和一些已在应用资源,可以被开发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吸引新劳力。如矸石、尾矿的开发和利用,职工回乡后可以组织专业队伍承包本地和外地乃至国外的一些隧道、桥涵开挖等项目,剩余土地则可以置换、拍卖,山边坡崖可种经济林木,栽苗种果种草,等等,政府都应给予政策支持,明文规定。
在农民离土离乡自由择业的过程中,政策也要始终相伴。如自由择业,户口迁移,税收和租赁管理费的计量以及办理新业执照等,政府都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规定。
2、提出激励农民积极消费的政策
有的专家提出,目前我国出现了“双过剩”(即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的情况,发展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办法是用政策激励农民积极花钱,购买消费品和消费服务,购买投资项目。我赞成这个意见。我认为,在消费投资当中,政府有必要适时为农民顾客提出新产品、新服务的相关知识,提供一个限期内实行试验性消费的资本保护,并且,要把这种对顾客的利益保护,看作政府为营建理想市场,伸出看得见的手与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一起,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必要措施。在投资消费中,政府更应该运作可以运作的工具,如价格、税率、汇率、利率、期股等,为农民顾客提供尽可能齐全的市场信息,以便顾客及时作出比较正确的选择。顾客多一次正确的选择,就是对政府多一次正确的认定。这一点正是社会主义政府不同于资本主义政府的独到之处,人民政府是与人民一条心的。
中国的改革成果举世公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无人不晓。但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中国的农民是税费负担最重的。朱镕基总理曾经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过,一个税,一个费,实在太重,压得农民很苦,要想方设法改变。随后,全国就有了较系统的减税、费改税和减费的一些探索。经济日报在:今年1月14日10版头条登了一篇赵登华先生的文章,题为“减税政策是否可行”,罗列了理论界形成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减税当行和减税慎行各六个理由。以愚所见,慎行之中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过低,减税空间不大,在现阶段经济和税收环境下不宜实行减税这两条似应更多考虑,其它都是可以说明白的。而当行的六条看来都较有理。特别是近年来税收超常增长,减税并非意味着减收,可实行“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主要税种如增值税率太高,减税已是当今国际潮流,目前又是减税的最好时机,而农民收入基础本身低下,税负过重,应该认真、严肃考虑减税。
征收各种费用,也是农民头上的一座山。报载,河南新乡市面向乡镇企业的税外收费多达600余种,2001年向乡镇企业收费高达3亿元,与其入库税金相当,占乡镇企业总利润的17.7%。有的地方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安阳市,对个体经济进行管理的部门有23个,仅就商业饮食业言,开业前需办理的证明17种,涉及13个职能部门,除交税、证照费外,还交l3项费用。(经济日报2002年1月9日)山东高唐县政府,奉行“少干预,多服务;少设卡,多铺路”,“企业内部的事厂长、经理管,企业外部的事书记、县长管”。以时风为例,1993年以来,新建的1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涉及征地、供水、供电、通路、通讯等问题,均是由县组织协调,一路绿灯,禁绝职能部门“吃拿卡要”,老总说“时风速度”借的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东风。(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高唐县九年如一日,力克收费风,办事出效率,应该多说说,多学学。
4、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
收入分配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农村的分配制度更是如此。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多予、少取、放活”,让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休养生息,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1)让农民乐于从事非农产业,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分配政策。要让非农产业成为致富之路。(2)让农民乐于投资,形成有活力的个体经济,同样也要有相应的政策。(3)发展有农民入股入伙的民营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这也要制定分配政策。(4)开发与外资合资合作经济,这是一条特别值得重视的致富之路。这也要有政策规定。(5)农民的一切有市场需求的合法的生产、服务活动都应该作为重要的收入之源。(6)农民从事智能贡献、创造性劳动和技术管理付出,都要被看作致富之路,作明文规定。在总的分配制度中,农民所有的经营和管理性贡献,都应该由政策确保其应得利益。浙江省是值得全国人民认真学习的榜样。2000年,浙江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财政收入的2/3和农民纯收入的一半来自乡镇企业。浙江省的乡镇企业整体上己转为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正是由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在自由竞争的大舞台上大显身手,所以,浙江省的经济才日甚一日地在国内外引起震动,不仅农民,几乎全国各地各阶层的职工,包括经济学家、教授、学者都纷纷前往,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想一想,受一些教育,多一些思考,想一些办法,出一点思路,为各地的经济再腾飞再做贡献。
5、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政策
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探索城镇化道路’。“探索城镇化道路”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个复杂的问题。简单他说,城镇化是农民致富之路,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是农民成为社会人之路,是农民成为市场经济人之路,也是中国农民现阶段贡献积极性、创造性和个人智慧之路。这五路之说可以写出一篇大文章来,这里不去谈了。作为政策,应该保证城镇化的逐步落实,但其要点仍是确保农民收入增加,活得愉快。在城镇化的探索之中,“农转非”是一个理应敏感的问题,但河南省的调查却令人吃惊。报刊透露:1999年这个省取消了“农转非”许可证制度,在全省15个市县开展了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工作,2001年又全面推开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其中包括允许转户人员保留宅基地和责任田等优惠政策,但实践效果不好。1999年15个市县试点镇中,申请“农转非”的只占国家计划指标的1/3。另外一些省市的试点也反映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据此,吾以为有几点必须意向分明,言之凿凿:
一是明确规定各地区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优势推进城镇化。要敢于调查研究,把有用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一并总结提出,以引起政府、市场中介和专家的重视。各地区要由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召开专门的会议,布置、研究和落实。
二是发展乡镇企业。城镇赚不到钱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乡镇企业不发达。至今一些地区的城镇依然是“沿路一条街,沿河一条边”的落后景象。河南的农民说:我们进城就是要挣钱)挣不到钱,城镇户口又该咋着?又不顶吃不顶喝!必须改变这个状况,努力创造一些条件,在信贷提供和减少对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的税费负担上再作些文章。
三是要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使小城镇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基础、经济建设、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这既是城镇化的基础工作,又是推进城镇化的基本原则。当前必须系统地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要营造一种公平气氛,让农民真正感到他在城镇能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四是城镇化户籍改革宣传要到位。贯彻要彻底,不要让农民前怕狼后怕虎。要让农民觉得前进了生机盎然,即使失败仍然还有许多机会等你去闯。
五是要以县域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这是浙江省的重要经验。在较大区域中,一般的平面铺开效果不好,必须选择重点,大力推行。一旦成功,经过总结即可推广。这一点可能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中西部的许多区域必须反复思考、认真决策并付诸实践的。
6、提出若干重要的非农产业的进入、生存和发展的政策
这是面向全社会的服务,但作为农民,可以在政策上获得一些一一定时限的特殊优惠。粗略梳理,大致有旅游业、服务业、出国工程业务承包、特色工艺、山区手艺、传统技艺、绿色工业、城镇工业和花卉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并非今et始。但作为农民改行进入,则应获得更多的支持,如知识宣传、一般技术的操作、国内信息来源、市场竞争阅览、伎术、管理的独创等,都应由政府作出明文的政策规定,提出准确的信息。规定农民在若干年内享受一些进入成本优惠
7、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和农民的信贷支持的政策
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国际上有大致几十种的划分,从最简单的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生产部门、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一直到较为复杂的几种分类。但不管何种分类,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改观、农民的变富至今仍是最为困难的。“三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三农”恰洽又是解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三农”有许多困难要解决,有许多本来并不太高的目标需要考虑,但这一切都在定政策、下措施时打了折扣,因此,“三农”至今仍是大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在改革开放放手发展之后突然被人们发现了:农村基层设施太差,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信贷支持太少,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在农业经济界和区域经济发展范围内,怕是老问题,不必多说,这里只谈三点,希望给出政策:
(1)对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担保。农民投资兴办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就未能获得信用担保基金足够的支持。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和农民发展的根本,必须得到真正的支持。浙江经济就是由民营经济撑起来的,值得再去学学。
(2)对农民的个人投资和自然人资金运作给予信贷担保。农民中敢于组织企业的人越来越多,但从人数上二讲总还是少数,必须对农民的自然人行为给予足够支持。做法上可以参考对农民的经济组织的政策,应该让农民通过各种方法真正富足起来。“藏富于民”,力量就在民间,人民政府要做的是调查、归类、出策、引导、指点、总结和表彰,而不要人云亦云。
(3)鼓励农民实施金融消费。国内外经济学家分析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将在世界缓慢的推移中一支独秀,大约可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上海的趋势大约仍是两位数的增速。当然,在这一年经济发展中仍有不少问题,其中“又过剩”仍将是个压力,出口也将收到影响,农业、农村和农民,无论是人口还是地域面积,在中国都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区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出台,其中,金融方面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促使金融体制、金融制度、金融业务创新。戴相龙行长1月15日在京指出:今年央行将做好七件事。其中三件我以为特别有益于“三农”。一是货币信贷预期目标:m,增长13%左右,m增长13%左右,现金mo投放不超过150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万亿元以上。这与2001年的运作相比是得当的。二是提高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控制货币供应量。三是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此外,增强信贷资金营销观念,提出增强营销观念,主动培养和选择客户,积极开拓信贷市场。
从农村调查看,新一年需要的金融支持很多,最突出的是两条: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二是适当增加金融工具手段,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新的政策走势是对的。希望政府及时总结各地区的一些有益尝试和成功经验,然后上升为政策和规范,以指导全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
8、建立一个专项资金政策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拌生看各种政策,这些政策有一定的适用时间和范围;一个国家的某些区域、某些产业部门在其生成、发展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不同政策,这些政策有着其独特的功能。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其发展的这一特殊时期,面对种种矛盾(关于此题作者将在另文阐述),必须获得一切可以获得的支持。其中资金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这里提出一个建议:建立一个专项资金,这个资金可列为中央人民政府级,由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管理。此项资金作为一个组织,是与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同级的,此项资金不可由省市自治区政府及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代理。这个资金的来源由自由资金和借贷款项组成,借贷款项应以国内项目为主。
资金是个非常敏感的区域,事关“三农”发展。专项资金更是必须高度重视。建议建立一个专家资金管理委员会,另外,此项资金可否叫做支持“三农”专项资金?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过程中,应加强经济增长理论的科学指导作用,指出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二、三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益提高的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
新年伊始,一组数字正在报端:截止2000年12月31日止,全国县级行政区域2073个(港、澳、台和市辖区、福建省金门县不含),人口9.4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其中,竞争力最强的a级东部160个,占80%,中部30个,占15%,西部1o个,占5%;竞争力最弱的j级东部6个,占2.2%,中部30个,占11%,西部237个,占86%。又及:2073个县域中,未达温饱线的22.8%,温饱到小康的63.2%,小康到较富的13.7%,较富的0.3%,即86%的县域至今未达“三步走”的“小康线”。(见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第五版)这就逼着我们不得不认真地回顾改革开放至今的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会议的这个基本精神巳成为我国农村和国民经济其他各行各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总原则。笔者就如何调整战略结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益等问题,作-‘简要阐述,以求教于同仁和专家。
一、痛下决心,实践几个有效经济理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农业生产布局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布局上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要求新的良好生产布局乃是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但必须痛下决心实践理论;抓紧时间,逐步优化。只有及时动手,方有成就。这里简述几个比较成熟的理论:
1、不平衡增长。投资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其它部门则通过外部而使其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任何地区,总存在各种资源的差异和获得资源的不平等性,以及资源配置效应的较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要求这一地区的全部资源的配置是一样的呢?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战略效应,可以牵带许多子、孙产业和部门先行开发,这种开发实际是走了一条效应优先的捷径。当然,总体上讲,不发达地区开发,一般可以搞些收敛性投资,但更应多搞发散性投资。比如,青海的一些县盛产青稞,可以放手开发青稞系列产品,这将带来许多产业,解决许多劳力 就业等效应。
2、输出基础原理。一区域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业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是一种扩大的“出口”需求理论,也是目前东西部合作中从事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手段。央视告诉我们:浙江义乌有一位二十多岁男士,与姐弟三人,在新疆做葡萄干生意,一年收购一万吨,在当地加工后,直送义乌,包了 华东六省的销售,很受新疆和华东地区欢迎。
3、发展增长极。经济增长首先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和主导性产业部门,而这些行业和部门通常在大城市中心。这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选准增长极,集中投资,不但可以直接使它迅速发展,而且可以间接地推动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原因在于:增长极具有对可辐射地区的行业和部门的支配效应、地域更广的函数效应和不断深入的极化效应及不断扩张的扩张效应。时至今日,世上许许多多地区经济和经济中心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通常,如果开发新疆,很可能选择乌鲁木齐的优质商品棉、牧畜、奶、羊毛、山羊绒等,吐鲁番的葡萄等。对当地来说,这些行业就是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品牌,他们具有别的产品、服务所不可能具备的推动力,从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梯度推移..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一般情况下,梯度是以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新管理和新组织方法等为标志的。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这些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论持有异议,认为反梯度推移也可。有的则直接谓之优区位开发思路、改革开放■卜多年来,西部省区以及东部省市的某些区域的开发,都带有这个痕迹。
5、亚罗素竞租函数..各种活动的区位决定于各种活动昕能支付的地租..如商业,其使用地一般都靠近市中心,在西部的一些地、州、县区域,目前还有不少可以投入的空问,这为东部投资者准备了很好的机会。而在另一些区域,虽然目前未成币场,但按市场发展趋势和走向看,应该是投入产出最佳区间,有识之士万万不可忽略。
6、廖什的市场区位..找出能产生最大利润的地方。这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受人重视的思路之一。产生利润的因素很多,就影响利润的因素而言,就有营销格局、市场细分、各种费用、各种管理、各种零配件,还有人气指数、周边环境等等。认定这一理论的投资者、经营者,会把创造力和智慧留给那些与企业共生命者。深圳等特区曾经无形中走了这条路西部农村开发中必须重视这个原则。
7、韦伯的工业区位取决于生产成本费用的大小,其中起决定使用的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聚集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廖什的理论被应用之后,韦伯的理论往往缺少更多的说服力。但是,在中西部开发中,韦伯的理论在许多区域还足很适用的。
以上数种理论,在企业家、经营者、厂长、经理的培训班里讲了不知多少遍_r,数十上百的专著传了好几代,有的著者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国一些地方也在不自觉地推行一些与这些著作相仿的措施,并获得成功。西部开发,是个大区域开发,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来一个十分认真逐步到位的根本调整。
二、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重点推进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大体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村产品结构
农村经济向来以农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推出了许多新的做法、新的思路。报刊上已有不少刊载。今年1月7日的经济el报,登了原上海市委副书记、现江西省委书记盂建柱的一篇文章,题为“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文章不长,要点明晰,建议诸位认真研读。笔者认为,在实践农业产业化经营之后,应花力气开发非农产业。愚以为,能否抓住|二个要点:
1、大抓非农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从类型上讲,应是开发和发展各类的非农产品和服务;从空间上讲,应开发和发展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间等多维存在的非农产品和服务;从地域上讲,应开发和发展国内及国外各种有市场前景的非农产品和服务;从经营角度讲,应开发和发展独立与合资合作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从资本投入上讲,应开发和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皆有的非农产品和服务,等
等。所有产品和服务均须合法。
2、大抓大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大项目是形成产业的基础,一旦大项目建成,产品』市,市场繁荣,区域活跃,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抓建设离不开大项目。建国初期,我们就抓了数以百计的大项目计划经济时期,各省到中央开计划会议,也争着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不管行情怎么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大项目,一直是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领导关注的焦点。当然,今大“争”项目,和当初“配”项目有许多不同。但是,·个地区要发展,没有大项目的开发和发展,是极困难的。
3、大抓龙头企业的开发和发展在中、西部省区,除了少数大项目外,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中小项}j及承担其各种任务的中小企业开发区域经济的组织者就要在开发计划立项之时就考虑如何优选龙头企业,如何扶持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办起来,办活、办好、办出实效。政府应该与企业的行为分开,但他必须关注它的方向和走势,提出必要的信号和警示。世界上成功的企业,一方面是自由地竞争在开发的市场上,另一方面它的背后有一双政府的手在非常巧妙、非常有效地调节所有企业的竞争行为,政府永远做着市场所无法做的工作。而这些除了政府之外,世界上是没有 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担当的。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重视:应该在一定区域建立一个市场。这是搞活企业,同时搞活地方经济的重要办法,也是促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必要措施。
三、改造和优化就业结构大力拓宽农民增加收
入的渠道。初步形成中国农村的基本职业队伍农民就业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是相互影响、互起作用的一对矛盾。调整农民和农村经济结构,必须从就业结构上做文章。总体上说,就是减少农民在农村居住者总数中的比例,拓宽农民离农而去生产经营非农产业,提高投入产出边际效益。具体讲:一是部分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当地区域日益下降的边际效益。在一段时间以后,其中部分人可以继续在外工作,将所赚利润送回家乡,或消费或投资。另一些人则可携带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回家办非农产业,形成家乡经济的一个新生长点。二是在当地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农村尚有许多非农产业开发之地,比如有一些地方可以发展秆,种草养畜;有些矿山己近暮年,地上可种经济林木;还有些地方有水有草,可开展休闲旅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三是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提高其附加值。同时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寻求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城镇化道路。
增加农民收入是个必须高度认真解决的大问题。城市中设了几根“线”,为的是保障最困难者充满信心生活下去。农村呢,更应如此。从目前情况看,可以采取的办法有不少:(1)运用提高边际效益的道理,减少整体农民人数。在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农民收入提高;(2)提高全部农业投入产出率;(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防害之力,从而提高丰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4)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增强务农实际面积,提高整体农民总收益,增加农民收入;(5)改善社区全体住户的消费,刺激生产和投资;(6)提高社区住户的投资水平,促成不间断的后续消费的增长;(7)区域外对区域的投资和消费的有效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势;(8)大区域(指省和中央部委)和世界上科技及管理的发展,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行为,必须在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展开。针对上述改革目标,这些政 策可以有如下考虑:
1、提出新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新产业的政策
在积极开拓农村可利用资源过程中。一些本来未能应用和一些已在应用资源,可以被开发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吸引新劳力。如矸石、尾矿的开发和利用,职工回乡后可以组织专业队伍承包本地和外地乃至国外的一些隧道、桥涵开挖等项目,剩余土地则可以置换、拍卖,山边坡崖可种经济林木,栽苗种果种草,等等,政府都应给予政策支持,明文规定。
在农民离土离乡自由择业的过程中,政策也要始终相伴。如自由择业,户口迁移,税收和租赁管理费的计量以及办理新业执照等,政府都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规定。
2、提出激励农民积极消费的政策
有的专家提出,目前我国出现了“双过剩”(即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的情况,发展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办法是用政策激励农民积极花钱,购买消费品和消费服务,购买投资项目。我赞成这个意见。我认为,在消费投资当中,政府有必要适时为农民顾客提出新产品、新服务的相关知识,提供一个限期内实行试验性消费的资本保护,并且,要把这种对顾客的利益保护,看作政府为营建理想市场,伸出看得见的手与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一起,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必要措施。在投资消费中,政府更应该运作可以运作的工具,如价格、税率、汇率、利率、期股等,为农民顾客提供尽可能齐全的市场信息,以便顾客及时作出比较正确的选择。顾客多一次正确的选择,就是对政府多一次正确的认定。这一点正是社会主义政府不同于资本主义政府的独到之处,人民政府是与人民一条心的。
3、提出对农民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费的政策
中国的改革成果举世公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无人不晓。但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中国的农民是税费负担最重的。朱镕基总理曾经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过,一个税,一个费,实在太重,压得农民很苦,要想方设法改变。随后,全国就有了较系统的减税、费改税和减费的一些探索。经济日报在:今年1月14日10版头条登了一篇赵登华先生的文章,题为“减税政策是否可行”,罗列了理论界形成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减税当行和减税慎行各六个理由。以愚所见,慎行之中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过低,减税空间不大,在现阶段经济和税收环境下不宜实行减税这两条似应更多考虑,其它都是可以说明白的。而当行的六条看来都较有理。特别是近年来税收超常增长,减税并非意味着减收,可实行“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主要税种如增值税率太高,减税已是当今国际潮流,目前又是减税的最好时机,而农民收入基础本身低下,税负过重,应该认真、严肃考虑减税。
征收各种费用,也是农民头上的一座山。报载,河南新乡市面向乡镇企业的税外收费多达600余种,2001年向乡镇企业收费高达3亿元,与其入库税金相当,占乡镇企业总利润的17.7%。有的地方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安阳市,对个体经济进行管理的部门有23个,仅就商业饮食业言,开业前需办理的证明17种,涉及13个职能部门,除交税、证照费外,还交l3项费用。(经济日报2002年1月9日)山东高唐县政府,奉行“少干预,多服务;少设卡,多铺路”,“企业内部的事厂长、经理管,企业外部的事书记、县长管”。以时风为例,1993年以来,新建的1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涉及征地、供水、供电、通路、通讯等问题,均是由县组织协调,一路绿灯,禁绝职能部门“吃拿卡要”,老总说“时风速度”借的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东风。(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高唐县九年如一日,力克收费风,办事出效率,应该多说说,多学学。
4、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
收入分配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农村的分配制度更是如此。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多予、少取、放活”,让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休养生息,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1)让农民乐于从事非农产业,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分配政策。要让非农产业成为致富之路。(2)让农民乐于投资,形成有活力的个体经济,同样也要有相应的政策。(3)发展有农民入股入伙的民营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这也要制定分配政策。(4)开发与外资合资合作经济,这是一条特别值得重视的致富之路。这也要有政策规定。(5)农民的一切有市场需求的合法的生产、服务活动都应该作为重要的收入之源。(6)农民从事智能贡献、创造性劳动和技术管理付出,都要被看作致富之路,作明文规定。在总的分配制度中,农民所有的经营和管理性贡献,都应该由政策确保其应得利益。浙江省是值得全国人民认真学习的榜样。2000年,浙江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财政收入的2/3和农民纯收入的一半来自乡镇企业。浙江省的乡镇企业整体上己转为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经济日报2002年1月4日),正是由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在自由竞争的大舞台上大显身手,所以,浙江省的经济才日甚一日地在国内外引起震动,不仅农民,几乎全国各地各阶层的职工,包括经济学家、教授、学者都纷纷前往,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想一想,受一些教育,多一些思考,想一些办法,出一点思路,为各地的经济再腾飞再做贡献。
5、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政策
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探索城镇化道路’。“探索城镇化道路”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个复杂的问题。简单他说,城镇化是农民致富之路,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之路,是农民成为社会人之路,是农民成为市场经济人之路,也是中国农民现阶段贡献积极性、创造性和个人智慧之路。这五路之说可以写出一篇大文章来,这里不去谈了。作为政策,应该保证城镇化的逐步落实,但其要点仍是确保农民收入增加,活得愉快。在城镇化的探索之中,“农转非”是一个理应敏感的问题,但河南省的调查却令人吃惊。报刊透露:1999年这个省取消了“农转非”许可证制度,在全省15个市县开展了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工作,2001年又全面推开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其中包括允许转户人员保留宅基地和责任田等优惠政策,但实践效果不好。1999年15个市县试点镇中,申请“农转非”的只占国家计划指标的1/3。另外一些省市的试点也反映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据此,吾以为有几点必须意向分明,言之凿凿:
一是明确规定各地区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优势推进城镇化。要敢于调查研究,把有用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一并总结提出,以引起政府、市场中介和专家的重视。各地区要由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召开专门的会议,布置、研究和落实。
二是发展乡镇企业。城镇赚不到钱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乡镇企业不发达。至今一些地区的城镇依然是“沿路一条街,沿河一条边”的落后景象。河南的农民说:我们进城就是要挣钱)挣不到钱,城镇户口又该咋着?又不顶吃不顶喝!必须改变这个状况,努力创造一些条件,在信贷提供和减少对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的税费负担上再作些文章。
三是要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使小城镇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基础、经济建设、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协调发展。这既是城镇化的基础工作,又是推进城镇化的基本原则。当前必须系统地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要营造一种公平气氛,让农民真正感到他在城镇能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四是城镇化户籍改革宣传要到位。贯彻要彻底,不要让农民前怕狼后怕虎。要让农民觉得前进了生机盎然,即使失败仍然还有许多机会等你去闯。
五是要以县域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这是浙江省的重要经验。在较大区域中,一般的平面铺开效果不好,必须选择重点,大力推行。一旦成功,经过总结即可推广。这一点可能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中西部的许多区域必须反复思考、认真决策并付诸实践的。
6、提出若干重要的非农产业的进入、生存和发展的政策
这是面向全社会的服务,但作为农民,可以在政策上获得一些一一定时限的特殊优惠。粗略梳理,大致有旅游业、服务业、出国工程业务承包、特色工艺、山区手艺、传统技艺、绿色工业、城镇工业和花卉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并非今et始。但作为农民改行进入,则应获得更多的支持,如知识宣传、一般技术的操作、国内信息来源、市场竞争阅览、伎术、管理的独创等,都应由政府作出明文的政策规定,提出准确的信息。规定农民在若干年内享受一些进入成本优惠
7、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和农民的信贷支持的政策
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国际上有大致几十种的划分,从最简单的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生产部门、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一直到较为复杂的几种分类。但不管何种分类,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改观、农民的变富至今仍是最为困难的。“三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三农”恰洽又是解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三农”有许多困难要解决,有许多本来并不太高的目标需要考虑,但这一切都在定政策、下措施时打了折扣,因此,“三农”至今仍是大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在改革开放放手发展之后突然被人们发现了:农村基层设施太差,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信贷支持太少,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在农业经济界和区域经济发展范围内,怕是老问题,不必多说,这里只谈三点,希望给出政策:
(1)对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担保。农民投资兴办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就未能获得信用担保基金足够的支持。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和农民发展的根本,必须得到真正的支持。浙江经济就是由民营经济撑起来的,值得再去学学。
(2)对农民的个人投资和自然人资金运作给予信贷担保。农民中敢于组织企业的人越来越多,但从人数上二讲总还是少数,必须对农民的自然人行为给予足够支持。做法上可以参考对农民的经济组织的政策,应该让农民通过各种方法真正富足起来。“藏富于民”,力量就在民间,人民政府要做的是调查、归类、出策、引导、指点、总结和表彰,而不要人云亦云。
(3)鼓励农民实施金融消费。国内外经济学家分析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将在世界缓慢的推移中一支独秀,大约可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上海的趋势大约仍是两位数的增速。当然,在这一年经济发展中仍有不少问题,其中“又过剩”仍将是个压力,出口也将收到影响,农业、农村和农民,无论是人口还是地域面积,在中国都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区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出台,其中,金融方面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促使金融体制、金融制度、金融业务创新。戴相龙行长1月15日在京指出:今年央行将做好七件事。其中三件我以为特别有益于“三农”。一是货币信贷预期目标:m,增长13%左右,m增长13%左右,现金mo投放不超过150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万亿元以上。这与2001年的运作相比是得当的。二是提高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控制货币供应量。三是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此外,增强信贷资金营销观念,提出增强营销观念,主动培养和选择客户,积极开拓信贷市场。
从农村调查看,新一年需要的金融支持很多,最突出的是两条: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二是适当增加金融工具手段,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新的政策走势是对的。希望政府及时总结各地区的一些有益尝试和成功经验,然后上升为政策和规范,以指导全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
8、建立一个专项资金政策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拌生看各种政策,这些政策有一定的适用时间和范围;一个国家的某些区域、某些产业部门在其生成、发展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不同政策,这些政策有着其独特的功能。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其发展的这一特殊时期,面对种种矛盾(关于此题作者将在另文阐述),必须获得一切可以获得的支持。其中资金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这里提出一个建议:建立一个专项资金,这个资金可列为中央人民政府级,由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管理。此项资金作为一个组织,是与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同级的,此项资金不可由省市自治区政府及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代理。这个资金的来源由自由资金和借贷款项组成,借贷款项应以国内项目为主。
资金是个非常敏感的区域,事关“三农”发展。专项资金更是必须高度重视。建议建立一个专家资金管理委员会,另外,此项资金可否叫做支持“三农”专项资金?